• 4

ED鏡頭跟L鏡差多少?

R6.2 wrote:
建議可以多比較L與非...(恕刪)


又不是沒有L鏡可以用,週遭C家用戶遠比N家多,論L和非L就像1和非1系列一樣,只不過L鏡比較多很多!


整個就只是因為價位高=>定位高=>畫質性能高
實際上,一顆18-55F3.5-5.6或24-85 f3.5-4.5也是可以做的很好,只是定位要做的怎樣程度!








另外因為這些大三元、小三元或大光圈定焦鏡,表現良好,造成一些人先入為主覺得恆定光圈或大光圈定焦比較好!

但在光學設計上,並沒有恆定光圈或大光圈就是比較好,而只是設計難度高價位也容易高,而通常不得不做比較好!


像C家大白100-400 L IS F4.5-5.6難度實際上比 100-300 F4.5-5.6(雖很老)高許多,但之間畫質差異,主要還是來自價位定位差異而造就大白難度較高,但反而更好!

N鏡也不是就是好!

nano膜也只不過是個功能性鍍膜,能改善一些光學上問題!

掛上L N 螢石 G等標示並不是直接性顯示一定會好,而只是這樣造價貴定位得高畫質得優異才能賣出去!



最近這種NC比較文似乎也太多了一點



雖然已經有反L派出聲音

但還沒出現大幅度的擦槍走火

繼續看下去囉
diffusionless wrote:
...不是一定會加UD或螢石!
(有的只是加非球面鏡片)
...(恕刪)

非球面鏡片也依造等級區分 :

1. 精密研削非球面鏡片 - 透過精密研削玻璃製成的非球面鏡片,成本高,良率低,但透光率最好
2. 玻璃模造非球面鏡片 - 將玻璃原料放入精密的模具中成形,成本低於研削式非球面鏡片,透光率也不錯.
3. 樹脂-玻璃複合非球面鏡 - 通常是把樹脂非球面鏡片與玻璃球面鏡片以紫外線硬化樹脂貼合成一片非球面鏡片, 成本次低, 大量運用在現代鏡頭之中.
4. 塑膠鑄模非球面鏡片 - 成本最低, 品質最差.

Canon 大光圈 L 鏡 "只是加非球面鏡片" 如 85mm/f1.2L, 就是使用精密研削非球面鏡片, 已經停產的 EF 50mm/f1.0L 使用兩片精密研削非球面鏡片, 雖然 "只是加非球面鏡片", 成本卻遠高於現代鏡頭動輒使用三片/五片的複合型非球面鏡片.

Nikon 有三隻鏡頭使用精密研削非球面鏡片, Noct Nikkor 58/1.2, AF Nikkor 28/1.4D, AF 20-35/2.8D.
查查它們的身價就可以知道這種鏡片的可貴.

Canon 的低色散鏡片也分成三個等級 :
1. 螢石鏡片.
2. Super UD 鏡片.
3. UD 鏡片.

一般說來 螢石鏡片 的效果約略相當於 Super UD 鏡片 而與兩片 UD 鏡片 相當, 但是近年來由於 DSLR 對於矯正色散像差的需要, 新設計的 L 鏡使用螢石鏡片的情形增加許多.
低色散鏡片的使用不是只看數量, 也得要看設計, Canon APS-C 平價鏡 : EF-S 55-250mm f/4-5.6 IS 只使用一片 UD 鏡片, 色散像差就被矯正的很好 : http://www.photozone.de/canon-eos/194-canon-ef-s-55-250mm-f4-56-is-test-report--review?start=1
diffusionless wrote:
又不是沒有L鏡可以用...(恕刪)

我沒反對您所說的全部,畫質而言我不予置評
只是我針對L鏡的整體組裝品質,而非畫質,比非L好上許多而已
L鏡跟高貴更不是劃上等號的,以前17-40L也不過兩萬就可入手,比EFS還便宜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是的ED也是有分的,只是ED只是商用名詞
ED/SD/UD都是指低色散氟冕玻璃鏡片
以下是所謂的低色散玻璃型號跟阿倍數(這好像是OHARA的編號,另外也有肖特的編號)
由低到高
S-FSL5 487702 1.48749 70.2
S-FPL51 497816 1.49700 81.6
S-FPL52 456903 1.45600 90.3
S-FPL53 439950 1.43875 95.0
另外附上神及鏡頭大家可以對對看NIKON適用哪種ED....
一般鏡頭都不會用太好的因為很多片可以協助校正色差
熱心助人的小弟弟 wrote:
最近這種NC比較文似...(恕刪)

只是對科學技術感興趣,單純想多認識一些鏡頭製程的設計

rtsi wrote:
非球面鏡片也依造等級...(恕刪)
王烏魚 wrote:
是的ED也是有分的,...(恕刪)

專業~推~很認真的看完,又長知識了。

所以說
Canon高階鏡頭,是在各個環節都使用很好的元件(包含L鏡片),而L鏡只是剛好一個稱呼吧。
Nikon高階鏡頭也一定有ED跟N膜,只是大家都不會講ED鏡或N鏡

Nikon的N奈米鍍膜似乎是很威很貴的技術,還刻意加了六角形的<N>
但還是要靠其他鏡片跟設計,才能把整個鏡頭的品質撐起來。
hacker725x wrote:
Canon高階鏡頭,是在各個環節都使用很好的元件(包含L鏡片),而L鏡只是剛好一個稱呼吧。
其實這種討論
去爬文就得知了

放在討論區討論反而容易失焦和筆戰

真的想知道還是爬文比較容易得到真正的答案

L鏡不是用L鏡片

而是Luxry的象徵

而Canon不是N膜而是SWC鍍膜

Canon有Canon的技術,高階鏡頭是紅色圈圈

Nikon也有Nikon的技術,高階鏡頭是金色圈圈


這裡是Canon鏡頭所用的技術

Canon EF鏡頭所用技術

jamesbond_z8 wrote:
...有前輩說過:Canon鏡頭的超音波馬達,在長焦大砲的比較下,比用機身馬達的Nikon,來的快且安靜...(恕刪)


所以 NIKON 家大砲到現在都還是靠機身馬達在推?

查一下再來PO文吧,雖然我也買不起300mm以上的大炮,但我還懂得上網查到正確資料再來說嘴。
DENON 3801, NIKON D800E, SONY CX700, KHS T2...
mikatw wrote:
所以 NIKON 家...(恕刪)
多謝
已查證刪除


順便提供Nikon資訊:


自動對焦-型式:
這組有三種,分別是AF/AF-I/AF-S.
只要出現這組識別字即代表這顆鏡頭除了能自動對焦外,還有內置CPU來支援電子方式測光(跟Ai識別字剛好一對^_^"),因此只要是AF鏡即是所謂的CPU鏡頭,因為一顆鏡頭只會有一種自動對焦方式,所以這組識別字不會同時出現在同一顆鏡頭上.


AF代表這顆鏡頭支援機身驅動的自動對焦.

AF-I代表這顆鏡頭為內置對焦馬達型式的自動對焦鏡頭.

AF-S代表這顆鏡頭為內置SWM(降噪波形馬達Silent Wave Motor,就是俗稱的超音波馬達)對焦馬達的自動對焦鏡頭.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