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家挑鏡頭要看的是焦段、光圈
但前鏡組的大小其實可以說是畫質的一項指標
觀察各廠的頂級變焦鏡頭,你很少看到不是77mm
一樣焦段,副廠就會選擇在前鏡組的尺寸上cost down,換來的是便宜跟輕便
但是往往評測一看就知道,開放光圈跟邊角畫質,原廠鏡通常較佔優勢
S家的APS鏡皇18-50(改版從67→72)、FF鏡皇24-70HSM(採更大的82mm,開放甚至小勝C24-70)、
Tokina的16-50都是例子(為了16mm下維持一定的畫質)
再拿小黑小白當例子,這種規格沒有77mm通常是做不出來的
副廠為了維持競爭力,一樣一律採同樣的規格
有些鏡頭改版,口徑就變大了
無非就是在提升開放光圈跟邊角畫質的表現,這一點雖不易量化但是很難全盤否定
Aldebaran wrote:
一樣焦段,副廠就會選擇在前鏡組的尺寸上cost down,換來的是便宜跟輕便
但是往往評測一看就知道,開放光圈跟邊角畫質,原廠鏡通常較佔優勢
沒有這麼簡單, 把前鏡組尺寸縮小就叫做cost down了! 變焦鏡頭隨便都是15片12組以上, 它的設計是整體的, 不是單純把前鏡組放大就好.
為何鏡皇級的鏡頭都比較大? 基本上, 光學畫質要求高的, 它的ED, 螢石等等矯正鏡片的暗器就會用得多, 一般鏡片的數量也會跟著多, 而鏡片組一多, 失光就會多. 為了補償失光, 以及矯正這麼多鏡片折射的複雜角度, 所以前鏡組就要做得大, 弧度也廣, 以便吸收較多的光線來維持光量, 並且有折光的考量. 但是如果是兩支同樣f2.8的鏡頭, 那它們尾巴傳出去到相機的光量則都是一樣的, 跟它們前鏡組多大沒有直接的關係.
至於望遠鏡, 因為它焦長很長, 要達到同樣的光圈 (比如說f2.8), 它的光圈口徑就必須跟著大, 自然整套鏡頭的尺寸也會跟著大, 這是跟它們的焦長息息相關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