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DX與FX對焦系統比較討論 (歡迎曾經擁有D300/S升級上Nikon FF的朋友內進)

shihhsieng wrote:
APS-C不就只是FF裁切嗎?????
如果是同一顆鏡頭
應該APS-C只是畫面比較銳利吧(畫質差的邊角被裁掉了)
然後沒有暗角(還是說有暗角會讓您感覺比較"通透"??)

HoshinoART wrote:
不。APS並不是單純的FF裁切而已,而要以實際使用為準。

人家已經講前提啦,『同一顆鏡頭』,所以這句話是正確的
不同鏡頭,但是『等效後同距離』才能說「不只是裁切」


sungrass wrote:
DX/FX根本不如你想像中差異這麼大...

認同+1,如果單純只有討論構圖以及觀景差異的話
基本上實際操縱沒有太多的差異,比較大的不同還是在觀景比較寬大(有人說爽度佳)
其他的因素,因為一般使用DX專用鏡有很多選擇,常用焦段等效後的焦段也幾乎等同全幅鏡的常用視野
DX的17-55幾乎等同等效後,全幅的24-70(25.5-82.5 VS 24-70)
所以實際構圖上並沒有什麼強烈的差異,就是觀景窗而已,別把FX想的那麼獨特

huckebein-s wrote:
看你這麼擔心....我都不知道底片機時代的人是怎麼拍照了XD

哈,真中肯!
中間有裂像對焦屏的,還不得不使用中央對焦咧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HoshinoART wrote:
不。APS並不是單純的FF裁切而已,而要以實際使用為準。

比方說,當你站一個固定距離時,FF使用的焦段自然會比APS還要來的長(這樣才能拍到同樣大小)

所以焦長更長,景深更淺。這就是大家所謂的通透感吧,層次更明顯。


這我當然知道阿
不過用APS-C+85/1.4光圈全開拍半身照
跟FF+85/1.4光圈全開拍半身照散景差別有這麼大嗎?
(莫非一眼清晰另一眼在焦平面外會讓人覺得照片更"通透"嗎????????????)

所以依照您的說法
背景越糊的照片越"通透"嗎????????
http://www.wretch.cc/blog/shihhsieng
本來要睡覺了
閒逛點中這篇要當爬文的結尾
剛好是篇我可以回答的文章

小弟剛好同時擁有D300 & D700

先針對版主的問題(對焦點分布)回答
如果單比較D300 / D700 使用的便利性
D300的對焦點份布涵蓋面還真的是比較好用
但如果是以拍照的運用上來說
其實D700也不是有啥不妥
純粹是習慣的問題
就如同前面已經很多人說了
過去的相機對焦點更少,甚至底片時代只有單點
大家還不是照拍?
D300 / D700 都擁有51點對焦
但我後來都改成了11點對焦,對我來說比51點更方便
所以,D700對焦點分不比較不好用?
其實也還好,我覺得只是習慣問題而已

另外回答你FX / DX 的差異性(如:通透度)
我先告訴你一句肯定的答案:真的有差!

細節我不贅述了,我也不想引起筆戰
大家都有各自的說法/看法,我不予置評
我只告訴你我實際的感受
景深效果:絕對有差
通透度:更佳
能不能拍出(看出)差異性?
其實還要看個人的功力(經驗)
焦段的運用、景深的控制....等等基本功
如果運用不當(不佳),不論DX或是FX
效果都是有限的
如果是這種情況下換上FX的話,也只不過是形同了用更高"貴"的DC罷了

至於除了全幅外
D700本身也有許多的優異性能
是DX機皇(目前啦)D300所不及的
舉例來說:大家最常提的高ISO純淨度
除此點外,當然還有很多

如果你想多了解D300 & D700間的差異
推薦你去看尖端出版編號043的『Nikon D700數位單眼相機完全解析』
以上這些問題點,書裡都有解答
如果還有疑慮的話
就只有建議你,設法找到D300及D700,實際試拍
看到照片後,我相信你就知道答案了
這樣比你跑來發問
得到一些未必是正確的資訊還來得實際點

涵峰 Alex wrote:
景深效果:絕對有差
通透度:更佳

其實我真的很想問……

什麼是『通透度』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威小豬 wrote:
其實我真的很想問……...(恕刪)

其實我並不擅長解釋這些專業術語
我也覺得我對這些東西的了解,也只是知道點皮毛

通透度,在我的認知裡
換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立體感
這樣我相信多數的人就可以知道在講什麼了
但事實上,立體感跟通透度還是有差異的
不知道能不能說成:
立體感像是對空間內實體型態的視覺感受
通透度像是對空間內距離深度的感受

立體感比較具象,通透度的感受則是比較抽象的

要在2維的照片裡,呈現3D的感受
就需要表現出立體感與通透度
並非用了FX機,就能全然達成此點(反之,我認為DX機也是有可能達成的)
要達成3D的效果
構圖、光線運用、光圈(影響景深)、焦段(影響視角)、曝光(影響明暗)
各個都需拿捏到恰到好處
做到了,照片的立體空間感就會出現了

在這還是引用黑麵大的照片
不知您看了他的照片,是否理解我所想表達的感受?
但我仍偶而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發現通透的感覺

在此小弟獻醜一張

我不敢說這張有多好的效果,我的功力遠不及黑麵大
但我自覺還是能隱約能感受到立體感與通透的效果
一開始會不習慣,對焦點無法到四周圍
但久了自然就會習慣及有對應之道
平安喜樂
當構圖一樣時(例如一個距離一米/一個距離一點五米)
(同一顆鏡頭)
答案就很明顯了
距離近的
主體更優
景深更淺
--------------------
我個人覺得若有五點對焦就很好用了
中央點+四個黃金分割點
謝謝Alex大細心的解說
聽起來立體感就是lightroom裡調整clarity的效果吧
當然也可以透過風格檔或曲線調整上的效果,只要調控作一下,或曲線拉一拉
立體感就會大增!
風格檔的話,跟片幅就沒關係了,載入微調後的曲線,或是調控檔微調一下就行了
立體感這個沒問題~

涵峰 Alex wrote:
要在2維的照片哩,呈現3D的感受
就需要表現出立體感與通透度
並非用了FX機,就能全然達成此點(反之,我認為DX機也是有可能達成的)
要達成3D的效果
構圖、光線運用、光圈(影響景深)、焦段(影響視角)、曝光(影響明暗)
各個都需拿捏到恰到好處
做到了,照片的立體空間感就會出現了

是阿…如果所謂的「通透感」指著是空間的感受性
主要因素應該在於構圖、光線與景深…等(不再復述)調整影響所致(我的觀念裡是這樣啦)
不知道為何跟FF和APS有直接關係咧?
同一顆鏡頭在兩種片幅上有不同的表現,這是肯定的
但是APS專用鏡頭有相對應在FX焦段上的替代品,拍攝環境一樣時『通透度』這個還是天生比較差嗎?

阿!謝謝解惑!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justpho wrote:
當構圖一樣時(例如一...(恕刪)


我也很想有一台中央點+4個黃金分割點的相機

從第一篇的圖例來看,D300與D700,似乎都不是這樣的配置

不曉得廠商為什麼沒有採用這樣的對焦點設計




我就是由dx到ff的
ff的真的容易照出立體感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