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Nikon Z9,說的就是信心,別跟我說這是無反所以泥坑又走錯路了!

wenfeiho wrote:
答案買Z50就好不用(恕刪)


不要想歪,純就高感光表現來講,Z50/Zfc不差,但是性能對於野外攝影而言,還多有不遞之處。。
前不久,我才在自己朋友圈發表『無反還是滿足不了我打鳥習慣』的言論(當然是指泥坑來說。),這跟我當年被邀測試Z7時的結論是一樣的。
不是畫質有問題,而是對焦系統和整体的『Stad by』和『熱身』之間的『控制邏輯』有待加強。
當然,不關心因為時刻啟動而快速耗電是其一,其二,這個不停『不讓他睡著』的動作,其實會極大的消耗了攝影人的專注力而錯過目標。。
mark1008

當年徠卡SL上市號稱可以挑戰單反旗艦,結果一上市我興沖沖買了之後發現開機和待機重啟的速度連單反入門機都遠遠不如,很讓人崩潰,我也是時不時按一下保持“不讓它睡著”。

2021-10-31 17:52
swkit wrote:
所以你是說,同樣放到100...(恕刪)


我一直在說,你只要把高像素壓縮邊長到低像素一樣,大家在同一水平下比較,就能發現高像素的優點,噪點表現也不再是爭論的重點了。。
swkit

你這個比較的意義何在?除了鏡頭可以一樣之外其他所有客觀條件都不相同

2021-10-31 16:39
irontheone
irontheone 樓主

OK,我該講的意思都全說了,我無意改變你的想法,謹供參考。

2021-10-31 17:04
irontheone wrote:
其實也許是,也許不是(恕刪)


關於操縱性,其實是用戶習慣培育
有些人認為良好的菜單很重要,有些人認為拍照時可以專心構圖右手單手可以進行光圈和色彩處理甚至用右手可開關機很重要,這些都不過是習慣培罷了
用個極端些的例子,因為MAC上默認的漢語輸入法不習慣而認為MAC比WIN好,這也是一種可能

用戶本身沒有分門戶,哪一家有好商品,買哪一家就是。不過換門真的有其成本,而且投入越多,換門成本越大。只有出現驚人的性能差異、價格差異或鏡群差異時才會考慮換門。所以廠商培育用戶依賴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眼控,肩屏,信賴感就都是這些東西了

以我個人而言,菜單我看一圈後已經把自己用到的全塞到按鈕和自定義菜單上
irontheone wrote:
我一直在說,你只要把高像素壓縮邊長到低像素一樣,大家在同一水平下比較,就能發現高像素的優點,噪點表現也不再是爭論的重點了。

以下是DXO的高感排行
經過標準化後
可以看到12mp/2Xmp/>4Xmp在高感排行上是錯落的
也就是畫素的高低對高感畫質的影響遠沒想像中高
基本上與i大的經驗是相符的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T之歌

不過DXO經常被說只有同代比較有參考價值

2021-10-31 17:18
irontheone
irontheone 樓主

T之歌 你說得對,DXO之所以有這個說明,是因為每一代的降噪技朮也有進步,但如果說到低像素和高像素比較,近代的高像素的確會拉近上一代低像素的差距的。所以前面我才說『泥坑在4500萬像素經營了五年』。

2021-10-31 17:23
lml640707 wrote:
以下是DXO的高感排(恕刪)


是的,我一直都在說『在相同邊長』的條件下,『低像素』和『高像素』之間的噪點表現並沒有想像中差距大。

雖然我看不懂DXO的標準,但是我土法鍊鋼,也許就是得出同一結論吧。。

不過,我必須要加多一個前設——就是這種對比結論,會在某個高感光度就會消失。。
低像素旗艦機之所以能夠是旗艦,就是在於過了這條線,他還能夠相對平均的有高表現,但是高像素高階機當過了這條線他的表現就會有較大的落差(畫質掉得很快!)。
例如D5和D850,直到ISO12800以前,兩者的表現差距並不明顯,但過了ISO12800,D850的表現卻會被完全拋離。。

當然,前面我也說過了,不知是不是『算法』的差異,相信Z9出來後,很快就能有答案的了。。
T之歌 wrote:
關於操縱性,其實是用(恕刪)


人是懶惰的動物,當依賴性產生了,自然不願改變。。
所謂念舊,也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
你可以說自己『適應性』強,但也不能否定更多的人其實不想『改變』的事實,不是嗎?
T之歌

所以大家所謂的操縱性就不成立了

2021-10-31 19:18
irontheone
irontheone 樓主

這個當然也不全是,也許這就是佳尼兩家長年積下來的功力,你說他是『誘騙』也好,說他是『無賴』也罷,事實上客戶被他們兩家都『寵慣』了。

2021-10-31 20:29
lml640707 wrote:
以下是DXO的高感排...(恕刪)

如果現在做相同的實驗,機器換成D6和D810,   iso8000  拍同一張照片,然後把810的邊長拉到4000pix, 100% 看,他們的畫質你認為會不會一樣?
irontheone wrote:
是的,我一直都在說『(恕刪)


前面你不是說得很絕對的嗎?怎麼突然間又有了前設

根據你的邏輯,如果所有相機都是100 ISO 16光圈 1/160 秒快門後拍 同一張照片,然後同樣把長邊拉到1000pix,
基本D70, D200, D3x, D810, D5 跟Z9 拍出來的照片也沒有分別
swkit wrote:
如果現在做相同的實驗(恕刪)


你這是完全倒轉了吧?

1、降噪技朮每代在進步,你會否認嗎?
2、你覺得我思想跳躍雜亂無章,也許是,但你沒看見一條清適脈絡?就是近代高像素對上代低像素。所以我也曾經提醒過,現在的4500萬像素改成1600萬像素,並不會比當年的D4差到那裡去。

所以,我整段說話的意思就是——由於降噪技朮的改進,所以現代高像素遇上上代低像素時並不會處於劣勢。。

話說,你到現在你也沒有說過到底你平常拍攝使用過最高的感光度是多少。。
如果,你說是常用到ISO25600或以上,那我就不再在這個論題多說話了。。
因為,正如我前面跟其他網友的討論,我多次提到過以往旗艦機的畫質,去到某個水平,仍然表現良好,但高像素高階機表現再優,一過了這條線的表現就會直線下降。。
當然,作為新一代旗艦機,會不會又如我所說的在『算法』上的精進,讓大家都跌眼鏡呢?

PS。終於想起來了。師兄你是屋仔的同一位嗎?
你好,我是鐵人,我的言論讓你見笑了。

其實,我讓你看的影片還有文字版的,這裡有詳細的感光度測試。
樣圖讓我覺得,至少又比Z7Ⅱ的高感光度上升了一級表現。
請點我看感光度測試
irontheone
irontheone 樓主

因為網球那圖,大凡有体育攝影經驗的,那個快門組合根本就不可能拍得好球員,如果攝者敢把快門推高一級沖高感,就是高一級感光度,整体畫面效果卻會更加突出,你就不會容易看得出『壞處』了。。

2021-10-31 18:37
高腳杯

Iron大!他根本就只是找碴…似乎也沒必要回應他了

2021-11-01 9:12
swkit wrote:
前面你不是說得很絕對(恕刪)


師兄,真的,到現在你還完全沒有弄懂我的意思。。
你的思想還要比我更加跳躍。。

1、我一直在說現代高階高像素跟上代旗艦低像素比較(你卻老是斷章取義套亂不同年代的機型。)。
2、雖然我沒有在跟你討論時有說明前設,但我跟其他網友互動一直有說這個前設問題(這種討論,我一直堅持了七年了,難道為了自圓其說突然蹦出個『前設』?)。
3、我的言論,並不始於今天,今天跟你的討論,其實是需要碼很多文字的,也需要精力的,如果你完全無意了解我說話的理論,那其實沒有再討論下去的必要了。
jenhoxen

這個我完全理解,從F4沒有十字對焦又沒有鏡頭馬達被EOS1狠揍那個時期開始,我"轉會"的念頭不知道起過幾回了,不過總是Nikon一改進點什麼(例如才出一台半吊子F90x),我馬上又回頭了[嘆氣]

2021-11-01 2:05
swkit

說實在DSLR一開始我選擇NIKON就是因為他對傳統的堅持

2021-11-01 13:47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