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快訊】Nikon正式宣佈開發全新的全幅無反與鏡頭 同時將推出F Mount轉接環

有專利沒什麼問題, 只要可以授權把餅做大就好. 只怕N家高層太保守, 搞死自己
世界第一台 紙糊的無反全幅 Z Mount

說實話,真的太有才,也比影片中的好看多了。

關於規格,NIKON現有的移植過來也不稀奇(雙卡、4K全幅錄影),
NIKON目前沒有也慷慨不了做不到的也不用太期待(機身防手震、8K錄影)。

個人最期望這台Z環首發要有下列規格:

1.重量:含電池記憶卡約500~550g之間
個人最愛的一款PENTAX相機K-01,算是當年閹割版的K5,扣除耐候性能外,
整體重量差約250g,大約可以估算是APSC單反扣除機頂與五稜鏡與反光鏡結構的重量。
目前NIKON最輕的是Df 765g,扣除反光結構重量,用力做出500g區間的無反全幅,應該是該到位的工藝水準。
(SONY A7含電池記憶卡為474g)

2.螢幕:3.2吋123(D750)~236(D850/D500)萬像素 觸控螢幕
應該會是第一台3.2吋的無反全幅

3.電池:EN-EL14a (使用LCD-CIPA測試800張)
Df目前用同一顆電池(CIPA測試1400張),我可以拍到2000張還有電,Nikon電力技術不算差,期望無反不要太差。

4.Z/F轉接環重量:100g
超過150g就不好玩了,直接轉F環下,目前轉接F環G鏡會跟單反幾乎無重量差異。
(電力續行考量下,多帶一顆電池等同單反整體系統重量)

5.D8XX系列耐候水準
Nikon最強的機身信賴度,加上中低階G鏡已經具有膠圈結構的心靈防滴效果

6.鎂鋁合金鏡頭接環

NIKON為了偷輕將Df接環基座改為塑鋼,強度不如一體鎂鋁合金機身。

Df

D800E


希望在無反旗艦跟入門款要在這接環上做區隔。


以上1~6全部做到,相信對Nikon原用戶會是非常大的備機、升級的優先選項與誘因。

可以擴大現有F環用戶的購機意願,在Z環鏡頭上的開發也可以以逸待勞。

個人相信Nikon認真做鏡頭的話,在重量減輕、畫質優化、耐候信賴上應該算是首屈一指。


nikon_user wrote:
和之前看過的差不多...(恕刪)


很正常,一堆中文程度不好的人拼命發言。跟最近一個7分大學的人資一樣
1000K wrote:
很正常,一堆中文程...(恕刪)

就當作自己說的別人看不懂,或自己看不懂別人說的就好,既然沒交集,就更沒必要去爭執。如果自己的論述是正向,自然會有第三者協助溝通。
===========================================
假設N在生態方面有獲益有市場,但現在卻多了一個競爭對手,那麼N就得持續端好菜來。
沒記錯的話:NIKON的無反主要是以吸引女性消費者為主,故以女攝影師為宣傳範本,設計上恐怕和男性的看法有出入
舉S 428必須接單生產的例子是在說明:就算是頂尖產品,還是得顧慮是否有市場。
同理,Z環或F環,誰活的久,主要也是看市場。NIKON走的是自己的路。

再來一個自己調亮了的正面...愈看愈吸引

hi

audia@flight wrote:
https://events...(恕刪)

追光者
在追求光明
北京時間8月23日12時整,一起見證這個特殊時刻!
martinma12 wrote:
再來一個自己調亮了的...(恕刪)


怎麼越看越像自己手上的F100,但是如果握感還有機身厚度跟F100類似的話我會很有興趣

leader0419 wrote:
怎麼越看越像自己手...(恕刪)


其他我不敢說,握感這方面以nikon的經驗應該不會令人失望
hi

diffusionless wrote:
而SONY自家已經有推出自家轉接環,這個才是其他轉接副場可以進來主要原因。

所以只要後面有NIKON無反到NIKON F轉接環,後面廠商只要按照這個基底,本身並不是很困難一件事。


其實SONY有一個重點是:開放通訊協議......

有完整的通訊協議,跟自己去猜(Try)出來通訊協議。

兩者差很多。

至少我工作領域的經驗,接觸過不少家的通訊設備,

有完整的通訊協議,寫出來的架構完整性比較好。

單純用猜(Try)出來的,其實只是仿製,難免會有bug......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