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Nikon 今年怎麼了?

最近最開心的事是,我把D5300賣出了
鏡頭也送回原廠改接口,以後不碰Nikon DSLR產品了
從前小菲林機流行是因為輕便,
現在手機拍照已經可以應付一般人的日常需要了,
其實很多時大家想要的只是一個留念,需求萎縮是大勢,
所以要生存只可以滿足仍然存在在高端需求,
或是開拓一個新的藍海!(談何容易)
Nikon1第一天推出,我已覺得是徒勞
上不到高端,中間比不上m4/3,下面又被手機的便利打敗...
Apsc和ff無反已成紅海,又失了先機
退出紅海或許是好選擇
但是不進的話,是會流失很多原有用戶的
我自己都由十幾鏡頭,到剩下機身,17-50和小黑六和閃燈了(小黑會虧很大,不然已跳船)
最近投資都是其他家的無反設備....
因為單反反而變了副機
奇怪,這篇怎麼感覺像股市禿鷹一樣。放空在全收。
說實在,每家都有特色。nikon 為啥要學別人走,為啥搶剩的餅。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確的路。
大展沒出相機,感覺講得好像快倒了一樣。(太有豐富的聯想力了吧)

hillhcy wrote:
nikon 為啥要學別人走,為啥搶剩的餅。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確的路


說得就是!給您100個
Nikon不會倒,個人預測他們會推出全新接環的135FF無反系統.
真的,由Nikon的歷史看來,當已確定市場及技術是往哪個方向走,他們一定會很快趕上.
NIKON不會倒啦,只是穩健慢慢的前進而已。

大環境不好是事實,各行各業都一樣。
hillhcy wrote:
說實在,每家都有特色。nikon 為啥要學別人走,為啥搶剩的餅。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確的路。

說實話是沒有錯,但是可以吃的餅越來越小的時候是不是要開發其他市場,富士就直接跳過FF去開拓中片幅的市場。
這個年頭大家都進步太快的時侯很容易被人家超過去。要穩穩地守住原有的市場在現今的世界也是要很拚才有辦法維持。
http://promuser.com/markets/dslr-vs-mirrorless-csc-sales-and-market-share-report

根據上述連結的寫的趨勢

1. 單反銷售量持續下降, 無反持穩
2. 單反均價為了刺激銷售持續向下走, 無反持續走向高階市場, 均價持續向上攀升, 兩者已有黃金交叉

當幾年後無反眾廠商全面性地把產品線發散對準所有等級的DSLR, 而不再只是做出區隔單反市場的產品, 持續推出規格提升, 但價格, 重量, 體積都有優勢的無反, 單反自己的路該怎麼走?


http://promuser.com/markets/news/nikon/nikon-financial-report-q3-fy2017-i-am-in-a-mess

Nikon Corp. Q3 FY2017 Headlines (Oct 1, 2016, to Dec 31, 2016)
Overall company Operating Income up +83%
Overall company Net Sales up +2%
Imaging Products segment Net Sales fall -23%
Imaging Products segment Operating Income falls -51%

Restructuring takes its toll with expenses up to ¥53B
Troubled and delayed DL range of Digital Cameras - scrapped

rickeychao wrote:
1. 單反銷售量持續下降, 無反持穩
2. 單反均價向下走, 無反性能與均價則持續向上攀升, 已有黃金交叉

當幾年後無反眾廠商全面性地把產品線發散對準所有等級的DSLR, 而不再只是做出區隔單反市場的產品, 持續推出規格提升, 但價格, 重量, 體積都有優勢的無反, 單反自己的路該怎麼走? ...(恕刪)


單反相機的提升空間基本上是到頭了,
不過影像感測元件的技術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從最早的CCD,後來是CMOS...
現在又傳出松下、富士要推出"有機"傳感器...

富士研發全球最快有機傳感器:拍照上升一個層次

松下利用有機光敏薄膜CMOS圖像傳感器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只有不斷的改變步伐、求新求變、 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生死只是件閒事
為啥要學別人走,為啥搶剩的餅?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確的路。

做生意講究的是賺錢,股票以市值漲跌論成敗、不是以氣節風骨論高低。

只要能合法賺到更多的錢(至少不虧損),學不學別人、搶不搶剩餅都無關緊要。

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確的路嗎?也未必,有時是對的,有時是錯的。

當年蘋果如果不堅持走自己的路,恐無今日大鳴大放。但換個例子,就拿也做相機的松下來說好了。

2005年前,大尺寸電視是電漿電視的天下。2006年之後,液晶電視已有突破、開始嶄露頭角,但這徵候顯然被松下決策階層"輕敵以對",仍堅持"走自己的路"。
2007年松下仍大舉投資、擴張電漿電視生產,沒想到短短五六年間,液晶完全擊潰對手,電漿電視黯然退出舞台。

當年日本三大電漿電視:松下、日立、先鋒,後二者"學別人走、去搶剩餅"退出較早,輸少些;而松下比較"走自己的路",後果...唉!

----------

Nikon該早日投入FF無反嗎?後果只有兩個:成與敗。

我來亂猜,機率1/2,日後證實我猜對了,於是就自稱"有遠見",事實是這樣嗎?如果猜錯了,"管他的,又不干我事",對吧?

我們消費者看走眼,跳家了不起幾十萬損失,裝備可以繼續用到壞為止,過往投資也不會瞬間歸零。但人家選擇一有差池,那可是動輒幾百上千億的差距,心理壓力選擇猶豫的指數,不是我們看戲的能比的。所以他們不能"靠猜",只能靠大量市場資料分析與趨勢推估,還得希望不利因素的進展速度不要那麼快...當現有資訊無法提供"做出有把握的選擇"之時,有人選守、有人選衝,賭贏的人日後大聲(像馬雲?),賭輸的黯然退出,如此而已。

"掌握相關資訊越多,決策成功率就越高",如果你承認這句話是對的,那麼憑使用者的"可用資訊量"如何跟人家比?因此實在不宜對Nikon的決策選擇有太多的挑戰與懷疑,這樣說有理吧?

恨鐵不成鋼,所以對Nikon多所期待與批評,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另一種善意。但激情無效之後,"此處住不慣、另找他處住"的想法似乎是比較務實些。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