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Nikon DF vs. Sony A7R

p360624 wrote:
a7r連拍跟d800速度一樣,但是準焦率a7r可能要吃土了。...(恕刪)


就小弟所知,a7R是對比式對焦,速度比較慢,但是準焦率應該是非常高的。
就像D800使用LiveView時,準焦率高很多,但是速度變慢一樣。
破心離情 wrote:
A7&A7R...(恕刪)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照字翻譯也是:單鏡頭反光鏡相機

那只是跟雙眼相機做區別罷了

A7,EM5的EVF取景也是用單眼,難不成可以用兩眼?
kfegk2002 wrote:
Single Len...(恕刪)


你好像對單眼與雙眼的區別
有什麼誤會......

雙眼相機,之所以雙眼
並不是因為兩隻眼取景
而是因為用了兩顆鏡頭好嗎
一顆用來取景,另一顆用來拍攝

如果是使用腰平觀景器的話
確實可以用雙眼來觀查
立體感可是很驚人的好

你自己再看一次DSLR的縮寫
其實問題不在於幾眼
而是在那個反光鏡啊

台灣翻譯成單眼
其實是很不精確的命名
所以衍生不少誤解
啥大單、微單、類單...等奇怪名詞都出現

看看大陸用單反、無反來命名
不是輕鬆解決疑慮了?

不過其實說文解字也不會顯得自己比較有學問

台灣雖然翻譯不精確,但是我想微單、類單等稱呼
大家還是心知杜明指得是什麼,不用去刻意批評分類上的問題
等APSC的DF系列產品問世再來買

不然全幅的鏡頭好貴喔
vul3j9 wrote:等APSC的DF系列產品問世再來買

不然全幅的鏡頭好貴喔
不會啊!Nikon一般的AF-Nikkor鏡頭,可對應135底片,雖然沒有防手震,但二手價滿合理的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你好像對單眼與雙眼的...(恕刪)


兩位前輩都說得很好

我也認為"微單"從一開始因為有liveview已經成熟的技術做觸發點

把反射鏡以及五菱鏡等機構哪掉之後,大幅減小體積

又因為剛開始片幅較小,因此畫質會較當時的DSLR差




不過現在"微單",或是"無反",不但片幅已經與DSLR一樣

甚至還有m43以小搏大的情況(EX:E-M1的高ISO表現已經是最高階的APS-C性能了,媲美D7000)

Fujifilm的畫質和體積甚至讓許多FF工作者流連忘返




因此已經不能將無反 = 次等機身相提並論

以前的偏見(或是事實?)經過時代的演進已經不適用了

現在性能上已經是有來有往的近身肉搏,再過一陣子,可能無反會有更大的進步(超越?)

Weilli wrote:
兩位前輩都說得很好我...(恕刪)

老古董一開始都懼怕新設計更看不起新設計
從底片進化到數位的時候
當時像素低畫質差
不少老廠牌不願投入
結果死的死逃的逃
不然就是有了不錯的sensor卻搭配了可笑的電子能力

這種故事一直上演
以前的錄音帶轉MD,MD後又出現MP3,最後剩下的是誰?
現在要革命,把反光鏡的命革掉
我個人樂觀其成
縮短的鏡後距對轉接以及小型化有利

sensor技術進步後,高iso也會跟著進步
死守著反光鏡,最後可能被淘汰...

很多人把反光鏡的有無拿來區分專業機種與否
或許他們喜歡聽反光鏡的聲音吧...


isuyashiro wrote:
老古董一開始都懼怕新...(恕刪)


無意咀炮,但看到你最後那段話,還是想出來更正一下。。

單反之所以要堅持有反光鏡盒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如果說,全手動模式下,的確因為LiveViwe技朮的進步而得以排除了既大且重的反光鏡盒。

但單反那反光鏡盒結構的合理性,並非只得『所見即所得』那么簡單,當進行『全自動對焦』模式時,其所採取的對焦技朮就相當重要了———至少在專業範圍,尤其是新聞工作者和運動拍攝者而言。
目前無反/類單,至少不能做到在『快門時滯』、『對焦速度』等等講求反應的要求吧?
一秒能連拍二十張照片,但是卻有十九張糊掉,這種連拍有意思嗎?

單反,尤其是高階單反,被稱為『專業機』並非無的放矢。
就是你再不高興被指『不專業』,也不能逃避這個現實哦。。

箂卡也不專業哦,但你拿著箂卡拍照,別人不也一樣投以豔羨的目光嗎?

irontheone wrote:
無意咀炮,但看到你最...(恕刪)

別特地pm給我 我會直接刪掉...
我在回文要說的不是說反光鏡的存在不好
當然他一定有它的用途

我要指的是,一旦科技進步後,慢慢的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就會降低
有需要反光鏡的人就去買反光鏡機身
只是有些人利用反光鏡的有無判斷專業與否
比較讓人嗤之以鼻

快門延遲,對焦速度,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改善的
反光鏡機種也有對焦點數量少的問題
而且就算是全片幅機身的對焦點大部份都偏中心

我不會羨慕別人拿leica,又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東西
拍出來的東西才是實在的

照片的價值不會因為你用了高價機身就變高...
機身有專業分級沒錯,但拍出來的東西就是人的問題...

irontheone wrote:
但單反那反光鏡盒結構的合理性,並非只得『所見即所得』那么簡單,當進行『全自動對焦』模式時,其所採取的對焦技朮就相當重要了———至少在專業範圍,尤其是新聞工作者和運動拍攝者而言。
目前無反/類單,至少不能做到在『快門時滯』、『對焦速度』等等講求反應的要求吧?
一秒能連拍二十張照片,但是卻有十九張糊掉,這種連拍有意思嗎?


反光鏡是為了比旁軸和 TLR 這些相機都更進一步、
更接近「所見即所得」而設計出來的一個「成像預覽機構」。

這東西跟對焦技術完全是兩件不相干的事。

在 EVF 的技術越來越高超的可見未來,
「更接近」最終成相成果的 EVF 一定會取代反光鏡。
(去看電影界都在玩什麼東西吧)

至於對焦技術,這部份連 Nikon 都在 1 系列下苦工下去玩,
而 Canon 也推出混合對焦技術。
可以看的出來相位對焦的模組,正從一個獨立運作的機構,
轉向與感光元件合而為一的路。

等到這部份技術追上來(很簡單,就是內建處理器給他猛起來),
那相位對焦也可以下台一鞠躬了。


反光鏡.... 哈哈。
全世界有很多攝影器材是不吃這東西的,有空跳出來走走吧。
-= 散仙 =-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