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ash wrote:所以我也要看看是不...(恕刪) 目前沒遇過這種狀況~所以不知道原因為何黃羽鸚嘴D500+200-500ISO900 , f6.3 , 1/320 , -0.7EV , 390mm (Handheld)
我附上我說的案例可以載下來看看真的是很冏這個是感覺直接罷工罷了十幾張http://gofile.me/46QhY/Z8AO4XWwT這是一開始準,但是一下子又糊然後再準回來雖然我採用AF-C是對焦+快門釋放模式但是在鳥幾乎不動,對焦框也沒什動的情形下我還真不知道為甚麼對焦會突然抽掉http://gofile.me/46QhY/fnk6vU4Uz
Daheng99 wrote:謝謝summersting...(恕刪) Daheng99大~您太客氣了啦因為從一開始拍鳥~我拿的就是變焦鏡頭所以我清楚的知道~唯有設法讓自己更接近鳥兒~或者讓鳥兒不怕你才可以取得我想要的畫面即便是大砲~有些時候也必須靠著拉近距離來獲得更好的細節表現還有~我自己的拍鳥要求就是~準焦~準焦~再準焦等先能把鳥拍得都準焦之後~再來開始學習怎麼取景給您參考小彎嘴 (D800+80-400mm , 2014/06/15 拍攝)黑枕藍鶲 (D800+80-400mm , 2014/06/29 拍攝)
iflash wrote:顆顆~~跟他們說鏡頭...(恕刪) 認真mode, AFS 與 AFC 在暗位下, 對焦表現是有分別。AFC 會較難控制掌握, 因為與lock-on time , priority, dynamic 對焦點 setting 有關。 控制與設定不好適得其反AFS 會較易控制,但又非絕對。有時又會比AFC 差。視乎應用而D5 對焦糸統與上一代51點AF 又會有差異。
酒紅朱雀:1.雀科。別名朱雀、朱衣、紅鳥仔。台灣特有亞種。非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台灣海拔2000公尺以上山區。 2.留鳥。體長約15cm,雄、雌羽色差異極大。雄鳥鳥喙灰黑色。眼睛虹膜黃色,瞳孔黑色。眉斑白色。頭部、頸、體背、喉、胸、腹部、尾上、尾下覆羽皆紅色。雙翼、尾羽暗褐色。飛羽末端具白斑。雙足淡桃紅色。 3.雌鳥體色以橄欖褐色為主,無明顯眉斑,體背有黑色縱斑。雌鳥相當勤勞,會以蘚苔、蛛絲等來佈置巢並把居住環境弄得很漂亮。 4.常發出短促的「吱、吱、吱」叫聲單調。生性不甚怕人。飛行快速,呈波浪狀曲線前進。 5.繁殖期5~7月。巢營於灌木密枝上,由禾本科植物的莖和根等編成。僅雌鳥營巢。每窩產卵4~5枚,卵呈藍綠色,表面具暗褐色和黑紫色斑點和亂紋,並多集中於卵的鈍端。 6.主要以小蟲、植物之種子、苗圃之菜種子等為食。偶爾也會在垃圾堆覓食,故又稱「垃圾鳥」。D5+428 + Tc 1.4 III (攝於大雪山林道 2016-11)ƒ/5.0 550.0 mm 1/1600 ISO1800DSC_5420-2 by lai01030342, 於 Flickr公母一起入鏡ƒ/4.0 550.0 mm 1/1600 ISO 900DSC_5344 by lai01030342, 於 FlickrD850 + 856 (攝於大雪山林道 2018-06)ƒ/6.3 800.0 mm 1/320 ISO 1000106_8252 by lai01030342, 於 Flickr
crossmatch wrote:認真mode, AFS...(恕刪) 有聽人說過Nikon系統最能發揮低光對焦要使用AF-C模式使用AF-S並非是最強的對焦模式不過對於幾乎永遠只用AF-C的我來說真是難以區分這是甚麼狀況差異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