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測試】Sigma 18-50mm MACRO對決Tamron 17-50mm XR Di D-II

坦白講,網路上就是需要像Ken兄這種人
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分享經驗
或許評判的結論讓某些網友質疑
但Ken兄一直在強調"測試基準"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Ken兄順應民意
也來增加曲線焦平面和抗耀性的測試
那可能又有人會說,少了MTF值,少了CA測試,.....
個人認為少測試的項目還不少,呵呵!(先向Ken兄說抱歉吐你的槽)
那為什麼我們這些人不動手幫忙做我們心中所認為的不足之處?
千萬別讓Ken兄這類熱心人士冷卻了他的願意分享經驗的動能
除非我們想讓只能存在疊疊樂和開箱文這類的文章的環境
或許大家的爭執就會少了點

ps: 本人無意貶低疊疊樂和開箱文的分享價值,請別來信公幹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個人覺得這正是你和AOWO可以為01大眾貢獻的地方,請針對A16及S18-50Macro作燿光的測試比較!!

Ken兄提供的測試已彌足珍貴!
harry0114 wrote:
Ken大所提供的測試...(恕刪)
harry0114 wrote:
Ken大所提供的測試...(恕刪)

您"避重就輕"的感覺, ...(恕刪)


Ken 大花個人的時間測試己非常了得了, 更何況皆為業餘人士, 又非商業團體, harry兄這樣未免太嚴刻了吧, 別搞得像立法院質尋般咩..

如果說避重就輕, 那友站手札怎麼辦? 測試文如果看不喜歡或覺得資料有問題,可以找你想要的資料, 千萬別只用一句話抹滅掉別人的心血, 如果你來做個測試文呢? 別人一句話你還缺什麼沒測,不公正啦, 那作何感想? 又不是小學生在交作業,還讓人打分數? 挑毛病?

多支持付出的人, 少批評,多指點, 生活更美好..
Nikon D3S, D200, N24-70 F2.8G, N105/f2.8VR, SB-800, http://ppt.cc/5Jmv
albert0722 wrote:
坦白講,網路上就是需...(恕刪)


Albert 兄,

小弟是真滴不懂, 所以才發問. 請多多指教喔...
不知曲線焦平面是否為一個值得花時間 "仔細" 去測試的項目 ?!...
因為, 如果是一個特色, 那通常就是較正面滴, 當然就希望知道有好到什麼程度...
但是, 如果是一個瑕疵, 那通常就是較負面滴. 而花時間去知道到底有多壞, 恐怕就沒有多少實質上滴意義...
所以, 曲線焦平面是... 特色 ?!... 還是... 瑕疵 ?!... 還是... 以上皆是 ?!...

而在這種測試文裏頭, 忠實描述現象, 應該是要比試著找出原因還來的重要...

Ken 大能點出來有這個現象, 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看到並瞭解的諸公們, 也足以避開或是加以運用... 雖然可能還不知所以然...
而小弟個人也認為...
與其要請 Ken 大在這種非主要特徵上花時間 (即測試有多彎曲)...
倒不如請他多挖掘一些好鏡頭...
如此, 對於大部份 01 的諸公們, 應該是會更有福氣吧...

讚 !!!...
抗耀光? 扯太遠了吧

說句實話
抗耀光這種事是一分錢一分貨
這也是原廠鏡和副廠鏡差異最大的地方
副廠鏡儘管畫質好規格好.
沒有辦法下重本去改善鏡身內反射. 鏡片內部反射的話
抗耀光表現都只能達到一個程度
是故也不必多期待Tamron能好到哪去

我自己有SIGMA 18-50和10-20
說實話
這兩隻鏡頭. 如果是夜景中有點狀高光源
多少都會有一些光班出現
但是程度輕微
我不介意
見光死? 沒那麼嚴重的
albert0722 wrote:
坦白講,網路上就是需要像Ken兄這種人
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分享經驗
或許評判的結論讓某些網友質疑
但Ken兄一直在強調"測試基準"


我覺得aowo兄所提的意見是不錯的
aowo兄持有A16, 對A16的了解比較深入
他的意見...其實可以算補足原本測試不足的部分
讓大家了解....原來這並不是A16的缺陷, 而是A16的特性
aowo兄也沒有要求原作者增加或是重新作任何測試報告
也許後來因為表達方式的關係有所誤會
但我覺得這可以是一個良性的互動. 可以讓大家增長見識



邊角畫質跟口徑應該是沒有必然的關係
一些很明顯的例子是
Minolta 35/1.4 (口徑55)
Canon 35/1.4 (口徑72)

或是
Pentax 100macro (口徑49)
Canon 100macro (口徑58)
Nikon 105microVR (口徑62)

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銘鏡. 不過口徑大小各有差異.

鏡頭實際表現. 還是看實拍照片最準.
從頭看到尾
真是辛苦ken大測試了
沒能力加分
只能回文感謝
小弟學到了不少有關鏡頭專業的知識
這裡真是臥虎藏龍
有一點想法
對測試文有意見又有能力的大大或許可以針對有異議的地方來個測試
不需要全面重作(當然要也可以)就像發paper一般
久了以後
m01搞不好變成另類鏡頭期刊
各位大大的專業也可供人引用
不好意思....上課上到呆了...一點狂想
很精彩的一篇測試

受益良多

感謝ken的這篇詳細測試....

  我也是用Sigma 18-50mm f2.8 marco,我買時(5.11.2006)ken兄的文章還未刊出,但因須要買一支合用而又大光圈的鏡頭,其一是Sigma 18-50mm f2.8 marco最新的產品從前是18-50mm f2.8,其二小弟又不是大富人家,只好按自己能力去買,
Sigma 18-50mm f2.8 marco總算合格。
  我不選Tamron 17-50mm XR Di D-II是因那時貨源不足及對Tamron 17-50mm XR Di D-II之質素有所保留。

  Sigma 產品最差的是鏡頭蓋、早該取代。
D80 18-200 & 70-300 afs+vr Sigma 18-50 f2.8 Tokina 10-17 fisheye
harry0114 wrote:
Ken大所提供的測試...(恕刪)

我想說一句:「KenKuo欠你的嗎?

KenKuo寫分享文他有作任何的要求嗎?
花了這麼多的時間所得到的是什麼?
要求別人之前為甚麼自己不先想想,你的要求合理嗎?
如果今天你和KenKuo很熟那還沒關係
大家好朋友,有時候凹一下
但是在這裡大部分的人都互相不認識
有時候要求不要太過分!
samsss wrote:
  我也是用Sigma 18-50mm f2.8 marco,我買時(5.11.2006)ken兄的文章還未刊出,但因須要買一支合用而又大光圈的鏡頭,其一是Sigma 18-50mm f2.8 marco最新的產品從前是18-50mm f2.8,其二小弟又不是大富人家,只好按自己能力去買,
Sigma 18-50mm f2.8 marco總算合格。
  我不選Tamron 17-50mm XR Di D-II是因那時貨源不足及對Tamron 17-50mm XR Di D-II之質素有所保留。

  Sigma 產品最差的是鏡頭蓋、早該取代。

香港朋友耶!真是少見!你好阿!

其實我之前把AF-S 17-55脫手換成小黑五時、本來最想入手的是Tokina 16-50mm F2.8

但他竟然在那個節骨眼宣布延遲.......當時心裡涼了半截....

後來又剛好看到討論區有人PO文說SIGMA的新版18-50mm MACRO推出了

[分享]SIGMA 18-50mm F2.8 EX DC MACRO

加上我的友人已經有Tamron A16、所以我就乾脆入手SIGMA新版囉!

記得當時我還特別打電話去相機王要求他幫我留一支

那個店員笑了笑說這支鏡頭進貨幾天了、還沒人來買勒.....

所以我下班趕緊衝去買了一支、他現場櫃上的確放了一大疊

我測了三支才挑到入塵比較輕微的、付了錢就帶走了

目前使用上都還OK、只是對焦聲響有點大些、而且速度有點頓

但一般拍攝使用都還OK、接著就看二月份Tokina 16-50的表現如何囉!

如果能夠有Tokina 12-24那般的令人驚豔、那我可能還是會買一支來玩玩....^^

另外超級羨慕香港的Nikon影友、香港當地東西齊全價格又漂亮

重點是香港有Nikon分公司、維修跟技術都有原廠的支援

不像台灣、得忍受那些劣等代理商的剝削.......無言阿...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