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085 wrote:有美圖大家一起欣賞,...(恕刪) 美拍~bike9527 wrote:當時真糗...(恕刪) bike9527大~不會啦!!我剛開始拍鳥,也常把名稱弄錯Flickr 上 O'Summer 的 台灣叢樹鶯Flickr 上 O'Summer 的 黃山雀Flickr 上 O'Summer 的 山紅頭
summersting wrote:Flickr 上 O...(恕刪) 美麗的黑枕藍鶲,常在育雛時經歷波折......圖片中昨天所拍攝的兩個鳥巢,在今天一大早便被發現遭到破壞,小寶寶也都不見了心情沉重Flickr 上 O'Summer 的 黑枕藍鶲Flickr 上 O'Summer 的 黑枕藍鶲
bike9527 wrote:這 ~ ~ ~ 好可愛,第一次看到這麼Q的...(恕刪) 續貼從西非遠道而來的籠中逸鳥...橙頰梅花雀D800E手持拍攝橙頰梅花雀已在台灣落地生根,在北、中、南部有零星繁殖分佈記錄這鳥兒很怕人,小弟躲在茫草叢中幾個小時,只要一接近就飛走,超難拍的...
清華大學荷塘距離有點遠,有些只好用力裁下去Flickr 上 Chaucer Chung 的 DSC_1831Flickr 上 Chaucer Chung 的 DSC_1840Flickr 上 Chaucer Chung 的 DSC_1874
b3085 wrote:續貼從西非遠道而來的...(恕刪) 喔!原來是西非來的嬌客。裡面我最喜歡這張,感覺就像一張畫作B大,躲在草叢裡面是值得的背景柔柔綠綠的,裡面的枝葉只有少部份貫穿全圖,大部分都到一半就停止了,甚至呈現出彎曲的弧度,這個很棒喔!!畫面大,若只有一隻麻豆,則會顯得孤單、單調些。所以兩隻麻豆來的恰到好處,位置也剛剛好,讓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麻豆大小、所在位置比例都非常均衡。
bike9527 wrote:躲在草叢裡面是值得的背景柔柔綠綠的,裡面的枝葉只有少部份貫穿全圖, bike大是您不嫌棄,小弟絕大部分鳥照都是記錄照,要獲得美照是可遇不可求啦...小弟接觸拍鳥時間不久,但發現前輩們打鳥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定點圍剿」模式、另一種是「主動追擊」模式,更有些前輩同時擁有大小火砲,經常二種模式交叉運用,確保打鳥成功、滿載而歸。第一種「定點圍剿」模式:此模式是選定鳥點,預先架好砲陣地,對準火力投射範圍、觀測砲擊鳥兒落點,這鳥點是鳥兒經常光臨棲居或進餐的枝頭(如山桐子),也可能是鳥友刻意營造的景觀造景(石頭、樹幹加枯枝),並施以誘餌陷阱,引誘鳥兒現身。定點圍剿的好處是好整以睱、輕鬆愉快,但需要充分的時間與更多的耐心,等到鳥兒自投火網時,立馬扣下板機...第二種「主動追擊」模式:此模式則是〝聞聲尋鳥〞或〝見鳥追鳥〞,在鳥兒雷達波警戒範圍內,來回機動巡邏打遊擊戰,這時除了須具備過人體力與戰技外,更必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行動敏捷輕盈,比大砲輕便的小砲與連射機關鎗(高速連拍)也是必備武器。主動追擊的好處是打鳥兼運動,來回遊走身體虛弱者可能初期不宜,但長久下來就可練得一身好體魄...小弟拍鳥多以第二種模式為之,但因戰技不佳有待磨練,所以一有空閒常上山下海,有鳥時就追鳥打鳥、沒鳥時就散步健身,兼呼吸新鮮空氣,所以幾個月下來體弱毛病已漸有起色了...以上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