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8016 wrote:
相機:D810,鏡頭(恕刪)
又有說,照片其實就是照騙,是嗎?
我又說,是的。
除非攝影人做一個說明,否則的話,單憑照片,又有誰能夠說得準嗎?
第一圖,D750 + AFS 28-300VR,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平均測光,-0.3級EV曝光補償。
焦距230mm,ISO500 + f/16 + 1/500。
覺得怎樣?
1、見過AFS28-300VR有那么銳利的畫質嗎?
2、很美是不是?

第二圖,D750 + AFS20/1.8G,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平均測光,+0.3級曝光補償,
ISO180 + f/5.6 + 1/500。。
咦?
這是?
對啊,其實現場就兩棵小櫻花樹,但我硬是把第一圖的相同場景地點利用焦段的壓縮感,再利用距離和景深而拍成了很美那樣子。。
由此,如何選取焦段創作,也是我們攝影人必須要考慮的。
而有效運用焦段,就可以在紀實現場和藝朮創作之間選擇。。
PS。我愛大變焦旅行鏡,就是能夠在旅途中作如此創作的變化囉。

irontheone wrote:
有人說,攝影師的視角(恕刪)
又,上面兩圖,為啥同一地點,一張藍天到發紫的迷人,另一張卻又見不到藍色呢?
以上兩張照片,其實我是因為誤觸設定而只有拍到JPG存檔。
但依然有這種差別巨大的效果,最主要原因就是——一張是正常,另一張是逆光。
我們拍照,除了對曝光效果要有基本概念之外,也需要具備一丁點的地理和天氣知識。。
能不能拍到迷人的藍天,其實是需要在不同時段找出不同方位的。
這是下午快日落之前兩小時,此時近陽光處是看不到藍天的,就是有也偏淡;讓大家意外的是,此時的極東也會變成淡藍色或帶黃(尤其是霧霾開始嚴重的日子。)。。
那要拍藍天的話,就必需要正常上方90度左右才能夠拍得到。。
沒錯,當時我就在畫面中的樹下,在不防礙別人拍攝的情況下,我幾乎是從下而上的拍攝櫻花。。
不同天氣,不同經緯度,不同時段,我們都需要不同方位的去尋找藍天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