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需要調焦嗎?讓軟體來幫你吧,Reikan Focal


yang stephen wrote:
不是的
是因為國祥覺...(恕刪)

那個24-70G在24/50/70mm有不同的微調值是所謂的原廠標準
我也曾被狠狠洗臉過
我大膽推測...是否因為Nikon原廠評估一年數百萬台的機身出去,光對於每台的機身移焦要調整是不可能的任務(加上長期使用)更別提鏡頭的部分
所以索性鏡頭只要變焦鏡就兩邊橫跨正負值,只要達到讓使用者有在大部分區域都能覺得馬馬虎虎還過得去,配上沒買到一位數旗艦機的作祟心理,是否就不會引起太大的風暴?也就這樣過了數十年
而當自己有堅持的用戶開始了解後,去尋求解決方案,原廠也提供了分別兩邊調整的解決方案讓風波不會爆發

真的原廠那麼大,建立個機身內部的對焦評定系統不好嗎?
都願意搞個半殘型的自動調焦了...我相信他們很肯定用戶對於測試環境不了解,用戶用了更會砸招牌所以以前不太敢放(俗稱的越用越爛XD)


真的久久去一次原廠調整就好,大概是10萬快門去救一次?
我確定兩萬左右,機身的標準肯定會跑
但跑來跑去還不到跑出界(測出來有時還會倒退跑???)
可能是因為我是以超長焦為主,所以說沒有這麼嚴重
但是若是短焦以我的資料來說,只有當初拿來當作標準檢視的85.4G已經等同出界了...(大約是-19/-20)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題外話
好想替Focal軟體寫個中文補丁包阿...
但他有保護機制(有殼)要先去殼才能打中文補丁包
我不是資工系的有夠悲劇...我的技能完全派不上用場
我看我改天把圖抓下來用改圖打中文好了...這樣引導一般用戶更快...
雖然我覺得大家的英文程度都蠻厲害的不需要這樣,不過就想說幫人幫到底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iflash wrote:
那個24-70G在24...(恕刪)


我才不管什麼原廠設定值

我只知道把兩端拉近再微調後

24-70 G 各端的清晰度及銳利度都大增

這樣就夠了
yang stephen wrote:
我才不管什麼原廠設定...(恕刪)

這樣是相當正確的做法
我個人也是推薦這樣做,畢竟標準是一回事,我有想法是一回事
沒有想法的人可以依循原廠標準,而自己有想法的人可以執行自己的做法
以下是我從Focal入手後直到我終於了解並開始累積資料的數據
可以參考看看
機身都是老機身了,不是那種不到一萬快門的新機身,而是差不多都快到官方宣稱壽命的老機身

640E 640E+1.4X
349210 -4 -4
351383 -5 -7
354736 -5 -7
357212 -3 -7
360894 -6 -6
367426 -6 -9
371682 -5 -9
380515 -6 -8



428E 428E+1.4X
349210 8 3
354736 4 3
369754 -8 -1
379215 -10 -2



85.4G
349210 -4
354736 -4
362911 -9
369754 -17
380515 -13
(本來在國祥測試是0,結果回家測發覺是-4不是0,超尷尬的...後來就果斷把-4當基礎了)



540G
132411 3
135924 -1
142244 3
159245 -4



理論上我之前都是依照5000快門左右就測試一次
但是由於我用的鏡頭有數顆,取最佳效率下就是打Excel紀錄,若是需要調整了但我當下沒有要用,就不會去測
等下次要使用時再測(也或許可能打了30000萬快門,都不曾要使用該鏡頭,那更是省去了無用的數十分鐘測試)
雖然省下一些時間,但也相對應產生了一些我曾提到的問題
哪天需要『急用』肯定只能硬著頭皮上陣
經過拍攝數量增加,機身會移焦是肯定,所以AF數據就會跑掉
說實話,我也不算能保證完全不會有出包,尤其有多顆鏡頭多到你可能忘了有哪顆,哪天才猛然發覺有這顆要用...悲劇程度可能不輸當下沒鏡頭要衝去店裡買的程度XDDD

由這些資料我可以很明白的說,D5主要都是搭配640+1.4,甚至我可以說累積的快門數有95%都是靠640
428出勤就是那幾次而已
而85.4G就是我當初調完回來自己參考的標準鏡(類似Nikon的50.4G標準鏡,很肯定兩者性質不同,不過我只是參考用)
標準鏡通常是幾乎不要出勤拍照最好,因為跑越多會偏越多
我以為85.4G我會常拍一點...結果自我從調完當標準拿回來開始,我看我大概只有拍個不到300張吧
大部分都是拿去測焦得知機身狀況而已(除了300張外,測焦也就圖上這幾次而已)

以我來看,以上圖表推測出很重要的事項
對於機身標準的話
其實7000~10000萬快門對一顆『平常沒在用』的鏡頭,大概會跑到有感差異
以我的看法來說,長焦跟原本設定差了3左右就開始有感,短焦是差到7~13左右有感,短焦的含錯空間很大並且有所謂的Lucky Shot
不過短焦我比較不確定,因為短焦我拍得比較少,只有測試過大概的感覺,並且短焦拍人像常常都是把鏡頭柔化點滿以免蒙主寵召

至於『常用的鏡頭』
我大概15000快門測一次,因為常用鏡頭也在跟著磨耗
比如說640跟540因為常使用,大概15000快門都可以達到明顯的變化差距
但是像是不常用的428以及85.4G就可以很明顯發覺到,已經有顯著的AF微調值變化了
(看圖表旁的AF微調數字與快門數關係即可發覺)

所以說,鏡頭是真真實實會產生移焦的...
再次強調只要是機械產品,長期使用過後都沒有誤差,套一句老話該準備跑了...因為鬧鬼了

此外也應該可以注意到有時它的數值會神奇的上下跳動
對比趨勢線應該可以很明顯發覺這點
這也就是我說的有時會有BUG,這種測焦BUG是我在沒有外界晨昏光影變化、沒有測焦光源變化、腳架確實架好穩固、機身正常無碰撞、目標紙無風吹動、測焦距離正常無誤等情況下出現的
所以是否要賭15000一次測焦,我是不好說
畢竟我也曾經經歷過這種悲劇...測完了以為好了結果發覺奇怪怎麼怪怪的,就好比D500那個測出來+3結果趨勢是0那次
說到真的無法用也沒有,但是會有稍微心裡怪怪的感覺是真的
但也衍生個問題,就是越用越奇怪,因為確實一直往負的跑隨著快門繼續累積下,信任自己前一份資料的後果就是直到某次傻眼了重測發覺上次測出來有問題...

當然我聽過也有個說法,春夏季的AF結果會變化(國外有提過)
我這些數據是橫跨春夏季,因我快門數累積沒那麼快
我不敢把這些當作正式資料彙整進文章中,只是當作閒聊
只能說大概地把他歸納一下
各位影友要多少就測試一次也可以參考看看
或是一樣累積資料於Excel檔後來分享
我認為多交流會越高可信度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2.9 軟體更新~
剛好測試一下新買的Tokina 11-20~

只測試20mm, and 11mm ..
主要用20 .. 所以目前以20 的結果來做調整依據

有移焦..還蠻嚴重的~
現在不再那麼執著 只希望鏡頭能發揮該有的效果 不要誇張到很嚴重~ 差不多就好~

目前11 -->移焦建議需調整-12
20 --> 測三次, 都在 -17~-20 的建議區間 很臨界了..
我折衷用20的判斷(主要用這個焦距多) so..設定-17 來用~

11的廣角不是很常用到 差一點點沒那麼準 也還是比都沒調整過好~




雖然我都用純手動鏡沒這些問題....
但以後絕對可以拿來參考使用~
恭敬奉上五分!!
無反需要調焦嗎? 我實在也是不知道...網上看不太到討論
Focal Pro 2.9版本 有支援z 系列..
z6/7也提供 AF 微調..
所以直接先來看看測試結果

這是用50mm F1.4G 來測


差異如下, d7200 上, 50-1.4G 本來是後移, 所以微調 -10左右(更正: -4是本來眼睛判別)~在z6 上, 結果是前移 需要調整 +7 (這是兩次測試的結果都建議+7)

單看Focal Pro 的標靶照, 好像真的蠻明顯, +7後比較清楚

- - - - - - - - - - - - - - - - - - 分隔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 怎麼會這樣? 無反還需要調焦?

這是還未調整前的照片結果.


(題外話: 看上面的圖, 說真的我很開心購買了z6.. 覺得真的很滿意, 跟d7200 比較起來的使用體驗 :P)

問題來了, 我(個人)覺得已經很清楚 XD 想不出為何還會有需要+7

所以目前能想到的情況是..
樓主有分享過Focal Pro 的說明文件,
得到的結論感覺是: 如果對焦系統用: CDAF (Contrast Detection AF) --> 這就沒有微調的需求
運作的概念是closed loop ..一個一個比較等等的...基本上一定最準 ...etc etc etc..

如果是用PDAF (Phase Detection AF) .. 先取光線甚麼.. 方向去調整.. 等等等..就比較有機會誤差.. 因為 etc etc etc ..

那.. z6 怎麼對.. 我不知道.. 是否有可能按照光源情況 兩個邏輯都用? 所以才會有這種誤差而需要提供微調?

目前只假設, 看上面的對焦測試的圖, 微調0 的時候, 三次測試的範圍跳動蠻大的? 最上面的紀錄點的結果
跟+7取得的差不多, 所以也許不用微調時, 也能(取得)一樣對焦結果 :)
就是這個情況 讓我假設... 也許存在某個條件, 在CDAF / PDAF之間運作... 因為PD 比 CD快.. 但是有誤差..
所以, 也許光源變化大的時候用PD, 光源穩定用CD

晚點再去多拍幾張看看微調開啟後的結果如何..(最少不要有負面影響)
那我就覺得微調開啟應該還是有在某個時刻派得上用場~
Chalaka333 worte:
無反需要調焦嗎? 我...(恕刪)

還有比較會有機會出現PDAF或是CDAF選用的是AF-S/AF-C

你可以多試試
實際應用有改善比較重要
雖然依照我的預估是AF-S可能沒變化
AF-C可能才會被AF微調影響
但我沒去測試過,所以無法給你肯定的答案

希望Z系列是真的有效,而不是軟體唬爛出來的一組數據
不然我覺得很對不起購買者
感謝分享。

調焦這件事,有準過焦的比較能體會,我曾經以為100%檢視稍不清楚的照片是正常的,縮圖、銳化就可以。

直到機身調焦、添購穩定對焦的鏡頭後,才恍然準焦的重要性。

希望將來能入手這個軟體來讓鏡頭表現更穩定!(最近拍得少,又有許多待解決事項,暫時在此先註記一下。)


這是在家裡先測試拍攝的結果
我發現 +7 調整後 真的有影響.. 不過... 是真的影響到對焦到後方了 XD

把測試結果發給Reikan ..回覆得很快也很親切
從報告跟結果發現, 我的對焦距離少了建議的一點點, (10cm左右)
然後如圖表顯示, 三次的測試照 有跳動, 懷易是光源有一些變動..
所以只能說, 結論上, report 的測試環境可改善後再重測看看..
反觀 Tokina 11-20, 35F1.4 DX 分別是0, +1的建議 就表示...

(....等等呼應後面的結論^^)

我用實際拍攝的照片來看, 對焦麵包, AFMA 關閉, 是清楚的...+7對焦到後面的樂高..

我也問問Reikan ..是否無反其實不用對焦, 按照麵包照片跟其他照片的成果來看
目前還沒有回應~

well .. 提供大家參考^^

然後... 這是我目前的結論... 無反, 在Nikon 上, 也許目前不太需要調焦^^
有一篇Brad Hill 跟 Nikon 工程師的 對話的文章, 我還沒仔細看..網友列出的結論是說:
AFMA的存在, 一般使用上是不需要調整, 只有在特定的一些原因或需求上需要強制對焦前移或
後移時可去用..

so結論:
1. AFMA 的調整, 真的有用(會影響AF 對焦結果)
2. Z6對焦 AFMA沒開動下, 是真的蠻準的 (最少我的弱眼看起來是滿意的)
3. 目前我會都不開起來AFMA來使用z6先
4. Reikan 的測試 建議的距離跟光源穩定 影響很大, 標靶確認的功能最好要全綠色(通過)跑過..不能偷懶.. (黃色(可用)也不太建議) ---> Reikan的Sheila 有提到, 微調的測試數據照可看到, 快門有變動, 所以出來的sample 變動很大 (如之前提到的圖表的標記點的判斷) ---> 其實真的也蠻呼應測試報告的圖表呈現, +0下, 的結果 跟+7 蠻像的..但是軟體的判斷 看起來都是抓 三張照片中的中間值來計算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再去仔細看看那篇Nikon 工程師的對話內容
http://www.naturalart.ca/voice/blog.html#z7_Tidbits1
好像有一些AF 對焦的說明.. 說到z系列的AF Hybrid 模式等等~~~ ^^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