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全幅的景深太淺...

daKKK wrote:
1.我無意冒犯 不過景深是真的可以量出深度 還是感覺?


2.我倒是覺得這個東西感覺的成分本來就居多 要證明什為真實在是有點無言

3.那原來的公式又是怎麼證明他是對的?

4.不過就是給一個公式要人家去看你的網頁 有什麼了不起?


1.那是用透鏡的三角函數算出來的, 講白話就是用以量化"可以看得清處的距離區間" .
2.這個是可以量化, 就好比你的視力可以量化為數字.
3.公式是近似值, 每支鏡的構造都不同. 但原理相近.
4.網頁提供知識,吸不吸收在你.你也可以判斷人家講的有沒有道理. (當然要嘴砲就免了.)

arthurcs wrote:

1.那是用透鏡的三角函數算出來的, 講白話就是用以量化"可以看得清處的距離區間" .
2.這個是可以量化, 就好比你的視力可以量化為數字.
3.公式是近似值, 每支鏡的構造都不同. 但原理相近.
4.網頁提供知識,吸不吸收在你.你也可以判斷人家講的有沒有道理. (當然要嘴砲就免了.).(恕刪)


我是不是嘴炮可受公評 不過物理學小弟是有學過的

第一點 你的法有點似是而非

因為三角函數算的是物距有關的東西

今天討論的並不是物距的東西 因為物距是固定的

而是討論聚焦在幕上的成象


第二點 視力可以量化 但視力本身本來就不是數學 是你視神經的感覺

這是量化來的沒錯 但就是感覺量化


第三點 隨便貼一個網頁說很清楚 但看的人就是覺得很模糊 這樣怎會有交集

而且景深公式在光學上算定理嗎? 我看連假說都不是?
本來別人就沒義務一定要信這個東西 不是嗎?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daKKK wrote:
我無意冒犯 不過景深是真的可以量出深度 還是感覺?
我倒是覺得這個東西感覺的成分本來就居多 要證明什為真實在是有點無言
那原來的公式又是怎麼證明他是對的?
不過就是給一個公式要人家去看你的網頁 有什麼了不起?.(恕刪)


景深公式(所謂的超焦距公式)可以算出深度(影像清晰範圍),傳統相機鏡頭上的「景深表尺」,就是根據這道公式刻畫出來的。雖然不是精確到小數點以下兩三位數,但不是感覺。難不成你的意思是Leica、Canon、Nikon、Hasselblad這些廠商都是憑感覺去刻景深表尺嗎?????

現代鏡頭因為AF化緣故,景深表尺多半大幅簡略或取消,但並不代表這叫做感覺。

公式也是從一些三角函數定理、人眼辨識能力極限、以及人眼觀賞距離這幾個要素出發的,沒有這些,也推導不出景深(超焦距)公式。

如何導出公式,本篇早就有提過了,有空請自己找一下(只看洗鏡光老師的也可以)。如何證明?相信你有學過三角函數的話,就可以理解。


daKKK wrote:
第一點 你的法有點似是而非
因為三角函數算的是物距有關的東西
今天討論的並不是物距的東西 因為物距是固定的
而是討論聚焦在幕上的成象
第二點 視力可以量化 但視力本身本來就不是數學 是你視神經的感覺
這是量化來的沒錯 但就是感覺量化
第三點 隨便貼一個網頁說很清楚 但看的人就是覺得很模糊 這樣怎會有交集
而且景深公式在光學上算定理嗎? 我看連假說都不是?
本來別人就沒義務一定要信這個東西 不是嗎?而且景深公式在光學上算定理嗎? 我看連假說都不是?
(恕刪)


如果你從不用傳統相機與鏡頭,不相信並不會怎樣。不過你如果需要用到鏡頭上的景深表尺時,請相信它就是從景深(超焦距)公式推導出來的實用工具。不是假說。

你一直在質疑公式是不是對的,在此之前,請花一點時間先把景深(超焦距)公式的導出過程看過一遍。把你的疑問寫具體一點。


對了.......請問你看過景深表尺嗎?????
arthurcs wrote:

.......好吧, 我暫時相信 DOF 計算機好了.
這裡有個想法
在室內拍合照且有前後排問題的時候
考慮到可用ISO以及快門速度

是不是感光元件越大越不適合拍合照?
反而使用APS-C M43或者DC會更適合?

而感光元件越大越適合拍獨(毒)照
看不少圖都是一個主角,以及後面糊成一團的背景


k13080215 wrote:
這裡有個想法在室內拍...(恕刪)


以NIKON單眼相機來說,尤其是FX的機體下,

背景要清楚或模糊是由拍攝者來調整的!

如果要將整張圖作為主題,例如D800那張圖書館,

經由適當的光圈/快門/焦段/構圖等等....可以呈現非常多不同的變化!

全看拍攝者要怎樣的效果!絕對不會有適不適合什麼主題的問題!


其他片幅接觸不多請其他先進說明~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