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i's wrote:門面很像早期的客家土(恕刪) 哈,看漏了,這可是泥坑卡片機拍攝的哦。。。這就對了,歡迎大家發表任何Nikon型號的作品。。。好作品不怕別人看,自覺不佳的作品也不怕別人看。。好作品讓更多人欣賞得到,不佳的作品或許有朋友能指點一二,這不都是美事嗎?
趙飛基 wrote:晚上試拍準焦度、剛整(恕刪) 首先,謝謝大大的參與,有空多上來逛逛。。其次,本來攝影創作就是多樣性的,我很能接受各種題材,而且也鼓勵大家多作嘗試。。攝影本身未必能夠每幅圖都有美不勝收,然而過程中的愉悅,卻也是攝影愛好的靈魂所在。。不喜,又何來悅呢?歡迎大家分享各種攝影愉悅,不必羞於是不是美圖。。
2122 wrote:很美的紋理 用上e100vs...(恕刪) 其實大大兩圖,不論是原圖還是後製圖,嚴格意義上都是稱之為『攝影』。。不過,『攝影』的中文名稱可是天大的誤譯和誤會。。原文Photography可不是只有『攝影』那么簡單,歷史上最初有Photography之詞並不是指『攝影』的,而是指一種『光繪』的繪畫方式,後來因為『相機』發明的原理跟『光繪』繪畫非常接近,所以就直接延用了這名稱。。。。所以,我經常對『JPG直出』、『後製傷眼勿怪』這些說明,覺得很沒必要。。。只要獲取素材是經過相機,然後的創作,其實都是統一的叫做『攝影』,根本就不需要分啥『直出』和『後製』的。。大家逞現出來的作品,都是『相片』。。再者,強調『機身直出』的背後意思就是『沒有後製』嗎?誰說『機身直出』就不是『後製』呢?大家都是透過CPU(相機CPU和電腦CPU)經過某種運算程式進行運算後逞現出來的影像,過程中有啥不一樣?
其實,要拍攝歷史時刻,並不一定需要專業的設備。關鍵在你是否明白『曝光對照表』的作用,以及對自己手上器材的熟識。拍攝日全蝕,在完全沒有減光鏡及遮光片的幫助下,使用當時你手上器材的『最黑暗』的『曝光組合』就對了(同時也利用了當地當時的雲層遮擋一刻以作『減光』的用途。)。記2020年6月21日的日全蝕之後。D500 + Sigma100-400 OS HSM,M模式,手動對焦,ISO50 + f/29 + 1/80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