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

Nikon快樂攝影和影片集(任何Nikon相機作品也可參與!)

2122 wrote:
151515151515151515151...(恕刪)


不論在世界各地,小孩子總是能夠那么的天真無邪。。

謝謝支持,有空多來坐坐,以圖會友,總是那么的賞心悅目。。
香港鐵路這個經典的畫面,也快將消失了。。

駛經旺角東車站的KTT。。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汽車的顏色涂料,很難在照片中『真實逞現』,尤其是紅色。。
連香港鐵路(港鐵)花大錢買的廣告照,也很難讓KTT紅色車頭的紅色『真實逞現』(如果大家還有機會到訪香港的紅磡火車站,然後留意他的KTT跨境列車廣告照,再對照現場看到的KTT紅色機車頭,就明白我說啥了。)。。
而我拍過不少的鐵路火車照片,又的確是KTT的紅頭是真的難拍的好。
所以在不少後製過程中,會特別提醒自己這種『真實』和『照片』的顏色差異,從而在照片中,盡量的「還原真實」。。

啥?
後製是還原真實?
哈哈,是的,後製其中一個目的,其實可以是『還原真實』的哦。。
原因是出於各種理由,機身輸出的顏色效果,在某些場景中,很容易的把紅、綠、藍三原色以偏色的效果逞現出來(是純藍、純紅和純綠,而不是混合色。)。。
當中尤其是以紅色最為嚴重。

所以,每次遇有拍攝紅色的場景,我都會特別留意『現場眼見的紅色』,並努力記著,然後回家後製時,努力去還原腦海中記著的紅色是如何的,然後在調色過程中盡力的去重現。

D750 + AFS28-300VR,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100 + f/8.0 + 1/32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同樣的KTT電力機車,藍色頭是容易處理得多。。

D810 + AFS28-300VR,ISO2800 + f/5.6 + 1/64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D700 Nikkor AF 18-35mm f/3.5-4.5D ISO200 f/11 1/320s
隨拍



D300s + Nikkor 50mmF1.8D
『遠處是陽光』

Df + Nikkor Auto-S55/1.2,M模式 + Auto-ISO,手動對焦,ISO100 + f/4.0 + 1/1250s,平均測光,無曝光補償。

qseal55 wrote:
隨拍D300s + Nikkor...(恕刪)


一不留神,以為去了南歐。。
irontheone wrote:
一不留神,以為去了南(恕刪)

是澳門路環舊城區
『互不相干的同路人』

Df + AF135/2 DC,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1100 + f/2.0 + 1/400s,平均測光,-0.3級曝光補償。
AF135/2 DC這支鏡的全開光圈的確是有點軟,放大看明明是成功合焦的,然而影像還是感覺欠缺那么一點點的銳利,但收光圈至f/2.8 + Defocus之後,影像銳利度就大增了,而且散景效果還比較能夠保持f/2.0的水準。
不過,正如我經常強調的,『光圈其實主要作用是增大入光量,更有利昏暗環境拍攝』,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無論任何鏡頭,在暗上都是開大光圈使用的,就是因為要想獲得更大快門值之餘,又能夠壓低ISO值。
(所以如果可以,我都盡量買更大光圈的鏡頭,然後收一級還能夠保持較大光圈的那種。)
當然,我明白各人拍攝目的不一樣,場景自然也不一樣,使用方法上及選擇鏡頭上也有不一樣的考量。
我只是說明我的使用原則罷了。

美女膚色的秘密(1)
前言:

嘿,本來說好,幾天就寫好的『美女膚色的秘密』,結果一拖就兩週多,為何呢?
是我懶惰嗎?

當然不是。。
正如前面所說,其實我已經在網上和實体攝影雜誌都發表過,要我重寫一遍,其實就是一蹴而就,根本沒有難度。。
然而,我在想,如果這樣,有意思嗎?
那還不如隨便轉貼我以前的文章就可以了?
(事實上我有轉貼啊。)

不過,其實以前的文章還是容易被『斷章取義』而弄至讀者不明所以的。。
一如我經常強調,只要大家明白『人類膚色的構成』,是離不開紅、橙、黃三色的HSL值的變化的,也只有明白這個道理,才明遼各家相機廠所謂『發色』的秘密,只要明白了這個『秘密』,也就根本不用介意誰家發色更好的困惑了。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聽過就算了』,也會不求什解。。
所以,我就想從這方面著手。

人類膚色的科學構成:
在了解為何人像膚色可以隨心所欲的調整之前,必須要了解『究竟人類膚色是什么顏色』的科學說法。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基本被分類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
這種自小學開始的『概念殖入』,導至了我們對於人類膚色的真實顏色出現了嚴重的誤解!

實際上,人類膚色主要受到光照強度和時間的影響比較大——所以緯度越低,光照時間越長、越接近赤度,人類膚色就會越深。
有趣的是,原本是白種人的人類,如果長期在低緯度、越接近赤度生活,他們的膚色也會『由白變黑』,這是為什么呢?
這完全是因為黑色素的影響!
而黑色素又會因為光照強度、時間越長而越會產生變化。。

相信黑色素大家都是耳有所聞了,尤其是女士們,因為這幾乎都是所有化妝品廣告的說法——強調去除黑色素的影響,從而讓肌膚變得更白滑!
但大家又知道黑色素其實不是『黑色』的嗎?

哈,原來『黑色素不是黑色的』,又再一次巔覆大家的『既定印像』了吧?
從科學角度而言,黑色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pheomelanin(呈現紅色的),另一種則是 eumelanin(呈現褐色的),其中尤其以eumelanin影響人類膚色最深,因為eumelanin的深淺程度,就決定了那個人是白人、黃種人還是黑人!
而eumelanin雖然是逞褐色,實際上在色系當中,他是橙色的變種!
所以,橙色就成為了人類膚色變化的關鍵顏色,下面我會用實際圖例去說明,『橙色』對於膚色的影響有多嚴重,又嚴重到了那種程度?

而經常被人強調的『白裡透紅』,實際上是跟血液的濃度有關系,也跟皮膚的厚度有關系。。
所以,通常而言,女性較白和較紅,就是因為血液濃度和皮膚較薄有關。。
在攝影的膚色處理上,至少我們知道人像膚色也跟紅色有關系。

至於黃色,其實跟人類的膚色是沒關系的,但是,卻跟環境光有關系,在現代數碼攝影之下,跟白平衡的關系也就密不可分了。。
然而,黃色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中對人像膚色的影響那么嚴重的。。

先寫到這裡,容後我們利用圖片來論証『紅、橙、黃』三色在不同參數之下對於膚色的影響的。
敬請大家耐心等候。
  • 3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