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

Nikon快樂攝影和影片集(任何Nikon相機作品也可參與!)

irontheone wrote:
不限型號、不限年代久遠

n年以前,記得是在Eiffel鐵塔旁的公園裡
Nikon F-501 AF 35-135mm Fujicolor ISO 100
Homei's wrote:
n年以前,記得是在Eiffel...(恕刪)


好捧的美圖,謝供美圖兩枚。。

其實當年我更想買F601,無他,只因為在開始全面電子化之後,F601還保持著快門針的插孔(其他型號就像今天大家看到的快門鈕一個模樣)。。
不過可惜當年出來工作沒多久,努力工作之後就忘記了相機的事情了,直到兒子出世才又想起了相機。。

直到20多年後推出的Df,又再看到快門針插孔的設計,不能夠否認,這是讓我對Df產生感覺的其中一個理由。
6月是上晚班,晚上校園結束開放後,就是自己的時間。當時天氣不錯,中部沒什麼污染。以台中市區而言,算是很多星星了

北斗七星


天蠍座&月亮、木星、土星、冥王星(app顯示在木星旁邊)


夏季大三角


木星


火星


以上是D610(請忽略入塵&雜訊)、P900攝
LIU82 wrote:
6月是上晚班,晚上校(恕刪)


好清楚的北斗星耶,能夠給自己滿足就是好機器。。
irontheone wrote:
好清楚的北斗星耶,能(恕刪)
irontheone wrote:
好清楚的北斗星耶,能(恕刪)


謝謝啦…剛好各個條件都有配合…
有了相機,當大家都知你有相機時,總是給這個那個誰拍幾張照片,所以,在我的照片中,總是看不見我的身影。。
有朋友問,你不拍哪?
我就說,這照片是我拍的,自然也就知道有我存在嘍。。

其實,我也常給自己拍照的,不過是為我的食物創作品拍的照片。。


D500 + AFS 35/1.8G DX,M模式+ Auto-ISO,AF-C72點輔助對焦。
ISO2000 + f/4.0 + 1/50秒。
看著這組圖,大家以為全幅機身和DX機身有分別嗎?



irontheone wrote:
有了相機,當大家都知(恕刪)


給誰拍過照?
記不清楚了,但肯定本人公司的企業活動籌委會一定會找到我,但我又不是大會正式聘請的大會攝影師哦(嚇?)。。

因為我總能拍到大會攝影沒能拍得到的角度。
(嚇?還免費?)

D750 + AFS70-200/2.8 VRⅡ,M模式+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2200 + f/2.8 + 1/250秒。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在這裹,我想探討下,在這張照片的距離下,我應不應該使用閃燈呢?
我自己的答案是肯定不會啦(廢話,這照片不是沒有使用閃燈嗎?)。
原因是我認為,在這么多人的活動中,又不是站高來拍攝,閃燈的照射副作用是頗多的,況且現場還有射燈照著舞蹈員呢,ISO肯定不會飆高到難以接受的地步。

第二個問題是,我要用那種的測光模式?
我的答案是,看題材。
然而我這圖是拍人卻沒有使用點測光,而是使用平均測光,何解呢?
這就要說到我當晚到底要拍啥題材了。
由於是全場走動,既有大景圖,也有人物照,既有使用外閃,也有不使用外閃的時候,所以,在不想容易出錯下,我使用了平均測光,但用了『曝光補償』概念來實施『點測光』效果。
正常而言,平均測光還是點測光,其相差的曝光值大約在0.7EV~2.3EV之間——這差距要看是你鏡頭是背光呢?還是順光,背景有多黑呢?還是有多光。
確定照射源和背景亮度後,基本上就能很容易設定『曝光補償值的差距範圍』,這樣做的好處是,你不會因為太忙而忘記了轉換『測光模式』,而且,基本上全部可以眼不離觀景器就能夠單手調整『曝光補償值』,這樣就不用多記憶多一種使用技巧了——這也是我開題時說的『一理通百理明』的意思嘍。。
攝影好玩之處,就是這種其實學一招就能擋十招的技巧。

Nikon D7000+Tokin 12-24 F4 DX 2012年7月澎湖
相機:D810,鏡頭:Minolta 250mm f5.6反射鏡頭。

  • 3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