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全幅的景深太淺...

ares_wan wrote:
事實上鏡後距離是一樣...(恕刪)


嗯! 我是拆開相機來看的, 它留給光線的通道基本上就是aps-c元件的大小..

透鏡的圖上我們都只有畫兩條線, 事實上它應該是一個面聚光在一個點上, 也就是說雖然有全幅的鏡頭, 也利用到全幅的鏡片來聚光, 但在經過卡口後方, 機身已將部份的光線給擋掉了, 那會讓部份有機會形成較強烈聚光點的光線還來不及進入而造成模糊. 但如果用全幅的機身, 但用aps-c的感光元件就不會有這部份的問題..

當然, 不相信片幅會影響景深的人對我的敘述還是會有疑問
沒有什麼好吵的

回歸生活經驗才是真實, 小DC硬是景深長, 大片幅就是景深淺 (前提當然是相似構圖)

不信的話,到這個網站來計算景深便知啦

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
chingche wrote:
沒有什麼好吵的回歸生...(恕刪)


確實沒什麼好吵的, 科學理論一定是有經過諸多實驗才證明出來的. 如今數位化的時代, 我也相信一個產品決不是用一個理論就能產生, 而是用上許許多多的理論才能製造出一個完整的產品.

我試過大大提供的網站所算出D700跟D70的景深, 竟然是D70比較淺耶~ 看來在數位成像, 片幅不是主要的因素, 畫素及密度也是會影響的.
.
.
我來引戰(離題)一下 :P
APS 鏡頭的F2.8 在物理上有等於 FF 鏡的 F2.8 嘛?
我指的是實際量測值.


(回主題) 景深問題應該轉換成 "角度" 去算才能得正解.
即感光元件換算成直角三角型的高, 而底 又該是多少?
我在這方面的資訊不足, 有誰願意提供一下?

PS: 最後應該再轉成 "該角度占片幅的比率" 才算數.
(假設照片都沖洗成同樣SIZE 的話. 或都是放滿整個畫面(都縮成銀幕SIZE))
路過,這篇又浮上來了,看來不少人對知識思考興趣不大,興趣大的可能是用自己的感覺盍各言爾志而已,所以浮上來千百次還是在談「感覺」而不是在說「科學」,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這個景深中有沒有片幅的論題似乎已經變成宗教了,實在有點可悲,唉!我們的教育。

doremicheng wrote:
看來在數位成像, 片幅不是主要的因素, 畫素及密度也是會影響的.


請看這篇文章,如果無法馬上了解,請先看拙著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的E.13章,前列網頁有E.13章的PDF檔。請問在景深定義中有否畫素和密度?

arthurcs wrote:
我來引戰(離題)一下 :P
APS 鏡頭的F2.8 在物理上有等於 FF 鏡的 F2.8 嘛?

這個不叫引戰,而只能說您完全不知道光圈f值怎麼來的,請看基礎知識:什麼是光圈f值?


arthurcs wrote:
(回主題) 景深問題應該轉換成 "角度" 去算才能得正解.

証明這是正解,要不然只是感覺。


arthurcs wrote:
我在這方面的資訊不足, 有誰願意提供一下?

既然資訊不足,為什麼又宣稱有「正解」?

唉!我發現自己愈來愈無聊了。
另外再離題一下, APS相機配上全幅鏡與APS鏡(假設是 FF 24-75 F2.8 與 APS 16-50 F2.8)
其他外在條件不變, 哪一個 可以有更淺的景深?
冼鏡光 wrote:
請看這篇文章,如果無法馬上了解,請先看拙著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的E.13章,前列網頁有E.13章的PDF檔。請問在景深定義中有否畫素和密度?...(恕刪)


感謝老師的回覆. 我的國文程度不太好. 看不太懂PDF的E-77頁右上方所講的, 它不是寫著Olympus/Kodak 4/3系統的感光晶片比135底片要來的小, 所以才會除1500. 這部份跟感光晶片的密度大小無關嗎? 如果無關, 那為何4/3系統也跟135底片一樣要除以1500?

離題:
台灣教育確實很可悲, 上課只能一言堂, 不能有討論的空間. 有疑問時, 某些老師總說一句"背就對了"來打發學生...

doremicheng wrote:
感謝老師的回覆....(
離題:
台灣教育確實很可悲, 上課只能一言堂, 不能有討論的空間. 有疑問時, 某些老師總說一句"背就對了"來打發學生...


這樣感覺很沒禮貌.......
或許對於你要回的人沒有奇怪的意思

但是剛好接在這邊.....感覺真的很沒禮貌.....

http://www.flickr.com/photos/ppkimico/
ppkimico wrote:
這樣感覺很沒禮貌.....(恕刪)


我沒有別的意思, 只是看到"台灣教育很可悲"這句話讓我想起非常不愉快的國中時期, 好幾個同學因老師的偉大作為而喪失了信心. 算了, 不提往事. 總之"好問"在那時代不是美德... 如果因此得罪人, 在此我說聲抱歉.



我無意冒犯 不過景深是真的可以量出深度 還是感覺?


我倒是覺得這個東西感覺的成分本來就居多 要證明什為真實在是有點無言

那原來的公式又是怎麼證明他是對的?

不過就是給一個公式要人家去看你的網頁 有什麼了不起?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