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造成的晃動不是 有或沒有 這麼單純的兩分法,
而是輕微或是嚴重。
要讓這晃動不那麼明顯(嚴重)大抵有
1. 減輕晃動的瞬間速度(單位時間內的移動距離)
2. 減少紀錄晃動的時間(減少積分的時間)
3. 減少晃動造成的影響
1可以利用依托或工具如腳架來達到.
2可以加快快門速度來達到
3可以增加視角來達到 或是 降低最終觀看尺寸來達到(亦即前面有大大提到的CoC模糊圈)
(CoC, circle of confusion, 從google上找到的定義大概是 固定距離下檢視,可以分辨的最小單位)
因此一張4x6的照片看不出有晃到,
但放大到8x10則看出來有晃到是有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麼顯微鏡可以看出一般放大機鏡頭有沒有對到焦的原因。(CoC)
這也是為什麼在螢幕上100%觀看有輕微晃動到的照片縮到600x400或更小後就看不出來的原因是一樣的。(還是CoC)
相同拍攝條件及晃動下,可能1Ds3記錄到的位移量是5616 pixels,
而D3記錄到的位移量是4256 pixels (假設兩者皆用最大解析度拍攝)
但如果兩張照片都縮到舉例600x400pixel時,則兩者最終顯示的位移量會相等(600 pixels)。(其實也是CoC)
(1Ds3:5616x3744, D3:4256x2832)(其實D3不是真正的3:2, N家長久的痛)
因此 FF / APS-C 乃至小DC的視角換算亦是改變了可分辨單位,
那答案如何 應該呼之欲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