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測試】Sigma 18-50mm MACRO對決Tamron 17-50mm XR Di D-II

yamaba wrote:
這點我是有碰過,上一...(恕刪)

嗯、下次用機身降EV或是閃燈出力降低都能改善

另外i-TTL有BL模式、會連同背景補光

我的經驗是、如果是戶外、或是超大室內場景

我會用標準TTL、搭配點冊、然後關閉BL、不然主體容易過瀑、也給您參考!^^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KenKuo wrote:
你好、我有跟Alan交換心得、他使用A16時間較長

他說A16測光容易Over、至於閃燈方面、可能要看技巧

Alan通常用無線閃燈來打跳燈、很少直射、所以可能很難推論你的問題出在哪裡

另外如果你覺得閃燈容易過瀑、可以降低閃燈出力、或是機身設定降低EV值

閃燈拍攝變數很多、建議你可以多嘗試、逐步調整出適合你現有器材組合的方法囉

記得找出結果時、也上來分享一下囉^^


謝謝Ken兄的回應

其實我目前正在評估幾隻18-50mm左右的副廠鏡頭
除了Tamron和Sigma外,還有Tokina 16-50mm
但因本人在室內加掛外閃的的機會比較多
又加上D50 LCD看到的影像與電腦螢幕上有所誤差
故對想要入手的副廠鏡頭測光與原廠鏡差異會比較在意
當然每隻鏡頭的特性皆不同(即使原廠鏡也不例外)這點也是事實

另透過閃燈出力調整,EV值控制或是擺頭角度(個人也是習慣打跳燈),
來達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拍攝情境,這點也是個人在拍攝時不斷學習之處
感謝Ken兄的辛苦測試與分享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Kuo大如果可以再補遠距對焦會更棒喔
近距離對焦變形量跟遠距對焦的變形量也有差別
周邊失光,周邊模糊,銳利度等情形也有可能會不大一樣
就像是要拍大頭狗一定要近拍變形量才會夠大是一樣的感覺
說不定A16改成在三米或五米對焦情況就會大幅提升周邊性能

還有想看看兩支鏡頭的實際入光量
同樣是F2.8不過兩支鏡頭的通透程度也是一項蠻重要的比較項目

突然又想到一個很重要的耀光測試...
寫這種測試文真的很累
先加五分先
To KenKuo:

你的測試沒有錯誤啊 圖就是這樣 大家都看得到 錯的是你認為"A16放棄邊緣畫質"

Sigma 18-50mm 景深區為平面

Tamron 17-50mm 景深區為曲面

Nikon 18-135mm 景深區為曲面

因為你的測試是只針對平面 因此Tamron這種曲面性就註定要吃虧了
應該沒有很難懂吧!? 上面三張圖都這麼明顯了....
Tamron這種光學特性我想應該是一種取捨 A16的畫質很好
但是代價就是沒有維持景深區為平面....
而大部分的人(包含我在內)在這之前都不知道合焦景深區還有曲面化這種事..
我相信你測試時也不知道吧? 現在多學一種知識又不吃虧 何必這麼排斥
這個曲面化的特性已經完美解釋清楚了為何你拍的邊角是這麼糟
而dcwatch拍的大樓邊角卻又很銳利.... 因為拍大樓時邊角已經進入景深區內了
所以成像是OK的 而你拍的平面白牆 中央是進入合焦景深區沒錯
但邊角卻已經脫離景深區而進入"散景"狀態了(這句話是關鍵!!)
問題不在於你的操作 而是A16就是有這種奇怪的特性

連我在內的人都感謝你的測試 但你好像只能接受別人的讚賞而已哩?
何必遭到質疑時 就扣別人帽子哩 說什麼較差的產品就會有支持者之類的
這樣其實只是降低自己的格調而已..... 實在有點遺憾...
而且最重要的是A16並沒有較差.. 你的評測已經誤導不少人了


Field curvature: The Tamron has strong focus field curvature much like the 18-135 or 18-200 VR lenses do. The Sigma is less curved. This plays a role in corner sharpness for the Tamron: while its corner sharpness is very good, that unfortunately usually happens on a plane that is farther back than the focus plane in the center, so it is hard to get both sharp center and sharp corners until you stop down to F8 or F11. This is not a big issue as the middle of the borders are good - it only affects the corners (unlike the 18-135 which seems to get softer towards the edges faster).

上面這段是Pbase那位老外在說明景深為曲面這件事

On the downside the extreme corners showed a very strong degree of field curvature at 17mm and a little less so at 24mm. This means that the focus plane isn't flat but it bends towards to corners

As a consequence you will end with out-of-focus corners when shooting flat or very deep objects at large aperture settings (see the 17mm f/2.8 sample shot below). The problem will be reduced when stopping down thus increasing the depth-of-field around the curved focus plane

上面這段則是Photozone在說明同一件事

aowo wrote:
連我在內的人都感謝你的測試 但你好像只能接受別人的讚賞而已哩?
何必遭到質疑時 就扣別人帽子哩 說什麼較差的產品就會有支持者之類的
這樣其實只是降低自己的格調而已..... 實在有點遺憾...
而且最重要的是A16並沒有較差.. 你的評測已經誤導不少人了

謝謝你的指教

但你這段的斷章取義我實在看的無言

我有說不能接受A16曲面焦點的特性嗎?

我有說比較差的產品就會有支持者?

對、A16一點都不差、是你庸人自擾、他的中央成像、的確出眾

至於誤導、我想你的斷章取義跟言論、誤導的可能更多

Tamron從沒有任何文件說明A16有這種曲面焦點設計

你引述的測試、我沒啥興趣看、我依照相同的標準作的測試

相同的平台跟環境、測試出來就是基準

你有聽說過奧運比賽、得要特別根據個別選手的「特性」來修改規則嗎?


到底誰在誤導?請你說清楚!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雖然我這兩顆都沒有~但是離清問題與特性說明,明確化蠻重要的!
再補充、測試用基準平台很重要

如果你覺得A16曲面焦點在我的測試下很冤望、那請你抽空重新作一篇A16跟S18-50比試以正視聽

我不覺得自己的評論有什麼問題、實際使用上焦點就是只有一個

曲面焦點特性:中央清晰、邊緣就模糊、邊緣清晰中央就模糊

那我如果用邊緣焦點對焦、那中央也離焦去了、該怎麼評論、還請你教教我

如果奧運比賽百米、有個選手跑輸了、不服、說贏他的人身高高他2cm

要求主辦單位重新比賽、並且要求把身高比他高人的、腳得砍掉2cm

這種歪理如果可以成立、以後所有的競賽都可以一種成績各自表述

因為就算真的砍了腳、不論輸贏、公平性已經沒了、接著可能又有其他新的質疑出現

最後就是爛在一起.......

你可以不滿、但我用的基準就是這樣、甚至所有A16用戶不滿我的基準也無妨

我既沒收你錢、也沒受你幫忙跟恩惠、回應你們的質疑口氣不好也是理所當然

不滿的話、請你用你的基準來作測試、我可以給你拍拍手、順道給你加分

至於引述其他人的測試、建議免了、那不是你的苦心、只是你用來抹煞他人汗水的打手幌子而已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To KenKuo:

你已經開始了解問題了 但心態上是越來越狹隘了 可惜....
為何不花心思去了解別人的測試端倪在哪呢?
你這樣講 好像只能以你的測試為準 我所引述的就一文不值
這樣不好吧!? 多多討論對大家都好....
情緒性言詞就免了 我還是不會跟你吵的....

A16那種中央和邊緣無法同時都在合焦景深區內的奇怪情形
只發生在"近距離又拍平面物件"時會發生 一般情況則不會
所以dcwatch那些街上試拍的sample都不太察覺到邊角有什麼問題
邊角成像還是好端端的.... 也就是A16根本沒有放棄邊角畫質
只要進入合焦區 一樣可以有不錯的成像水準

Tamron顯然不在乎這個罩門 曲面就曲面 反正一般用起來都OK
近距離拍平面物件邊角畫質會糟糕就隨他了....
aowo wrote:
To KenKuo:...(恕刪)

其實不是狹隘

是真的挺不SONG的

你有空仔細想想、我為何強調「測試基準」四個字

你也仔細看看、其中A16我給予的評價跟他的優勢分析

那是在我能力範疇下可以作的標準測試、在此之前、我又不是A16用戶

Tamron也沒有任何官方文件可以告訴我他有這個特性

現在根據我的測試跟其他人的心得、得知有曲線焦點的特性

那回過頭來、只是找出A16的特性剛好在我的測試下比較不利、那也算是因為我的測試

讓大家有這樣腦力激盪跟進一步探討的空間不是嗎!?

但、你們幾位網友手上有A16、不作正面的說明、只是用比較譏諷的方法在質疑我

我很想問一句: 「欠你的嗎?」

你們既然是A16用戶、就請好好的分享心得、我跟眾多網友也能藉此瞭解、但你仔細從頭看到尾了嗎?(包含回應內容)

「斷章取義」四個字就是讓我最不SONG的部分........

算了......我也看開了

我自己私下都會研究這些成像比較的內容、這篇文章中我就指出

但最近幾篇測試文發表後、一些對於自己鏡頭比試結果不滿意的網友

都跟您的態度一樣、一副是我老闆一般的指東指西、質疑東質疑西

我還真吃飽太嫌、買東西花錢、測試花時間、寫稿花心力、最後被質疑到爆肝火

你們有空質疑、不妨抽空把自己的器材心得或測試PO上來

不要別人花了時間、你在「從中展現自己的利害」

這樣只會讓花時間的人覺得不值、久了、這裡就甚下跟一些雜誌媒體一樣的「不痛不癢皮毛文」

因為既不得罪人、也沒有口水的空間.....

我今天預計要入手Nikon TC-14E-II跟TC-17E-II

還有AF-S ED 300mm F4D、也本來預計要作小黑四、五跟這兩支的加倍鏡測試

不過現在仔細想想、到時候可能又是一堆人跳出來衛道

算了吧!Ken!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種事情是不復存在的、我心情好....頂多跟以往一樣PO個開箱文就好了

測試這種東西、我自己看看開心就好、因為我在大家眼裡太過主觀

老是招惹是非....免了....真的免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只要你喜歡、請繼續吧!

我要出門了.....如果沒有看到我的回應、不代表我縮回去、只是我去博愛路逛逛....順道送走一些小朋友...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看到這邊我也有點看不下去了

請問一下aowo
如果你真的有意見請你自己寫一篇測試報告讓大家看看

並不是說KenKuo做的測試就是最棒
至少有東西拿的出來可以看
而且都是KenKuo自己拍的照片
請問aowo你有自己拍照片來佐證自己的論點嗎?
不要就只會拿網路上其他人的照片
那些是你拍的嗎?
當時的拍攝情況你清楚嗎?
請你看看這篇文章
[分享]SIGMA 18-50mm F2.8 EX DC MACRO
KenKuo是多麼用心的為大家回答問題
你又做了什麼?只會打嘴泡!

測試結果出來信或不信是你的權利
但請不要抹滅了其他人的努力
請你(aowo)多做少說
不要將一篇這麼好的測試文變成口水文

最後希望KenKuo不要灰心
應該很多人都默默的感謝你
只是拙於言詞,無法表達出心中的感謝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