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

Nikon快樂攝影和影片集(任何Nikon相機作品也可參與!)

關於超廣角鏡頭在拍攝人像時的運用,下圖有很好的理解。。

1、注意仰俯角度(盡量跟主角垂直有90度夾角為最佳,這就不容易變形)。
2、盡量把主角置中(超廣角鏡頭的中心位置是變形最少的,隨著離中心點越遠,變形就會越利害。所以,什么黃金分割點、三分法則,在超廣角人像拍攝是不能用的,或者是可不用就不用。)。
3、拍攝時留有10%邊框,作為後製時二次構圖之用。(此圖我有做二次構圖。)
4、配角們需要用站姿來配合,通常我會要求他們頭向前一點,以減少鏡頭變形和透視變形的壞影響,尤其是對臉部變形的控制要盡量在可接受水平。
(所以大家就看到相片效果是人好像沒有太多變形,但背景就是嚴重的變形了。)

也就是說,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人像,很難是即興的拍攝,而是顧左顧右的,也就只能夠擺拍了。
相片底色在後製時刻意的偏洋紅一點,以配合喜慶氣氛。

D750 + AFS20/1.8G ,M模式+外閃,AF-C9點輔助對焦,ISO1250 + f/2.8 + 1/125s。
明顯的,這也是『高感光人像』的拍攝方式,目的是保留現場氣氛。
此圖也可以看出我閃燈設定上有錯誤之處,就是左前方的妹子受光過多了,理論上,我的閃燈折角,應該是向右上方照射,再利用右邊牆身反射大部份光源到人物身上,才能夠減少左前方妹子的受光程度,從而讓眾人的受光更加平均,而這必須要認識光線投射的形式,是以扇形散開的,而在同等距離下——這也跟景深原理是一致的,理論上眾人受光才會平均。

PS。我又要出賣朋友了。
PS2。我並不介意展示錯誤,更加會承認有所不足,這樣才能讓我更加精進。
PS3。當時我其實是使用D810和D750雙機拍攝的,之所以不用旗艦級的D3s或D4做拍檔,主要原因是我想了解D750在重度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就換來了經常的設定錯誤——並非D750太差不能勝任,而是因為我習慣了D800系和旗艦的操作方式,所以才經常一時忘記了D750該如何操作,相反,由於當年D750有AF-F和反轉屏的加持,過去的過頭盲拍方式有更加可靠的成功率,那天我拍攝敬酒環節還是拍得挺爽的。。

Kobayashi桑in Taiwan
Kobayashi桑 wrote:
D700 & 85f1...(恕刪)


美好的回憶,難忘的影像。。
多謝提供美圖。。
有空多上來坐哈。。
irontheone wrote:
很喜歡這種帶水綠藍的(恕刪)

可能是老機CCD出片效果,謝謝 !
Kobayashi桑 wrote:
D700 & 85f1...(恕刪)


其實年初剛買也拍沒幾張 謝謝
Kobayashi桑in Taiwan
Kobayashi桑 wrote:
其實年初剛買也拍沒幾(恕刪)


拍多少張不重要,重要是自己拍自己喜歡的,有回憶就是一件好事。。
Kobayashi桑 wrote:
D700 & 85f1...(恕刪)


D700 + Nikkor 85mm F1.8D拍攝煙火
qseal55 wrote:
D700 + Nikkor...(恕刪)


很喜歡看別人拍的煙火,但自己卻沒有耐性。。
理由是拍攝可能就十分鐘,卻要提前半天去排隊、去找拍攝位置,我總是提不起勁去做。。
前面介紹了閃燈應用的『強弱』概念,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要『跟天鬥光』呢?
這是一道思考題。。

泥坑閃燈系統,最為人所認識的就是『創意閃燈CLS』系統,這是別家用家也會追求的設備。。
然而,在我來說,其實我更著重的是『實用』和『融和』。。
所以我使用閃燈是,會更強調『融合現場光』和『強弱』的問題。。
而且更強調的是單燈應用。
單燈是不是就不能拍得好呢?
難說,這要看大家需求的是什么樣的效果。。

下圖也是我替朋友拍的兄弟合照,只使用了一支機頂閃燈SB900。
現場當時是早上10時左右,由於環境限制,所以就被迫拍逆光照了。。
一般人想像的逆光照人像很難拍好,使用閃燈第一時間都會不自覺的調到最強輸出(不是我說的『強弱』概念的『強』光。)。
是的,通常這種大逆光都需要大火力的,原因是我前面也提到過,一般閃光其實在特定空間(及距離),最大照明也就超過15級EV一點。其實還是跟太陽直射的接近19級EV是有差距的。
於是有朋友就為了這不是太大的差距,一支閃燈不夠,就加第二支,第二支不夠就加第三支,什至會動用到幾公斤重的外拍燈。
然則,這並不是『快樂攝影』的行為,因為設備太多,負重太多,你不覺得煩,主角們也會覺得煩人,這就不是快樂攝影了吧?
(專業廣告案例外啦。再者,攝影助手、燈光師的人員數目在一般平價接案也是一道難題哦。)

D750 + Sigma35/1.4 ART,M模式 +機頂外閃,ISO100 + f/5.6 + 1/500s。
當時閃燈是1:1輸出的,而在f/5.6之下有超過10米的照射距離,又由於啟動了『高速同步FP』,所以只能夠餘下一半的照射距離,也就大約5米左右。
照片效果說明,這個組合只是『剛剛好』而已,人物亮度跟背景亮度仍然有超過2級EV的差距。
但能夠見到天空亮部細節,這效果已經足夠了。
(當然可以透過更改曝光組合,做得更好的。)

PS。快門速度跟閃燈照射強度是無關的,快門只負責曝光部份,也就是『光圈控制閃光、快門控制背景曝光』的意思嘍。
但快門速度卻會因為不同型號而在某個速度會啟動高速同步快門FP,閃光輸出會自動減半(這就是我上面數學答案的由來。)。

是不是所有的逆光照也得要使用『最大火力』呢?
我的答案是『不是』。。

我們還要看『拍攝距離』而定。。
這裡有兩條規則要注意:
1、所謂的『強弱』,是針對現場環境光,通常是把主角照明到接近及低於『環境光』,就是我所謂的『弱』。
2、閃燈應用,始終跟『距離』有關系,所以,隨著距離減低,閃燈輸出也應該需要減低,相反就是距離增加就加強,前題是『照射光的距離剛過主角後腦蓋就足夠』。

D810 + AFS70-200/2.8 VRⅡ,M模式 +機頂外閃,ISO80 + f/2.8 + 1/320s。
這圖其實是失敗之作,因為我當時使用了變焦鏡,不覺間改變了距離,卻沒有相應的減低閃燈輸出,記得當時是1/16輸出,理應距離拉近了就應該減至1/32輸出的。
所以主角看到來閃光燈影是極之明顯了,而且背後的狗尾草也有相當大面積有被閃光照射到,這就不符我的要求了。。

看,大白天的閃燈輸出,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需要那么強火力的,這是要看拍攝距離而定的。
所以,很多人追求『旗艦閃燈』的大火力,其實是不需要的——原因是現代大多數鏡頭的光圈也大過f/5.6,而拍攝距離其實往往都是在3~5米之間,即是說,你有使用大光圈鏡頭的話,GN20的小燈其實不止GN20的,而如果你拍攝距離只有5米,你要一支能照射20米的閃燈來干嘛呢?
所以,一般一支GN20的小閃燈就足夠應付有餘了(其實更重要的是一些額外功能和設備、例如旋轉燈頭、擴散板、電動變焦等等,這些都有助閃燈創作的發揮,容後我會說說這些小工具的作用。)。
除非你是高強度的閃燈應用,同時需要更強大的續航力(及更短的回電時間)。
當然,這些都是通路經營商不會告訴你的,最好你是買最貴的就對正他們的胃口了。
  • 3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