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

Nikon快樂攝影和影片集(任何Nikon相機作品也可參與!)

qseal55 wrote:
大樓剛好1000層,(恕刪)


唉啊,原來已經1000樓啦?
承你貴言,錦上添花。。

D750 + Sigma 50/1.4 ART, 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180 + f/8 + 1/80s,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

irontheone wrote:
唉啊,原來已經1000(恕刪)
恭喜鐵大破1000樓
 
其實拍攝熱情一直在,不在的是可用時間
[花]

Nikon D850 50mm/f1.8G (f/5.0 1/640s iso800) AF-C 9點
 
拍這朵花若採用「對焦移動拍攝功能」
應該可以將整個花蕊拍的清楚
但需要腳架
腳架的選擇有什麼訣竅嗎?
另外
閃燈的教學可否多說一點
相當的實用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恭喜鐵大破1000樓(恕刪)


首先讚你的美圖。。
如果是我,我會把ISO定在3200,然後快門減至1/320,最後光圈調到f/16,這圖反而可能有意外的效果。
關鍵還是你敢不敢用ISO3200這個感光度。

其次,關於閃燈應用,其實我也有說得語焉不詳。。
再說說『強弱』的問題。。
前面我說到,閃燈應用的『強弱』火力,其實跟現場環境的照明有關系,意思就是,強於現場光,就是『強光』,弱於現場光,就是『弱光』,這是類比(跟大家可能認知的火力輸出強弱是有分別的。)。。
然而,實際應用上,1:1閃燈輸出,在特定的密閉空間下,例如影棚,通常是5米X10米這樣子,此時的閃光可能會高達15級EV以上的照明效果。
不過,我們並非經常能在專業影棚裡拍攝模特,更多的可能是在平常的室外和室內的場景,拍拍家人、拍拍女友,或者拍拍小孩子。。

所以,當大家以為有了閃燈,就可以用閃燈作為主光源,這並不是現實的做法。。
再者還得要利用現場光,才能夠保持現場氛圍——包拍照明亮度,現場的白平衡表現。
其實很多人不為意的是,閃光太過強烈,是會嚴重干擾現場的白平衡色溫值的,這就跟大家所要求的臨場感、有現場氣氛的照片差距不是一點點那么遠了。
這種差距和干擾,在晚上尤其嚴重。

可能會有朋友馬上想說——白天夠光,我不需要用閃燈;晚上不夠光需要使用閃燈,卻怎樣也拍不好。。

作為一個攝影人,如果有很多人像作品的話,其實使用閃燈是習慣,不是奢求。
原因是白天因為光源方位的原因,主角的五官可能是處於陰影部份。
而晚上呢?
前面也說過,晚上照明大多是頭頂光,自然主角五官也更加是在陰影之下了。
所以,在這兩種場景和原因之下,我們使用閃燈,首先就是要求達到『補光』的效果。
其次就是『消影』。
也是這個原因,如果那天我有想到拍攝人像的話,我必然是帶著至少一粿小閃燈的,如果工作呢,當然是旗艦級的機頂閃+PB的組合了。

關於以上說法的操作,閃燈如果手動的話,我是很少會使用到高過1/16輸出的,大多是1/32~1/64之間。
如果是使用TTL模式的話,大多會減0.7~2.3EV輸出(閃燈上設定,因為這是閃燈輸出的調整,不是曝光值的調整。)。

使用閃燈的關鍵,就在於『閃光不能強過現場光太多』,這樣才能做到人和景的光差和色溫值保持在最接近的水平,從而令相片效果看起來至少不會有違和感。
我經常強調『不要有違和感』,當閃光太強,強過現場光太多時,就會完全的蓋過了現場照明的色溫值,但是遠景卻因為閃燈輸出火力有限無法照明到,於是就會出現前面說的人物太白,背景太黃太紅的現像。
這就是為什么有『高感光閃燈人像』的拍攝手法了,因為如果按照現場光來決定照明強度的話,那只能是必須要推高ISO值,才能夠有『正常曝光』的影像的。

別少看小少的一粿小閃燈,其實設定得宜,可以拍攝二十多人的合照了。

下圖是跟朋友們搞的一次活動,由於純緒聯誼,所以也就帶著D7100和i40這粿小閃燈參加了(因為肯定是由我拍合照的了。)。
D7100 + Sigma 18-300 OS,M模式 + 外閃,AF-C9點輔助對焦,ISO100 + f/4.5 + 1/250,閃燈輸出1:1級。
i-40號稱能有40GN值,就是ISO100+f/4光圈時有10米的照射距離,而我當時的拍攝距離大約少於5米,再加上因為使用了高速同步FP,照射距離就剛好是到達主角們的位置,不多也不少。
而這個曝光組合,也剛好能夠保持到亮部的細節。
所以經過後製之後,照片整体上背景和主角們就剛好在光差上不會有太大的違和感了。

當然,如果是正經八兒的商業拍攝,那就需要精密一些的布光了。
但這圖至少証明,小閃燈並沒有大家想像的不愖,而且還能夠拍攝到最低標準的逆光大合照呢。。

再說說閃燈應用的『融入現場光』重要性。

這圖拍攝時,我考慮到兩個問題。
1、如果我按照自動TTL計算的閃光數據,會出現主角過光的問題;如果我手動設定輸出過大,主角也會出現過光的問題。
說得白一點,就是主角像是貼上去的,而不是在現場拍攝的。
其實這種背景光亮,主角在陰影下的拍攝,閃燈的角色是『補光』而不是『主光源』,在設定上只要適當就好。

2、當時大約是下午四時左右,屬於日落前奏,而這時的野外白平衝值大約只有4400K左右,而過強的閃光,則主角會受閃燈白平衡影響,會有超過5260K的色溫值。
這時,要么我讓主角膚色正常(較高的色溫值設定),卻讓背景通紅;要么我讓背景色溫演色性正常(較低的色溫值設定),卻讓兩位主角變成白臉書生。

所以,我當下就決定使用小出力閃光(弱閃光),設定在1/16(即是跟正常全開火力相差了4級照明度,如果火力全開在有效距離能提供最高15級EV的照明能力的話,那減4級,就相當於11級EV,這剛好就是沒有陽光的陰影下和陰天的實際亮度!),於是就拍成這個效果了。

D750 + AFS 20/1.8G,M模式 + 外閃,AF-C9點輔助對焦,ISO100 + f/5.6 + 1/125s。
i-40個人認為是近年最有用途的小閃燈,沒有之一,反而同廠後來大型化的i-60就是過火之作了(雖然火力達到旗艦級,但外形和設定就失去了兼顧輕型和火力的意義了。)。
相片曝光效果也可以看到,我的閃燈輸出照明偏差是很少的,通常就是剛到主角背後就完全失效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主角背後行人,過一點就完全照明不到了。(閃燈應用中,照射距離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最理想的照明距離,其實是剛到主角後腦蓋就消失才是最佳的設定。因為通常這個設定距離,主角臉部受光部份才會不溫不火,不會過光,同時也能達到消影的作用。)
而這個『照射距離剛剛好』的應用概念,也會減低使用閃燈的痕跡,這圖要不是放大看主角下巴的陰影,其實是很難發現是使用了閃燈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使用20mm拍攝人帶景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短過了廣角定義的35mm的話,隨著焦距越短,鏡頭變形就會越嚴重,透視變形也會越強!
這時候,我們如果非得要用這么短的焦距拍攝人帶景,必須要注意鏡頭的仰俯角和左右偏角。
在構圖時,應該盡量把人物放在鏡頭的正中位置,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減低焦距過短所帶來的變形影響。

沉默不代表它爛 wrote:
恭喜鐵大破1000樓(恕刪)


關於腳架的學問,我只能算是班門弄斧了,因為我是很少使用腳架拍攝的。。
但我也可以講講我自己的要求。

1、平價鋁腳,尤其是購買相機時贈送的,我一定不會使用,網路上的意外倒下而損毀相機的報告是時有所聞了。在腳架重量上,至少有1KG或以上的質量,才可以考慮。
2、目前的三腳架的設計和市場而言,大約是3000元或以上才有比較好的穩定性(有些大陸產的炭纖腳架可能也有這個價格。),最好附有重物壓重掛鉤的設計。
3、購買雲台時,必須要檢查他標稱的『承受重量』,一般都是以多少KG負載作說明的,個人來說,一定需要5KG以上負載才算是合格的。
雖然相機+鏡頭一般都在3KG以內,但是負載這種東西,你敢打包票說沒有水份?
所以理論上超過你常用相機鏡頭重量一倍,準會沒錯的。。

最後,買到好東西回來還是不足夠的,在使用上,你也必須要習慣上為腳架加負重,這才能較為保險。
(至少在清勁風力下,我從沒發生過意外。)
irontheone wrote:
其次,關於閃燈應用,其實我也有說得語焉不詳


戶外廾多人合照不怕黑面,使用閃光燈補光讚.
< 水晶反射燈 >澳門東望洋燈塔拍攝 D700 + Nikkor 28mm F1.8G
qseal55 wrote:
< 水晶反射燈 >澳...(恕刪)


早年用D70+Nikkor 20mm F2.8D拍攝 < 水晶反射燈 >
qseal55 wrote:
早年用D70+Nikkor...(恕刪)


很喜歡這種帶水綠藍的色調。。
其實,使用20mm拍攝人帶景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短過了廣角定義的35mm的話,隨著焦距越短,鏡頭變形就會越嚴重,透視變形也會越強!
這時候,我們如果非得要用這么短的焦距拍攝人帶景,必須要注意鏡頭的仰俯角和左右偏角。
在構圖時,應該盡量把人物放在鏡頭的正中位置,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減低焦距過短所帶來的變形影響。

『人在街頭時』

D750 + AFS20/1.8G,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7200 + f/2.8 + 1/100,平均測光,-1.3級曝光補償。
大家見到這圖是毫無波瀾,構圖再工整不過,然而,這是拍攝人帶景時必須要注意的。
當然,凡事必有利有害,如果模特能夠配合做出眾多誇張的動作,反而會更能發揮超廣角鏡頭的特色和好處,讓模特和題材更見突出。
然而,我見很多隨行攝影師很喜歡使用20mm什至更短焦距(通常是使用16-35大三元變焦鏡的廣角端拍攝),他們的理由通常是『因為室內空間大細』,結果就是,本來是喜慶節日,但主角們個個都拉長了臉。。
我想問,這樣真的好嗎?
在這種空間,個人只能夠忍受最盡的20mm了,而且拍攝時需要特別注意仰俯角的問題。

  • 3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