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alulu wrote:請版主自行google:"所謂空氣感、立體感、通透感最佳的解釋",該文內容將上述三個形容詞分別定義,並利用圖片舉例將上述三個形容詞作了極佳的闡述,...(恕刪) 很有參考價值,謝
BamBamBam wrote:我的感覺也是這樣, ...(恕刪) 銳度可能也是因素之一但我個人比較偏向前幾樓某位大大所說得空氣乾淨度PS.前幾樓的某位大大不知是缺乏母愛還是空虛太寂寞不知再砲什麼的不過就是個討論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沒必要一直否定別人來正明自己是對的吧?
雖然”通透感”無明確定義我原本也不信,但是無意間看到自己用底片機與DLSR拍的兩照片若有所感我的想法:只有在”光線不足”時較易顯現出全片幅的通透感看到許多人拿陽光下風景照來說明,那當然很容易無法分辯出FX or APSC拍的以下是全幅通透感的例圖烏雲密佈時拍,光線不夠時,FX優勢就較易顯現dlsrISO400 快門1/200避免樹葉飄動定不住可看到雖然DSLR畫素高,但是樹葉與石柱都細節霧霧的同一時間拍底片Xtra400雖然底片檔解析度少DLSR許多,但是有片幅優勢不會看起來霧霧的,或許這就是通透敢看到目前覺得答的最好的就是在c家版difusionless大對此問題的回答我的看法同difusionless大,片幅優勢就是”相對放大率”優勢但我寧願叫片幅大小稱為”縮小率”大小把此縮小率看成mp3檔的”壓縮率”,就是bytes rate大小,Apsc 把原始視角風景壓縮得比全片幅還小2.25倍如同提高mp3檔的壓縮比,取樣較少,所以細節損失較多有時陰天時APSC相對FX照片看起來好像"隔一層薄膜"如上圖霧霧的是否為雜訊?你是否記得小DC照片那隔一層薄膜的霧霧感更嚴重?所以片幅加大是可讓雜訊減少,應說是雜訊不再放大!另外APSC拍出來放到全螢幕,其相對放大率也較大,所以輪廓會比放大率較小的全片幅來的不銳利或軟各位也知道,縮圖本來就銳利很多這就是全片幅享有放大率較小畫面相對銳利與細節豐富的優勢!FX好像那薄模變少了,若你再看120底片,那薄膜還會更少,更有通透感!
elfwong wrote:雖然”通透感”無明確...(恕刪) 基本上我也認同.所以空氣好,光線好,拍攝環境好,拍出來就通透,我不認為一定都要淺景深照,每次只要說通透一定一堆淺景深照出來.只要拍出來沒有霧霧或有層隔閡感,畫面純淨度ok,就是了.當然不一定要全片幅才有,但相較下全片幅比較容易營造出來,就差在APS跟全片幅差異沒大到非常明顯誇張出來.現在試想你用一般小片幅的DC相機跟大片幅單眼比較,光線好,低ISO,或打光下去,其實除了景深差異,畫質也沒想像中差到那麼大,但只要環境或光線越差或拍攝環境條件越不利,差異就越是明顯,有時就覺得小DC有層霧膜隔閡,單眼就感覺比較通透.全幅機比之APS-C片幅也是如此,只是沒有好到其價差如此明顯,話雖如此但全幅在不利條件下的拍攝成像純淨度,確是有比較小片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