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105 VR SN 2011*** MIC 次貨???????????????

b4985752 wrote:
當相同的鏡頭一個MI...(恕刪)

買鏡頭是買來用的、不是買來炫耀的

只要是來源正常、有保固、功能無損

為何一定要MIJ?

我買東西從不看產地

至於你們喜歡MIJ、可以繼續堅持、早晚你們會跟世界脫節的

因為MIJ在成本壓力之下、很快就會消失
小弟手上的N105VR也是MIJ,遮光罩也是。 當初是在士林知名水貨商買的公司貨。買的時候店員跟我說「他一聽我要買N105VR這顆就知道不用測焦了,因為基本上微距鏡對於對焦的精準度上面的要求相對是較一般鏡頭高的,所以移焦的機率很低,但是對焦行程會比較長一點。」。後來一測焦當場驗證了店員的說法,果然是精準無比分毫不差。 所以樓主一連測了四顆鏡頭,我覺得很誇張。 我也覺得樓主買到的並非新貨。
sengir wrote:
還好我跳到SONY去...(恕刪)


個人覺得很奇怪的是為何會動不動就用打趴的字眼,到底在想什麼,有格鬥嗜好還是怎樣?

跳到別家回來看看倒還好,但是好像很多都有過去那家最好越多問題越好,好像要顯現當初決定是正確嗎?

搞的好像不成熟的新舊戀情,前妻前女友變胖變醜越糟糕越好,這又是何苦?



個人覺得店家有問題機會比較大,那個損壞感覺就是不正當拆解,否則正常流程第一次上鎖怎摩需要多大力量,又不是在鎖什麼機械用具,這可是光學用品!



但樓主說大店家又不說出店家名?
jamesxm wrote:
另外,请楼上讨伐MADE IN CHINA的几位仔细想想
为什么nikon 不把镜头制造移到台湾呢?而是移到大陆呢?...(恕刪)



當然是因為人工低. 你知不知道同樣一個工種, 台灣的工資是大陸多少倍.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產品生產移往大陸, 最主要原因就是大陸工資低, 一旦大陸沒有這個優勢, 那些生產線也會移往其他工資比中國還低的國家, 至於工人的專業技術, 可以培養, 當初大陸的工人不也一樣是這樣培養. . 你知不知道, 隨著現在大陸工資的增長, 好多生產線已經移往東南亞發展中國家. 我前幾年看到的衣服大多還是MIC, 現在好多已經不是了.
jackiegreen wrote:
你知不知道同樣一個工種, 台灣的工資是大陸多少倍. ...(恕刪)
目前一般的電子廠作業員來說的話, 人事成本差別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我在深圳這邊看到的大概是台灣的50%, 也就是請一個作業員工資加上有的沒的成本, 大約台幣一萬出頭!
IF 產品品質出問題...

1.在工廠內部發現,就是生產的責任
2.流出市場才發現,就是QC的責任
3.任用沒能力的QC,就是老闆的責任

請問 NIKON MIC 的老闆是誰?

b4985752 wrote:
當相同的鏡頭一個MIC一個MIJ 價格一樣,你會選哪一顆??覺得MIC MIJ 品質都一樣的人想想吧(恕刪)


當有一個MIC的屁,跟一個MIJ的屁
你要選哪一個

我會選擇不聞屁

東西只有好不好,不存在哪裡生產的問題
如果是第三地的零組件,然後在大陸組裝,那麼可能很單純的是一個人工成本的問題
或者,
大陸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那麼願不願意,我們都被強迫要接受這樣的現實
話說回來,MIJ,最多也就是日本組裝,誰知道一支鏡頭,裡面的玻璃是在哪裡研磨的?貌似大陸也磨了不少呢

iPhone好像是?MI?????
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是基于产业链的。人工什么的都是表象。

我们公司的供应商在深圳,我经常去深圳,那边的工业基础真的很完整。打个比方,我有个朋友,是专做抛光材料的,也就是供应抛光剂,他的客户是那些做表面加工的加工厂,而他的客户的客户是那些山寨厂。

对这些我了解得很表面,但我看到无数小厂林立的深圳我就知道,绝大部分材料,我都可以在一个城市里找到生产者,这对供应链而言,是多大的成本优势?
和美阿良 wrote:
這種仇視 醜化的文章...(恕刪)


+1 越來越多東西都是 MIC

現在發覺其實MIC品質也不差, 因為有技術移植。

只買MIJ的人我覺得你以後可能買部到產品哦,因為越來越多東西都移廠到中國去了

i'am Mr.w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