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考慮過
sigma 105mm f2.8
nikon AF 105mm f2.8
Tamron 90mm f2.8
但是礙於價錢方面
我選擇了評價還不錯價格又便宜的
Tamron 90mm f2.8
在元月12號
雖然期末考還沒考完
但是我已經帶著考完的心情
在華揚買下了他(那天接待我的女生有點在放空的狀態= =)
不過直到今天才比較有空發開箱文
話不多說了
讓我們看圖吧!

盒子打開之後
拿出了一個皮套

皮套的質感摸起來還不錯
跟SIGMA的相比又是另一種味道
卸下皮套之後
今天的主角出現了

由光圈環的部份可以看出
他設計結構上最大的光圈是到f2.8
最小是到f32
景深預測的範圍
只提供f16跟f32部分

濾鏡的部份則是55mm

在鏡身的側邊位置
有著可以限制對焦範圍的機構

Tamron將限制的範圍分成兩部份
在圖中距離表裏面橫的白槓的右邊的時候

限制的範圍是在o.45m~無限遠
在白槓左邊的時候

限制的範圍則是在o.29m~0.40m
這也就表示0.40m~0.45m那個範圍不能使用了
放上一些最近拍的照片
希望不會成為解毒照









我這幾天的使用下來心得
他的畫質對於我來說
我只能說無可挑剔的銳利
因為我在這支鏡頭之前
我只使用過
nikon AF-S 18-55mm f3.5~5.6 一代鏡
nikon AF 70-210mm f4~f5.6
nikon AIS 50mm f1.8
Sigma 10-20mm f4~f5.6
canon 18-55mm
canon 55-200mm
canon 50mm f1.8
canon 55mm f2.5 1:2(我忘了是50mm還是55mm)
基本上我對於nikon AF-S 18-55mm f3.5~5.6 一代鏡的畫質已經非常能接受了
所以這隻的畫質對我來說
算得上是非常犀利
至於對焦的部份
我不知道是D50的對焦系統在很暗的地方加上鏡頭對焦的行距太遠
所以在靠很近的時候基本上常常是對不到焦的
以手動對焦的方式會比較快速
不過就是眼睛要看準一點才行
如果是拍的物體距離較遠的話
我建議不要持續壓半押快門去對焦
先輕輕的壓一點,壓一點
讓物體慢慢的清楚
再來對焦會比較持續的對焦然後拼命拉風箱來得好
然後在光圈的部份
在最近的對焦離(0.29m)時
他的最大光圈是到f5.6
在最遠對焦距離(無限遠)時
最大光圈就是f2.8
前面有提到設計上它的光圈最小是到f32
但是在對焦距離0.29m的時候
最小光圈可以到f64
不過我沒有麼小的光圈拍過
所以我也不知道實際上會怎樣
Tamron跟Sigma的鏡尾蓋
跟Nikon的相比
只能說好難用
有機會再去把它換過吧
扯一些題外話
這顆鏡頭現在有兩種版本
一種事有內建馬達的(有無光圈環我不知道)
另一種就是我買的這種
無內建馬達(有光圈環的)
為什麼不買有內建馬達的
是因為我怕他跟A16一樣傳出災情
那就囧RZ了
而且我還有一台Nikon FE
我需要一顆有光圈環的鏡頭
因此我選擇了它
然後拍微距有一隻好的腳架真的是很重要的
最後謝謝大家的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