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和朋友討論閃燈的關係, 但我們拍出來的效果卻大大不同. 我先把我的實驗貼出來, 再說明我們的問題好了.
機身D200, 鏡頭Sigma 50mm 2.8 EX Macro, 閃燈SB600, 全程用TTL, 但有的有BL, 有的沒有, 這是重點. 手動曝光: 1/100s + F3.5, 自動白平衡. 全部矩陣測光拍攝.
首先是閃燈直打沒用柔光罩:
TTL+BL vs. TTL only


看得出有BL的因為相機考量到整體亮度均勻, 所以被拍的鏡頭主體比不考量背景的TTL only暗.
再來是有上柔光罩, 那種大片15X20的:
TTL+BL vs. TTL only


這時差異就很明顯了, 有BL的暗了許多, 而無BL的, 依然專注在打主體打亮, 所以還是很亮.
後來有考慮不知是否和閃燈出力測光只靠中央點有關(FV鎖的概念), 所以我把東西移到左側了, 拍攝條件如上, 但沒有用FV.
首先一樣是閃燈直打沒用柔光罩:
TTL+BL vs. TTL only


再來是上柔光罩:
TTL+BL vs. TTL only


同樣可以看出, 上了柔光罩就是會變暗, 而沒用BL的, 主體還是夠亮.
我的問題如下:
1, TTL不是透過鏡頭測光, SB600也會發出預閃讓相機判定閃燈出力, 但為何有上和沒上柔光罩卻會有這樣大的差異呢?
2, 從我的實驗可以看出, TTL only的, 不管有無上柔光罩, 主體都一樣明亮; 而有上柔光罩的, TTL+BL下主體一定是比沒上柔光罩的暗. 可是呢, 我朋友用D80 + Nikon 60mm 2.8 Micro + SB600, 拍出來的結果卻完全相反, 他是沒上柔光罩直打時, 主體反而偏暗, 上了柔光罩後, 主體反而明亮. 雖然我只知道他是用TTL, 但無論有無BL, 情況只有兩種: 主體一樣明亮(TTL only), 或, 上柔光罩後主體更暗(TTL+BL)才對.
ps: 後來我自己想了一下, 是不是因他拍真正的微距太靠近小蟲子了, 不用柔光罩燈都在蟲的上方打過, 反而沒打到蟲, 而用了柔光罩後(他用浴帽式的), 由於閃燈變成一個近乎球體的發光體, 所以光線反而能照到直打所照不到的下方?
感謝各位先進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