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上一代 Z5 上市已經接近五年,這段期間 Nikon 推出了不少旗艦機型。而在 2025 年 4 月,終於公布了入門級全片幅相機 Z5II 的上市消息,也立刻在網路上掀起討論。筆者很幸運能搶先拿到實機開箱,這一週內也盡可能做了多方面的測試,希望能提供一些實用參考給還在觀望的朋友們。

Nikon Taiwan預計在4月25日開賣,在官網的組合有搭配Z24-50、Z24-70/f4、Z24-200與單機身四種組合,筆者這次拿的是搭配24-200的組合,為什麼會拿這個組合呢,因為我覺得Z5II作為初階入門的全片幅相機,應該會有很多人想拿它作為旅遊、生活的拍攝,而24-200就很適合作為該題材的鏡頭。


📷 外觀設計與機身配置

▲Z5II 的體積比最近推出的 Z50II 稍大一點,重量也增加了大約 150 克,和 Z6III 的體積與重量相當。

▲在外觀Z50II跟Z5II是同一個設計概念,Z字樣都在機身靠近握把的地方。

▲機身按鍵的配置幾乎與 Z6III 相同,加入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對焦點切換搖桿」,這點在實際操作上非常加分。

▲而記憶卡的部分也維持雙 SD 卡槽,對於需要備份或多格式錄影的使用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成像配方與雲端濾鏡

這次 Z5II 的一個有趣亮點是加入了「成像配方」(Picture Control)的快速自訂鍵,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套用個人風格的濾鏡設定。更棒的是,這個功能能夠與 Nikon Imaging Cloud 雲端服務整合,從線上下載其他攝影師分享的濾鏡,最多可以儲存 9 組進行切換,對於喜歡玩色調、風格化的使用者來說,創作空間更大了。

▲ 詳細的操作方式可以參考 Nikon 官網教學影片


⚙️ 性能表現
接下來進入大家最關心的性能部分。Z5II 使用的是與 Z8 和 Z9 相同的 EXPEED 7 影像處理引擎,這代表 Nikon 在處理器方面,無論是入門或高階機型都已經統一使用旗艦等級的核心。實際使用上,對焦的速度與精準度相較前一代有明顯進步。
錄影規格方面,Z5II 支援 4K 12-bit N-RAW 錄影格式,並提供 4K 30P(FX 模式無裁切)、4K 60P(DX 模式),以及 Full HD 120P 等設定。以入門全片幅機型來說,這樣的錄影配置已經非常完整,甚至高於許多 YouTuber 使用的器材等級。

心得補充:從 Z6 到 Z9,對 EXPEED 7 的親身體感
一路使用過 Z6、Z6II、Z7II,到後來的 Z9、Z8、Zf、Z5II,筆者對 Nikon 的影像處理器世代更替有相當深刻的感受。過去在舞台活動拍攝時,EXPEED 6 雖然穩定,但在追焦的靈敏度與預測精準度上常讓人感到吃力,尤其面對多主體移動或光線複雜場景,對焦效率容易拖慢整體拍攝節奏。這也是當時 Nikon 無反讓我一度產生保留的原因。
直到後來換上搭載 EXPEED 7 的 Z9 與 Z8,對焦速度、連拍反應與主體識別的準確度有了明顯的提升,才真正讓我在專業拍攝現場重新找回對 Nikon 無反系統的信任。Z5II 雖然是入門定位,但使用同一顆處理核心,對於預算有限又重視對焦性能的創作者來說,是很值得選擇的一台相機。
🛠 功能重點整理
為了讓大家能更快掌握 Z5II 的核心功能,以下是幾項實用性較高的規格整理:- ISO 感光度表現
- 連拍性能(RAW 最多 14 張/電子快門 JPG 最多 30 張)
- 低光源自動對焦能力
- AF-A 自動對焦模式切換
- 3D 對焦追蹤與九種主體識別設定
- 機身五軸防手震機制
🔬 ISO 表現實測
Z5II 的感光度表現涵蓋 ISO 100 至 ISO 64,000,從實測樣張來看,在 ISO 6400 以上的高感區間我覺得表現上都非常的不錯(但我覺得這個就因人而異)照片打包

▲iso100

▲iso400

▲iso800

▲iso1600

▲iso3200

▲iso6400

▲iso12800

▲iso25600

▲iso40000

▲iso51200

▲iso64000
⚡ 連拍與低光源對焦性能
這一代 Z5II 主打低光源下的對焦能力,根據官方數據,AF 偵測可達最低 -10EV,實測中在僅有模擬燈光、光線極弱的棚拍環境下,對焦系統依然能迅速準確地鎖定主體,且在人眼偵測方面的穩定度也令人驚豔。
這些特性與高速連拍結合後,對於拍攝如螢火蟲、星空、夜間街景等題材尤其有感。可參考下方影片,展示連拍與低光對焦的實際應用情境:

示範影片:

雖然筆者測試的影片不完全在非常低光源的環境,但在Z5II在棚拍只單純用模擬燈的狀況下,都是非常順利對到焦的(跟Z6II跟Z7II之前的機種差異非常的大)
🧠 AF-A 自動對焦切換模式

AF-A 模式是一項智慧型對焦技術,當相機偵測到主體靜止時,會自動切換為 AF-S 單次對焦模式;反之若主體在移動,則會自動轉為 AF-C 連續對焦。這個功能在 D780 時期曾出現,如今回歸到 Z 系列上,讓入門用戶不必煩惱選擇對焦模式,大幅提升拍攝效率。
🎯 3D 對焦追蹤與主體偵測
3D追蹤對焦其實在D850(更正:Muti-CAM 3500那時候就有,感謝irontheone指正)
)那時候就有的功能,而隨著相機晶片越來越強大,追蹤的靈敏度也日益增加,配合上不同主體的偵測,就會讓對焦可以完全鎖在想要拍攝的東西上面,目前追蹤的主體選項有人物、動物 (貓/狗/鳥類) 及交通工具 (車輛/機車/單車/火車/飛機)。
而使用3D對焦需要在AF-C連續自動對焦下,選單才會有這個3D的框框讓你做選擇,
這次為了測試Z5II的強大對焦功能,也特別跑到圓山的觀景平台去拍攝飛機並測試。


▲Nikon Z5II+Z28-400

▲Nikon Z5II+Z28-400 (前面有遮擋還是可以很準確抓到飛機)

▲Nikon Z5II+Z28-400

▲Nikon Z5II+Z28-400 (前面有遮擋還是可以很準確抓到飛機)

▲Nikon Z5II+Z28-400
機身五軸防手震實測
Z5II 配備的五軸機身防手震,在實拍中展現出不俗的穩定性。根據筆者實測,使用 400mm 等效焦距進行手持拍攝,即便快門速度降至 1/40 秒甚至 1/10 秒,畫面依舊能維持清晰,可見在長焦與低光環境下的實用性。這項功能對於需要長時間手持拍攝、或是無法使用腳架的場景來說相當實用,大幅提升拍攝成功率。

▲Nikon Z5II+Z28-400,F8|1/40S|iso2000|400mm*DX模式

▲這張照片在400mm*1.5的焦段下,理應當安全快門要在1/400~1/640
但我手持拍攝的時候只有1/40的快門秒數,還可以沒有晃到的將畫面拍下來。

▲Nikon Z5II+Z28-400,F8|1/10S|iso720|400mm

▲這張快門秒數來到了1/10 但依舊在400端可以獲得非常清晰的畫面。
🧩 承襲旗艦功能
雖然 Z5II 定位為入門級全片幅,但它卻搭載了多項過去僅出現在高階機型的功能,包括:- 預先釋放拍攝
- 高頻閃爍抑制
- 對焦移動拍攝
- 像素位移拍攝

📝 Nikon Z5II 使用心得與結語

老實說,在 Z5II 正式發表時,我對這台機器並沒有太高的期待,原以為就是一台定位清楚、規格中規中矩的入門全片幅。但實際使用後的感受卻大大超出預期——無論是對焦精準度、ISO 表現、防手震能力,還是錄影規格,都展現出超越級距的水準。
雖然 Z8 依然是工作流程效率與操作反應最佳的選擇,但如果你是預算有限,或希望以更親民的價格入門全片幅系統,Z5II 絕對是個高 CP 值選擇。
🎯 適合對象與購買建議
Nikon Z5II 適合以下使用者:- 想踏入全片幅系統的初學者,希望一次到位又不會超出預算
- 旅拍、生活紀錄類型為主的創作者,需求涵蓋拍照與錄影
- 對自動對焦、色彩風格與機身穩定性有一定要求
- 想入門但未來有升級旗艦機需求,希望熟悉 Nikon 操作邏輯的用戶
-
官方資訊:
B. 商品購買頁面(4/25開賣)
------實拍------ (以下都是相機直出JPG檔再做調色)

▲Nikon Z5II+Z24-200,F7.1|1/1000S|iso280|150mm

▲Nikon Z5II+Z24-200,F7.1|1/1000S|iso1600|185mm

▲Nikon Z5II+Z24-200,F7.1|1/1000S|iso1800|200mm

▲Nikon Z5II+Z28-400,F8|1/1000S|iso5600|400mm

▲Nikon Z5II+Z28-400,F8|1/1600S|iso2000|300mm

▲Nikon Z5II+Z24-200,F7.1|1/250S|iso100|40mm

▲Nikon Z5II+Z28-400,F8|1/320S|iso100|400mm (很剛好拍到飛機)

▲Nikon Z5II+Z28-400,F8|1/320S|iso100|400mm

▲Nikon Z5II+Tamron35-150,F2.5|1/640S|iso5000|74mm

▲Nikon Z5II+Tamron35-150,F2.5|1/800S|iso6400|50mm

▲Nikon Z5II+Tamron35-150,F2.5|1/800S|iso6400|82mm



▲Nikon Z5II+Z40/f2,F2|1/400S|iso800|40mm

▲Nikon Z5II+Z40/f2,F2|1/400S|iso800|40mm

▲Nikon Z5II+Z40/f2,F2|1/400S|iso800|40mm

▲Nikon Z5II+Z40/f2,F2|1/400S|iso800|40mm

▲Nikon Z5II+Z40/f2,F2|1/160S|iso400|40mm

▲Nikon Z5II+Z40/f2,F2|1/160S|iso400|40mm
筆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jimmy.c.c_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