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前言
好久沒上01
身邊朋友最近有幾個在問我想要把單反換成無反
前前後後講了幾小時
索性上來直接打一篇

輕便好攜帶品牌(APSC片幅以上)

目前為止有
體積又輕又小又方便 非常適合每天外出攜帶
熱靴的位置上無觀景窗的三大家CNS

CANON
就是M系列 (M1 M2 M3 以及M6 跟M6II)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NIKON
就是Z30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SONY
A6000系列 還有前年底剛出的A7C (其實有觀景窗 只是變成到機身背面)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以上三個牌子目前都有無觀景窗的小機身了
(SONY其實有縮小版的觀景窗
CANON M系列則是可外接電子觀景窗)

M6II 與 Z50

我從M1代 一路買到M6 II
身邊一堆朋友也被我勸敗買了各種不同的M 系列
主要原因是又輕又小
再來就是便宜
我本身有M系列全部的鏡頭 都是買公司貨 (01還有我寫的文章評測文)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M系列每一代都有著明顯得進步
一路走來
由於輕便好拍也沒什麼太大的怨言
M系列每一代無論是畫質或是對焦
都會輸給自家同價位同等級的APSC單反
因為本來就跟CANON 單反的定位不同
而且其實差距也沒有很大

自從NIKON Z50 出了後
看到鏡頭防手震強大到太誇張 (請直接看14分44秒 共一分鐘)

實際使用也真的定的很誇張
比騰龍超強的VR 還強

使用M6II+55-200 IS鏡頭
每次拍攝成功率都不是那麼高 (因為晃動)
除非開上高ISO 讓快門速度增加才能增加成功率
跟NIKON的VR 相比
CANON的防手震IS 系統 真的有跟沒有一樣
(全片幅的鏡頭也是 我有CANON EF鏡頭大三元與小三元)

隨著Z50 錄影影片相當清晰
內建的麥克風立體收音也比M6II 來的更好
錄影次數也因此變的越來越多
每次存取記憶卡
照片占的容量都不到影片的1/10了

錄影畫質比較

這邊來比較一下錄影的畫質
以下是直接錄影的畫面截圖 (為了比較所以拍攝靜態畫面)
D750+24mm F1.8 定焦鏡
M6 II+15-45mm KIT鏡(15端)
Z50+16-50mm KIT鏡 (16端) (比上面兩個畫面更遠1.2~1.3倍)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D750 錄影1080P (本身相機有調整顏色設定等 所以輸出就變這樣了 不過重點是要看清晰度)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M6 II 錄影1080P
可以看到銅鈸上面的字明顯都很糊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M6II 4K錄影畫質
比自家的1080P 清晰許多

接下來跟Z50 來比較 (Z50 拍攝的時間跟上面不同 取景也比較遠 大概遠了1.2~1.3倍)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NIKON Z50 16-50 KIT鏡頭 16端 錄影截圖
1080P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NIKON Z50 16-50 KIT鏡頭 16端 錄影截圖
4K

總結比較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截取上面的圖 銅鈸的部分

《比較心得》NIKON Z50 和CANON M6 II (8年的M系列用戶與1年半的Z50)
截取上面的圖 箱子上面的字
扣除Z50 比上面的更放大1.2-1.3倍

1080P 錄影畫質

Z50 > D750 >>> M6II

M6II 明顯糊很多

4K 錄影畫質

Z50 >>> M6 II

M6II 4K畫質大幅輸給Z50 的4K
勉強贏過Z50的1080P

拍照

雖然M6 II 畫素比Z50 多了一千多萬
一樣都是配對KIT 鏡頭的狀況下
但是實際拍照畫質 Z50 大幅贏過M6 II

M6II 轉接自家高階鏡頭 或是SIGMA 的ART鏡頭 畫質還是都偏軟
Z50 直接接自家全片幅的Z S-line的鏡頭 (F 1.8)
比D750+自家的1.8鏡頭畫質更好許多

而且更輕更小更好拿 更好拍

攜帶性

CANON M6II
NIKON Z30

M系列其實全系列鏡頭都來得更加輕巧 (稍微)
而且鏡頭群完善 價格也便宜 (但是畫質就比Z系列的還差許多)
所以M6 II 攜帶性稍微比Z30 好一些 (機身也小一公分左右)

結論

如果想要拍攝快速的物體
更高的連拍(14 FPS)
還有更快的對焦速度
以及更快的快門(1/16000)
請選擇CANON M6 II

如果要求拍照畫質
還有錄影畫質都來的更好
請選擇NIKON Z50
(拍照跟錄影畫質還有顏色都幾乎跟Z6一樣)

對焦速度雖然輸給M6 II
不過我實際一年半使用下來
覺得平常與活動拍照都還算夠用
(跟NIKON Z6 對焦速度差不多
Z6大概稍微比Z50快 3~5% 國外有影片測試)

ZFC 對焦速度比Z50 快
8月發表的Z30 對焦又會比ZFC 快
2022-07-09 21:06 發佈
新增
比較圖表
灰體就是兩個都一樣
綠色則是有優勢



所以可以看到拍照的規格是M6 II來的更好
對焦速度應該也是M6II 獲勝
(我拿M6II 跟Z50 比
M6II對焦速度明顯比Z50 快上許多
Z50 對焦速度介於M6 與M6II 中間左右)

錄影的畫質長時間錄影下來
我回去看M6 跟M6II的錄影畫面
跟Z50比的話
會覺得都糊的跟什麼一樣
所以也因此
我開始使用 Z50後
錄影的數量跟時間大幅增加

Z50 實際錄影時間的話
1080P 60P 大概可錄90分鐘
4K 大概可錄35~40分

一段影片大約30分來計算的話
4K 錄一段就要換一顆電池
1080P 則是錄三段要換一顆
LCD是180度翻轉
沒有360度
Kyle凱爾
Kyle凱爾 樓主

謝謝告之 已修改

2022-07-10 0:46
謝謝專業分享

不過Canon M的問題就是, Canon要棄M了, 之前的擁躉買了M現在被迫棄船了, Canon又判斷錯誤, APS-C早就要用RF mount, 卻出了個EF-M, 就像當年CFast及XQD中選錯了路, 最後擁躉們買了CFast現在變成歷史文物了, 經常誤判害了fans的錢包, 眼光也不好
Kyle凱爾 wrote:
8月發表的Z30 對焦又會比ZFC 快


這個還不確定
等上市後有人測試過才會知道
真心覺得Z50超棒,二手價又超級便宜 (一機一鏡$15~16k就收得到)
我個人從2009年開始玩無反相機,市面上每個品牌的全/半片幅(Fuji, Canon, Nikon, Sony, Sigma, Leica) 都用過一輪了

現在已全部清掉只留Z50,非常滿意,也同樓主所說的,錄影次數變超多
優點推薦一下∶
1) 輕又小,但又超好握 (Nikon在握感方面應該完勝其它家)
2) 二手價很便宜
3) 螢幕顯色正常又漂亮,全介面皆可觸控 (看看邪惡的Sony
4) 以APS-C各機型來比較,觀景窗尺寸夠大
5) 電池續航很足 (我自己大約可以一顆電池錄錄拍拍一整天也夠用)
6) 有"內建"閃光燈
7) 獨立的錄影切換鍵和菜單
8) 雖無機身防手震,但鏡頭防手震的效果非常好
9) 4k 30p無裁切 / 1080p up to 120fps (目前錄影沒遇過過熱狀況,連機身都沒明顯變溫暖)
10) 可用的眼對焦 (和Sony還是有差距,但也是穩穩第二梯隊)
11) Nikon的D-lighting效果明顯 (大逆光拍照,背景天空還會是藍的,減少很多修圖力氣)
12) 可用的iso高,這算是這台被誇的最多的優點
鏡頭18-140mm at 等效210mm f6.3 iso7184 直出 (上傳01時沒選銳化)




13) 內建色彩風格檔好看,在我心中排名是第一梯隊 (推薦純真色調), 直出照參考 (上傳01時沒選銳化)



簡單可以理解為APS-C版的Z6 (個人覺得對焦比Z6還好,也或許Z6之後的靭體更新有跟上)
暫時唯一的缺點就是原生DX鏡頭群不多,目前可選的原生鏡就3隻
其中18-140mm算是必購,但要價約$18000,而和Canon R10剛剛一起推出的18-150mm只要$13000 ...
(其實還有另外兩顆萬元以下的全幅鏡 28/f2.8 40/f2 可以選,看Youtube評測都非常正面)

推薦給幾類人
1) 每種都玩過,最後了解自己需求的人
2) 覺得APS-C bokeh效果就夠
3) 喜歡輕裝出行
4) 能接受下掀式螢幕
5) 不喜歡後製
6) 有輕錄影需求
7) 有預算考量

總之很推… 歷年來買過最滿意的機型,國外賣不錯,但台灣不紅,很怪
蘇蚊子

我手上這台的螢幕和觀景窗顏色滿一致的(觀景窗亮度需+1),我把照片丟到Mac看起來也幾乎沒色差可能大哥可能您的眼睛比我的敏感

2022-07-11 3:26
ANTUNTUN

經你這樣說,我開始懷疑是自己買了[機王][淚]

2022-07-11 20:46
cyskyhi01 wrote:
Canon又判斷錯誤, APS-C早就要用RF mount, 卻出了個EF-M,
我覺得CANON 並沒有判斷錯誤
相反的CANON判斷一直都比NIKON 還有SONY家更加正確

EFM系列占了CANON相機產業相當大的比例 印象高達24%
其中在01 一堆人不看好的無觀景窗的M6 與M6 II
卻是銷售量最大的機型 (比M5 M50 M100 等等加起來還多很多)

就像Z30 跟Z50 很多人都說只要Z50 一樣
我相信到時候Z30 銷售的數量會比Z50 還多很多

Z50 我使用一年半到現在
觀景窗只有用過兩次
(PS: 並非我討厭觀景窗,我用全片幅的時候
像是 5D3 6D 還有D750 D850 幾乎全部都是用觀景窗對焦)

就算大太陽下 用LCD 其實也都很夠用了
(因為螢幕可以翻轉 避開被太陽直射 還有手可以稍微遮一下螢幕)

我從M1 代就買過好幾個遮光器
其中最好用的是這個 可以折疊手感不錯用久不會黏
不過我只有不能翻轉螢幕的M 一代有用過而已
可以翻轉螢幕的M3 開始
就沒再用過這個遮光器了

我當初買的還是超漂亮的金屬紅色
只是這種法拉利的感覺卻配上對焦速度慢到不可思議的機身
就算這樣這台降價後也是賣爆

所以對焦慢成這樣 最後也是賣爆
只能說CANON 真的很會行銷 (跟CANON台灣代理公司降價也有關係)
(反觀N家的 同時期推出的價格....)
NIKON V1 搭10 F2.8鏡頭 28900 (2011年)
NIKON J1 搭10 F2.8鏡頭 20900 (2011年)
而且感光原件大小只有APSC 的1/4 左右....(圖網路上找的)


CANON EF-M 搭22mm F2.0鏡頭 24900 (2012年)
CANON 推出的還是APSC 的感光元件
而且過一兩年後價格大幅下降
(我實際2014購入 公司貨是16000多 )

M系列跟現在CANON 新推出的RF卡口的 R7 R10 (APSC)
大小體積跟鏡頭群也都不同
價位差了兩倍 (M6 II兩萬多跟R7四萬多)
其實定位就不一樣了
(可以說M系列獨立
也可以說M系列被放生
體積更小 畫質較差 但是便宜)

要不是NIKON 出了Z50 才終於可以力挽狂瀾
要不是SONY 的系統跟選單還有觸控都給半套
無反APSC 可以說幾乎都被CANON的M 系列吃下了


SIGMA大光圈定焦三劍客
馬上讓APSC 的畫質提升到極限
而且跟全片幅的1.4鏡頭相比
價格超便宜阿...

SIGMA 有特別幫SONY 的APSC
還有CANON 的EF M
作專屬的卡口

真希望NIKON 可以眼睛放遠一點
開放Z卡口
這樣鏡頭群雖然會少賺一些
可是相對的
因此買單轉NIKON的民眾也會多很多吧?


又輕又便宜畫質又好的三顆大光圈定焦鏡
wenfeiho

拍照慢,動比較快的目標,就追不上

2022-07-11 11:21
undies

最後這張死馬APSC三劍客照片的縱向色差整個把我的注意力吸住,起他在討論什麼我都忘了!讓我不得不給五分。

2022-07-11 20:12
這篇寫得真好,Zfc 的使用體驗與樓主的 Z50 完全一致。

手邊有 M3+6D2,因為喜歡 Zfc 的外型買了第一台 Nikon 相機,16-50 Kit 鏡的畫質真的是好的沒話說,有些照片甚至還可拿來跟 EF 35F1.4 L II 來比一比。高 ISO 可用也絕對是 Nikon apsc 相機的一大優點,在使用 Zfc 時,ISO 7-8k 的躁點表現比 M3 的 1600 還要好,M3大概只有 800 以下可用,有時甚至會覺得比 6D2 的 ISO 6400 還要好,單純拍照記錄生活來說真的非常實用。
Wahaha214

我還叫人去買M50 II因為預算只有兩萬,早知道叫他買二手Z50,Z50對焦介於M6和M6 II間,這樣看M6 II的對焦速度也沒高明到哪

2022-07-11 10:35
Kyle凱爾 wrote:
M系列每一代都有著明顯得進步
一路走來
由於輕便好拍也沒什麼太大的怨言
M系列每一代無論是畫質或是對焦
都會輸給自家同價位同等級的APSC單反
因為本來就跟CANON 單反的定位不同
而且其實差距也沒有很大
2014年至2016年因為某些機會,能獲邀請參予當時在大鵬灣熱鬧的賽車活動(如AUDI R8亞洲巡迴賽)及帆船賽,這讓我大開眼界,了解到專業攝影團隊的運作情形。

這些活動讓我知道當時SONY A7如何在錄影上獲得青睞,Canon的M系列是非常棒的隨身機,某大口袋一掏跑出來一台M系列讓我印象深刻。

Nikon進入無反,或者該說是D850推出後,有種欲振乏力的感覺,現在清楚明白就是錄影上遠遠落後對手。

Z9的推出是讓Nikon粉絲吃下定心丸的,重要內容其實是錄影,對焦的進步其實反而是其次。

Z9韌體V2.0的更新讓相機錄影進入到另一個層次。

V2.0等於是讓Z9變成Z9II,但明顯的V2.1改進幅度沒那麼讓人眼睛一亮,其中差異可了解目前Nikon工程師所專注的地方。

Z50是植基於Expeed 6,個人是認為足夠生活記錄所需。

"前言
好久沒上01
身邊朋友最近有幾個在問我想要把單反換成無反
前前後後講了幾小時
索性上來直接打一篇
"

沒有比直接陳述最好的了,非常感謝Kyle凱爾大大,如此比較更清楚知道彼此間的差異。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