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Z50 十八個月實際體驗 - 尼康DX無反相機 值不值得買

Z50 十八個月實際體驗 - 尼康DX無反相機 值不值得買

日子過得好快! Z50我用了一年半,極具紀念意義的是,這台Z50是2019年12月3日在武漢講座時找經銷商買的。



多希望疫情能在這一 Z50退役前徹底結束,感覺好懸。

我是詹姆斯於震,一名生活在南澳大利亞的職業攝影師,過去十年裡,我使用超過近百台相機,包括手上的尼康第一台半畫幅無反相機Z50,我是多麼的愛尼康啊!

第一章:半幅和全幅的差別
為什麼一台相機要賣得更貴,並不是真的成本有多高,更多的還是需求,利潤以及功能差異。


半幅還是全幅相機,設計結構其實沒有大差別,CMOS的尺寸是最主要的不同,單反時代可能還有一個法蘭距問題,無反相機連法蘭距好像都是一樣的。


我嘗試把尼康的 DX 無反鏡頭直接裝到 z6、z7全幅無反相機上,全部能用,電子光圈也沒問題,你能想明白為什麼嗎?



歡迎說出你的答案,評論區等著你的想法。

CMOS尺寸 越小,製造成本越低,相機也可以設計得更小,更簡單,所以半畫幅可以更便宜。




為什麼大家不待見半畫幅呢?其實包括我也是,買Z50就是因為便宜,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時Z5還沒有上市。

第二:為什麼不推薦半幅
不管是廠家還是用戶,大家心裡不自覺地都會覺得半幅便宜,功能簡單,更直白一點就是半幅相機比較差,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把半幅叫作殘幅。


對,就是殘廢的殘,這種侮辱是不是太形象了,美妙的漢字。


真的,如果你不差錢,完全沒有必要買殘幅,包括殘幅的4433中畫幅,什麼富士,什麼哈蘇,殘幅都是鄙視鏈的底端。


我認為半畫幅相機不適合新手使用,它存在的最大理由其實還是便宜。

其實對於新手,我更推薦入門款全畫幅相機,同樣的價格,在 Z50和 D610中推薦新手入門相機,我會選擇D610。


起碼你不用被哪個轉換係數給搞死了,24毫米、35毫米、還是85毫米的構圖感覺要是乘以1.5真的連我都迷糊。

想用無反,再加點錢買 Z5吧!

因為半幅相機會閹割掉很多對新手很有價值的功能。


Z50不能接傳統快門線,網上一大半的長曝光教程你看完,都不能實踐,因為 Z50根本就沒有快門接口,取而代之花更多的錢去買一個無線快門,同樣你也沒有機會使用大多數的延時拍攝導軌和微距雲台。


千萬別說那屬於高難度的東西,因為你都沒有機會去實踐,才會覺得很難。

Z50同樣也沒有肩屏,這個看似可有可無,但是真的沒有肩屏,絕對讓我很難受,就像學開車,都會建議你從手動檔起步。


廠家閹割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可有可無的功能很正常,加上這些功能,製造成本上升,價格會上漲,影響利潤率。

如果你只是隨手一拍,當然可以買半幅,不過如果你是真的喜歡攝影,想在攝影的路上走得更遠,我還是建議你從全畫幅起步。

第三:我為什麼買 Z50?
我不僅買了,還用了那麼久,這一年半做直播,錄視頻,這台 Z50是我用的最多機器,即使買了 Z6-2 ,我還是用 Z50更多。

原因還是便宜,D810不支持4K,6000元的z50支持4K,錄再久的視頻我也不心疼,你讓我用2萬元的 Z7-2來幹這活,真不捨得。


我主要用50 和85 這兩支定焦自動鏡頭錄製視頻,最近還加上兩支35和50手動定焦,都是便宜的國產大光圈鏡頭,合適的光線條件,是不是照樣很棒。

其實拍照也一樣,半畫幅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拍不好最主要並不是機器不夠好,而且因為你沒有更多的錢去買大光圈定焦鏡頭,買濾鏡,買三腳架,買燈具,而真正影響拍攝質量的,往往配件起到的因素更多。

我可以很負責的說,Z50加上1430,配一套卡色圓磁吸灰鏡,放在徠圖Lp325海王三腳架上拍海景慢門,絕對比你用Z7-2加14-24S,貴3-4倍的土豪組合,手持直接拍要好得多。


只不過3000元的濾鏡+3000元的腳架不是半畫幅的用戶群會去買的,很多人用殘幅都希望用幾百元的腳架盡量不用濾鏡就能出大片。

覺得我說得對,記得長按點贊給個強力支持哦。

第四: 18個月的 Z50使用體驗
其實我對半畫幅並不熟悉,Z50對標的應該是索尼的A6400、6600、富士的 XT-200還有佳能的M-50這些吧,說得不對別笑我。


只是我這十八個月的Z50使用經驗對想買半幅相機的人有啟發。

首先、千萬別買套頭,真後悔,雖然很輕,買的時候想著可以用在視頻穩定器上,但我除了直播用過兩次之外,就再沒用過了,真的拿來只是為了記錄一下,還不如 GoPro 9好用。


其次、Z50的畫質真的比想像中要好很多,因為 Z50用的也是沒有低通濾鏡的背照式CMOS,全畫幅D800E 才開始用的技術,Z7同款的ExPeed6 處理器,你的畫質不會比任何全畫幅單反差,如果配合異常銳利的全畫幅 Z 卡口鏡頭,使用介於 ISO100-800的感光度,拍攝任何非運動場景,比D610畫質要好,也比類似的 D7500功能更強大,科技的進步讓一切變得不可想像。



Z50拍照支持人眼識別,視頻支持人臉識別對焦,用好AF-F 全時對焦可以讓你拍出流暢,清晰的Vlog素材,拍清楚是初學者最難做到的事情。


不過尼康在運動物體的追焦方面還是存在問題。當然廠家也不願意把最好的算法放到半幅機身。



再次,Z50提供4K30幀,無裁剪的8位色深視頻,視頻和 Z5的裁剪4K 相比,只好不差,如果你只是想拍日常生活 Vlog,不追求高幀率和色深,Z50 可能是尼康目前性價比最高的視頻相機。



可惜半幅相機大多只有外接麥克風,沒有耳機孔,不能監聽,有時候嚴肅拍攝就不能用。

視頻領域尼康的確比索尼要差很多,其實如果你只拍視頻,我更推薦你買索尼 A6600+適馬30 f/1.4的組合,效果真的比 z50好。


最後
還是一些吐槽,也是所有想買 Z50或者類似半幅相機的人應該注意的。

電池可能是被很多人忽略的,Z50使用的是EN-EL25電池,可以 USB 充電,但是不能邊充邊拍。

電池價格死貴,比 Z7ii 的 EN-EL15C 還要貴,這是我對 Z50最痛恨的地方,尼康老用戶誰沒有幾塊老15電池啊,我就有六塊,而現在為了 Z50 只能花錢再買電池,而這個電池沒有兼容電池,也沒有假電池。


相機沒有銷量,就沒有人願意做配件,而沒有便宜的配件,相機的使用成本更高,導致相機銷量越低,這樣的怪圈,Z6和 Z7的單 XQD 卡槽是不是異曲同工的傻!

尼康最新推出Z-FC 就是把 Z50裝進了膠片機裡,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記得 FM-2是長這樣的,不過智商稅永遠有人願意付。


其實現在的尼康相機就像我這支視頻一樣,想說得很多,能說的也不少,但就是沒有邏輯,連到底說 Z50好,還是 Z50不好我都糊塗了。

大家一起留言討論吧,其實不僅僅對尼康,對大多數的相機廠商,半畫幅相機都是困局。

因為手機太強大了,搶走了目標客戶群體。
You-tuber & Photographer
2021-08-30 15:45 發佈
詹姆斯摄影 wrote:
日子過得好快! Z50(恕刪)


起碼你不用被哪個轉換係數給搞死了,24毫米、35毫米、還是85毫米的構圖感覺要是乘以1.5真的連我都迷糊。

拍照本是件快樂的事
會被這樣的事搞死真的就相機賣一賣別拍了比較適合
否則
用底片相機遇到6X4.5要被搞死一次
6X6也要被搞死一次....
6X7再被搞死一次.....
6X9....6X12.....6X24...還要被搞死4次
120底片先被搞死5次
然後4X5、8X10底片再被搞死2次
就連你擅長的135底片規格遇到X pan還要被搞死一次....
拍著照一直被搞死何必呢?
aps-c無反相機Z50搭配16-50鏡頭拍起來就是跟全幅(Z5)搭配24-75鏡頭
有著相同的「拍攝角度」跟「透視感」這樣很難?會被搞死?
錄影再遇到Super35或4K裁切還有電子防手震材切...還要被搞死幾次??(沒有不敬的意思)
jenhoxen

樓主這篇應該是視頻的文字稿再用上簡→繁體翻譯,口語比較誇大無需太過計較...看內容的乾貨吧

2021-09-01 14:07
irontheone

1、他自己都說『不熟識半幅』;2、他把Z50當作專業操機看待;3、他言語間充滿了大陸攝影人謬誤的認知。所以,還能有多少乾貨?照片拍得美,不代表就能有乾貨賣的。

2021-09-01 19:05
史考特別忙 wrote:
起碼你不用被哪個轉換(恕刪)

01好久沒這麼用心的分享了!加分
生死只是件閒事
史考特別忙 wrote:
起碼你不用被哪個轉換(恕刪)


哈哈哈,好久沒這樣大笑過。。

說真的,我真搞不懂那些KOL和某些大師,經常拿1.5X來說事,那其他片幅就不用拍了,對吧?
史考特別忙

M4/3用戶表示.......1.5X很難算會被搞死?不如來用2X的吧[XD]

2021-08-31 16:06
dolphan

1.5不難算,至少我認為C家APSC的1.6更難算,1.5只要先減半再加回去就好..1.6的小數點要困難多了

2022-04-24 16:49
詹姆斯摄影 wrote:
日子過得好快! Z5...(恕刪)


說真的片幅機子如果鏡頭好一點,畫質都不輸全片幅,除非夜間或是iso拉高的時候

三、四年前剛開始摸單眼相機,換算焦段真的很麻煩,不過現在也算習慣了(因為一直待在片幅圈)

Z50銷量不好,配件商不肯開發,不然配件就是很貴,真的是致命傷

我還在等尼康的DX新無反(最好是D500等級的還有防手震,鏡頭都DX鏡居多,還不想跳全幅😆)
手上兩台單反D500、D7200繼續撐
柳林中的哭聲

z口 鏡頭商都沒啥作品連圖麗也沒出這很可惜

2021-09-05 21:57
sin731019 wrote:
說真的片幅機子如果鏡(恕刪)


其實,說高感光能力,Z50和Zfc早就已經超越Z7和Z7Ⅱ了(估計很多朋友如樓主會很反對這個說法,然而,一來科技相隔2年,二來物理定律至少讓這兩台機器有不輸Z7/D850的畫質表現,不用爭,這是物理學定律所決定的,而不是什么感性感受。)。。
泥坑Z系DX機的硬傷是DX鏡頭還比較少。。

但這不能歸疚Z50,而是泥坑的整体市場策略走了歪路!
大家可以看看大法,Nex出來後要兩年後才有副廠鏡頭,佳能EOS-M也要等到EOS-M50Ⅱ之後才有副廠鏡湧現。。
所以,保守估計,至少還得多等一年,泥坑Z系DX鏡的鏡荒才能夠見到解決希望。。

現在呢?
哈哈,我現在有七支鏡頭支援著Zfc(同樣也可用在Z50上。),暫時還可以啦。。
詹姆斯摄影 wrote:
日子過得好快! Z50(恕刪)
昨晚第一次看您視頻"【詹姆斯】值不值得买?尼康Z7 2那些隐藏的大招,最强风光摄影相机的现场极限测试 《纸上谈兵 • 第八集》",沒想到今天就看到您的發文,實在好巧。
詹姆斯摄影 wrote:
日子過得好快! Z50(恕刪)


回覆樓主主題,Z50值不值得買?

我個人認為是值得買,理由如下:

1、以APSC格式而言,Z50的高感能力是眾多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當中最強的(跟Zfc一樣)。
2、基於物理學特性,Z50有可比擬同廠Z7、Z7Ⅱ、大法A7R3Ⅲ的能力,而後三者是全幅機。
3、很多人認為無反應該就是『輕』,但其實,基於物理學現實,全幅機配全所有鏡頭,其實並不會輕到那裡去,反而APSC機身基於物理學特性——更細小的Cmos、更細小的散熱設計,在体形上是有先天優勢的,當然配上專門設計的鏡頭就更完美了,而細小機形加上較輕較細小的專門設計鏡頭,這才更乎合大眾的想像和要求。
4、價格上的優勢,如果,有相同畫質的前題下,相信很多人是不會介意購買細一點片幅的相機的,同時,由於製作成本也相對的下降了,所以價格也是更便宜一點,而性能上卻不會太過陽春。(Z5和Z50各自的價格帶就是一個好例子!)

綜上,當所有條件總加,這才能更符合大眾的需求,市場面才足夠廣(大法的NEX和後來的A6000系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才有更大的市場潛力。
Z50才推出市場一年,Zfc才推出市場一個月,泥坑在這塊APSC才經營了一年(大法卻經營了11年,佳能也有經營9年!),相信現在泥坑Z DX正在開創困難期。
然而,在其更有優勢的高感光表現下(可以參考Dpreviwe的畫質比較。),再加上自身的F環DX鏡群(及眾多輕便的手動和自動定焦鏡群),自有一定市場(我現在就是這樣組合自己的Z系DX鏡群)。
Z50已吸引到我,唯一讓我再三思考的就是其下翻屏幕的設計不得我心,所以,Zfc我馬上沖過去購買,其實是借了Z50積下來的動能哈。。

如果說Z50只能賣給自己人(現有用家),Zfc就是面向世界了。。
詹姆斯摄影 wrote:
日子過得好快! Z50(恕刪)

無反相機我已經夠多台了,實在是沒必要再買APS-C這種不上不下的系統了,我現在強烈的考慮購入NIKON Z6 II,不知道這台相機能讓我滿意嗎?
身為z50用戶認為的缺點:
1.電池貴爆,而且續行不是很足
2. 雖然握持不錯,但手大的一點的人,小拇指會有點握不到的感覺(這個像偏見,手大選全片幅大一點機身就解決了),kit 16-50mm,我覺得難握,太小了,還是手掌托底座,拇指與食指中指去調節變焦環和手動對焦環。
3.鏡頭少,雖然很多人說,出了你會全買嗎,但之前Z DX才兩顆,是真的有點過少,搭全幅鏡頭又有點無法發揮實力,機身平價還是希望出一些平價一點的DX鏡頭使用。
4. 不能邊充電邊用
認為的優點:
1.價格讚,平輸我之前才買2.3w左右(Z DX 16-50 單鏡組)
2.身為新手會覺得這是一台各項充足的機子(各項都不差),譬如:LCD明亮、觀景窗更漂亮、菜單清晰、kit畫質好(光圈細,但邊緣到中心都還不錯)
3.app覺得超好用的

總的來說,用來提升原本只有手機拍照上面畫質的不足,是一台值得我帶出門的機器。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