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說是天空之鏡


能有此景象,是因為海浪剛好漫過沙洲。





等浪退去,海水仍漫留在沙洲上。

這時候沙洲上薄薄的水面反射稍為多雲的淡藍色天空,就成了天空之鏡。

後面的浪稍擾動,影響了畫面的一致性,但卻有不同的風情,一樣很美。

HOW IT WOKRS雜誌2021年4月號

在該期GLOBAL EYE專欄中特別介紹斑尾鷸的超長距離遷徙能力

斑尾鷸是以長距離遷徙聞名,它們會從阿拉斯加遷徙到紐西蘭,一般是說斑尾鷸遷徙萬里,但實際情形是怎麼樣?
2019年科學家在紐西蘭東南部的泰晤士河峽灣捕到一隻標識為”4BBRW”及其它19隻斑尾鷸,科學家在它們身上安裝了標識器。
這群斑尾鷸在11天內由阿拉斯加到達紐西蘭的奧克蘭附近海灣,全長1萬2854公里,4BBRW標號的斑尾鷸平均時速達到89公里。
4BBRW標識的這隻斑尾鷸腳上有2個藍色,一個紅色,及一個白色標識環。因為B就是藍色,R就是紅色,W就是白色。
斑尾鷸在紐西蘭毛利人的語言中稱之為「庫阿卡」(kuaka),是好運將至的意思。
4月14日在高雄汕尾拍到斑尾鷸





並記錄洗澡影片
由於想近距離在岸邊觀察到它們,特別在4月21日下午(因為順光)滿潮前到汕尾高屏溪邊。

我所使用的汕尾潮汐表,鳥友告知是大陸汕尾,但多年來我都是使用此表,發現頗為一致。

當時有個剛開始拍鳥的蔡先生在附近,我建議他和我在此等。

我個人認為斑尾鷸喜歡把長喙深入土裡覓食,潮濕的沙洲邊緣非常有機會。

蔡先生還是以他認為可能的地方去等,事實證明我猜對了,斑尾鷸確實喜歡這樣的環境覓食。
以影片說明斑尾鷸先飛到汕尾小媽祖廟前,然後繞飛回到高屏溪邊,最後降落我前面沙洲情形。
還好他看到我這個位置不錯,終於過來,在它們飛離前如願拍了幾張。







雖才開始拍鳥,蔡先生做了不少功課,這是他送我所整理的水鳥資料,分享給大家。

同時記錄4月21日這片沙洲所拍到的水鳥

和斑尾鷸一起飛來的太平洋金斑鴴



隨後飛來的反嘴鷸






蒙古沙鴴




鐵嘴沙鴴


東方環頸鴴

特別愛吵架的白鷺鷥






特別介紹翻石鷸,它的喙非常堅硬,可以鑿穿藤壺的外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