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由於在 2019.03.11 下午三點抵達籠罩在大霧中的清境民宿,整天的大霧無法執行梅西爾天體的拍攝計畫,車上行李箱滿滿的器材都是重裝備的拍攝深空天體配備(天文改機的 Nikon D610及相關器材)無用武之地,好在帶了輕裝備攝星儀及 SONY A7R2,在隔天凌晨四點到天亮有個空檔可以拍銀河縮時。詳細說明在這篇貼文:「清境民宿的銀河及雲海縮時影片」。
開始拍攝縮時前的試拍打開攝星儀的馬達同步追踪,嚐試拍了 60秒、73秒、 3分鐘、 5分21秒 四張預備用來後製,在 1:1 下,最多到 73 秒,星點沒有拖線,3分鐘、 5分21秒有拖線但不嚴重,但銀河的細節較多,尤其是 5分21秒這張使用 ISO 160 來拍攝,若用來後製,在雜訊可以容忍下,應該可以拉出更多的銀河細節。
攝星儀同步追踪曝光 5 分 21秒的銀河影像後製處理,銀河的細節儘量拉出來,並使用遮罩的方式來避免同時強化地景的光害,最後把四千兩百萬畫素的影像縮成原來的四分之一。 (由於曝光超過五分鐘,地景中的樹木模糊地很嚴重,但這不重要。而攝星儀的追踪精度在五分鐘長時間曝光下,星星無可避免還是會拖線,但若不以 1:1 來查看倒是看不出來。)

把攝星儀同步追踪曝光 1 分13秒的銀河影像以同樣的方法後製處理,使用遮罩的方式來避免同時強化地景的光害,再把四千兩百萬畫素的影像縮成原來的四分之一。這張影像可以看到地景裡台 14 路燈的光害有多嚴重。 (由於曝光只有一分多鐘,地景中的樹木還算清楚,而攝星儀的追踪精度在一分多鐘的曝光下,星星沒有拖線,即使 1:1 來查看也看不出來。)

檢討:
事後想想,如果能夠開啟攝星儀同步追踪至少曝光 1 分鐘以上,得到的銀河影像就可以非常精緻,然後關掉攝星儀追踪馬達,停一段時間,再開啟馬達,每拍攝一張就要手動開關一次,以這次為例,拍攝百張以上,山上很冷,使用攝星儀是不可能的,但.......
若是使用 iOptron CEM25-P 赤道儀配上筆電來控制就有這個可能,甚至單張曝光可以達到 5 分鐘以上星點也不會拖線,銀河細節更多。
不曉得有無這樣的程式可以達成這樣的操作(以單張曝光 5 分鐘為例):
- 赤道儀各項校正完後(先不開啟追踪),相機構好圖並定位(程式要記下目前赤道儀的位置)。
- 開啟赤道儀追踪並拍攝單張 5 分鐘 Raw 影像,關閉赤道儀追踪。
- 讓赤道儀再 GOTO 回到最初的構圖位置(因為曝光 5 分鐘,相機隨著赤道儀轉動,構圖已改變。)
- 重覆上述 2.-3.步驟直到天亮或設定的拍攝張數完成為止。
這樣得到的銀河 Raw 影像拿來製成縮時影片絕對令人驚艷的。
2019.03.15 補充
若有了這樣的功能,光圈小的廣角鏡頭也能用來拍銀河縮時( ISO 也不用拉高),屆時如Nikon AF-S Fisheye 8-15mm F3.5-4.5 E ED 也能派上用場。
如果沒有這樣的程式,大概就得自己寫程式來控制---傷腦筋啊!只好再說了。
(註:在大陸牧夫論壇的[iOptron艾頓光電]專版的這篇貼子,提到 iOptron 為方便各種軟件集成赤道儀驅動以及跨平台支持,特此開放赤道儀的RS-232口通信協議。2013年以後的赤道儀,全系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