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初會買單眼的理由,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只知道2017年年底,大概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在黑心公司上班,被神秘的病症纏繞,放假時受神祕的疾病困擾,出勤時又是無止盡的體力試煉,加上當時的上司天天都在言語霸凌。很痛苦也很難過。
而在聖誕節前夕,公司發放了年終獎金。僅只一個月。
那個時候的一個感想是:他媽的這樣的工作內容,每天都是超過身體負荷的重物、超時加班、早七晚八中間毫無休息,這樣的糞工作只有一個月?
那個時候,心底有一個聲音:我想要自由、我想要飛,我想要到不一樣的地方去!
這個從心底湧上的聲音,讓我有了一個莫名地衝動買下了人生第一台單眼Nikon D5300。
一切的故事就在一年前的今天。
所以想在這麼特別的時候選出這一年的我自認為的BEST10。
這個BEST10的選擇標準並不是照片本身的技巧或取景或構圖,而是對我來說有『指標性意義』,例如說技巧的進步、構圖或是其他新的經驗或感觸等。
照著時序排列:
01『路思義教堂』:人生第一個超廣角鏡頭『AF-P DX NIKKOR 10-20mm f/4.5-5.6G VR』(等效15-30mm),在這之前玩過魚眼但對超廣角的概念很不熟。直到這一張後,終於知道怎麼掌握超廣角。

02『賽馬』:人生第一次拍攝運動型題材,而且還是在台灣碰不太到的賽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

03『國泰CX531』:第一次覺得拍飛機這麼有感覺。除了這個角度是我認為飛機最美的角度外,同時這一台國泰CX531也是我返台必搭的飛機。
拍攝當下,有濃濃鄉愁味。

04『飛鳥』:人生第一次拿大砲打鳥(好吧我承認200-500mm在打鳥人的世界根本就是跟小牙籤。)拍攝到這張後,覺得最完美的畫面就是『簡單而不失意境』。
雖然偶爾我也能拍出這種感覺,但總覺得還離它很遠。

05『伊丹機場』:人生第一次計畫性的大型遠征。同時除了拍飛機外,也強調『畫面的故事性』,也大概是從這裡開始變得很喜歡追求畫面的故事性。

06『低動態範圍』:這一張是在台中車站一隅拍攝的。那一次回台我拍了很多照片,並且嘗試使用『低動態範圍』(有興趣可參閱本站《低動態範圍後製風格》)的後製方法,效果卓越。也是我自行研究後的一個技能,雖然現在變得比較不常用。

07『夕陽新特麗亞』:新特麗亞,是中部國際機場centrair的中文(官方指定),這一張照片的畫面,雲、夕陽以及飛機的起飛時間、位置都是經過自己的經驗推論出來的結果。就某方面來講是技術面、觀念面的一個突破。

08『名古屋夜景』:這張照片我猜即使在日本人能拍出來的也不多。因為這張拍攝時需要羞恥心MAX


那陣子很熱衷拍夜景,然後拍了一陣子後就決定一定要在搬離名古屋前拍出這個cut,以結果來說還算滿意。

09『東山動物園夜景』:『如詩如畫』,除了前期拍攝,後期的修飾也是將這個cut表現得更好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這之前我壓根不會用局部修圖,都是全圖修,而在這之後終於會靈活運用局部修圖技巧。

10『楓葉』:在年尾拍出最後一張『簡單而不失意境』的照片。雖然有一點小小的移焦,但這張依舊是我目前的最愛,我的電腦桌面也還是用這張照片。

人生苦短,生命可貴。
每一年的結束又是一年的開始。廢話。
但是一年之中,總希望著自己能有一些些什麼不一樣的改變,人最怕的是什麼都不變,不進則退。
從什麼都不懂,到漸漸地拍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這樣的一個過程總是有一點成就感的,即便在過程中很痛苦,吐不出東西、絞盡腦汁,毀了很多照片、拍夜景被風鬧等等。但這些事情的經驗,促使了一張張不平凡相片的出現。
試著想想:這一年之中,有了什麼改變?不一定是相片,可以是心靈上的、情感上的,自己有什麼樣的成長呢?
期許自己:『明年我希望買得起D850』,每年都覺得自己很窮好像也滿悲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