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用Nikon AF Micro-Nikkor 200mm f/4D IF-ED 拍照

這一篇純粹是對Nikon 200微的個人分享,
在01上,也曾有人以此鏡為名蓋大樓,
但幾年下來,樓層昇高的十分緩慢,
先再來個舊磚新拋,
這一篇的開始,
想簡單的前面單純就是文字,
後面就單純就是影像;

如果有攝友也願意回應分享,
我也會和大家交流,
當年紀漸長,越來越少拍照時,
用鍵盤來回味美好的過去吧!!

我所有的微距鏡中,最喜歡的一顆是 ,
Nikon AF Micro-Nikkor 105mm f/2.8D
但是最能讓我反覆玩味,磨練耐性的是已經停產的200微。

Nikon AF Micro-Nikkor 200mm f/4D IF-ED是尼康以高銳利稱著的鏡頭之一
也是目前Nikon能用的Micro/Macro 鏡中最長焦的一顆。
這一顆鏡頭
在”非微距範圍”,具備恒定光圈性能,最大光圈 F4 最小光圈F32
12°20′的視角
50cm的最短對焦距離
1:1的放大倍率
濾鏡環尺寸62mm
鏡頭最大直徑76mm,不含遮光罩鏡長193mm
小小的體積下,卻有1190g重量。
原廠遮光罩HN-30質感材質相當好,在上方有光源複雜時,在數位攝影上,減少光斑,眩光對畫質造成的影響。

在非微距範圍F4-F32間的表現,我個人認為是無可挑剔,
在微距範圍,短對焦距離時, 光圈範圍從 4.5 到 42,大於 F30 時的光圈,應該是舊設計,畫質是有明顯程度的下降

我個人會使用它的拍攝主題

(1)長焦風景攝影,如溪水、海水、晨昏、夜拍。
(2)退在0.5~3米,拍些主題類似蟲,花,大小的題材。
(3)少量的側拍人物、建築、物品。

當時想買的原因很簡單,想買一支長焦生態攝影用微距鏡,
當年心中名單只三支
(1)Nikon 200 Micro F4D
(2)TAMRON SP AF 180mm F/3.5 Di LD MACRO
(3)Sigma 180 Macro F3.5 APO

後來,想說就逐月固定存買鏡頭錢4000塊,存到48000時再來決定要買那一支拍蟲鏡頭。

但存半年後同時也在鏡頭二手交換市場誠徵二手良品。

手上的這隻鏡頭理論上出廠年份應該是1999年以前,在2009年4月1日,由一位喜歡我在攝影論壇上分享關於昆蟲與風景拍攝的前輩,在我在二手市場誠徵這一顆鏡頭時時,主動給我電話,直接報價給我,當時還在上班時間,我身上現金與報價還差2000塊,也誠實的跟這位前輩告知,能否等我下週領薪後再面交;

這位前輩在電話中答應我,過約10分鐘後,他又再次來電,說差2000沒關係,可直接降價賣給我,我真的誠意想買,他馬上開車到我公司門口跟我面交,我馬上就開心的接受了。

那位爽朗的前輩60多歲快70,開一台LandRover,後車廂好大一組攝影箱,說幾年前退休後,想玩鳥類、風景、旅遊、晨昏四個主題的攝影,就直接去博愛路鴻昌,直把店裡所有Nikon的鏡頭型號,都買下來,數位機身帶了兩台,家中也有幾台Ftype機身,就這樣在退休後,世界各地旅遊,與學攝影,幾年下來,喜歡的鏡頭就只有幾顆,其他鏡頭沒用實在可惜,當年看我六年來分享昆蟲風景的影像,知我很熱愛業餘昆蟲與風景攝影,想我一定會好好的用它,就賣給我這個緣人,那天在他的車上聊了快一小時,我那天有了一顆狀況極佳的好鏡頭,價錢更是佛心,是當年儘存為數不多新鏡一半的價格。

擁有它9年多來,雖拍的不多,但是每一次拍攝都幾乎拍到拿不動時才踏上回家路,除風景照外,其實大部份我都是手持居多,含閃燈,支撐架,機身,鏡頭攝影包,腳架,坦白說用這一組拍昆蟲攀爬在林木間,還真不輕鬆。

當年每週末兩天,在山溪間拍玩賞景觀蟲,身上就帶AF-S 10-24mm,AF 35mm F2D,AF 200F4D,一閃一腳架,用這一組拍兩天下來,一般都會瘦個3~4kg。

雖然曾因拍蟲重摔,不良於行半年多,復健完後,還是對此樂此不疲。

後來換了工作,有了小孩,攝影器材大都閒置。
一般帶個單機身配標頭,閃燈,就只想拍小孩,
留下她成長的每一刻。

平常帶小娃在鄉下認識昆蟲時,
她好愛帶著我給她的昆蟲書,邊看邊翻書亂講,
上個月,寶貝說想要去看大鳳蝶(她才三歲多說出並知道”鳳蝶”真是讓我開心),
就安排時間一家人去富源蝴蝶谷。

那一天,我再次決定用200微來拍蟲給寶貝看,
(但後來發現帶小孩還是用70-300VR最實際,給三歲多小孩使用起來,比較容易讓她找到昆蟲,200定焦對小娃就太難了。)
回來整理影像時,突然想看以前用200微拍的影像,
每天花2個小時去分類時,兩週下來,
發現大部份約兩萬多張都是用D80拍的,
其它四台機身只有拍約一千多個圖檔,
越拍越少,真是感慨呀!!

以下就是圖片,就先不多說了。






























































































以上影像都是以Nikon AF 200mm F4D Micro拍攝。
2018-06-06 10: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200
沒有這管,但手頭全定焦鏡頭,很能體會好鏡頭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和滿足。
and512 wrote:
這一篇純粹是對Nikon...(恕刪)
感謝分享
新手很難想像200mm能涵蓋如此多元的場景
與您爽朗的前輩一樣退休後才開始學用DSLR數位攝影
與您三歲寶貝一樣開始學用70-300VR
也是二手市場買來的
請問這管鏡頭的變焦內筒很鬆動
不論是70端或伸出最長的300端 輕輕搖動就有很大的碰撞聲
不知是否正常?

以上二圖人面蜘蛛的背面與腹部皆是D750+70~300VR+內閃拍攝
200mm f4D micro 是顆好鏡頭。無論是在底片及數位時代都是~
分享一下今天拍的荷花 DF + 200MM F4D micro


and512 wrote:
(2)TAMRON SP AF 180mm F/3.5 Di LD MACRO


這管以慢出名...

and512 wrote:
我那天有了一顆狀況極佳的好鏡頭,價錢更是佛心,是當年儘存為數不多新鏡一半的價格。

當年玖華報價四萬~四萬四左右
兩萬~兩萬二真的是佛心價了...
Homei's wrote:
感謝分享新手很難想...(恕刪)

70-300VR我是買泰國產的水貨新鏡,
當年剛看完西平英生的新鏡評測,就立馬去買,
用了10年以上吧?在D80 D3s上時,性能就好的很。
畫質有一定水準,當然跟定焦是沒的比。
聽你一說,我剛特別搖了十幾下,
廣角端到望遠端都有輕微的聲音,
剛在D300上對焦還是很猛,
給小朋友去動物園當望遠鏡很好上手的。


0931779549 wrote:
這管以慢出名......(恕刪)

200微拍蟲,以手動為主,其它主題才會切到A。
用AF 玩200微 其實在D80上,
是超慢的拉風箱對焦,我相信比慢應該也不輸SP180。

就算用limit,框在可對焦陷阱區,拍大自然的蟲,
真的是自搞....
我上面分享的移動昆蟲,都是手動對焦,
只是拍一張,最少要用對方法,找到物種習性。

控制對焦環等銳利焦點的出現一刻,

往往一次按快門要等個十來分鐘
我曾在劍南丘陵坡道,拍蠅類,
等一次快門等了一小時多,
專心到一個阿伯在我背後很久都不知,
在我背後小聲問我在拍啥?的時候,
嚇的我汗水都吸到鼻腔嗆到。

拍食蚜蠅或長喙天蛾,是很好的練習,
這兩個蟲種,移動都很有規率性,
覓食也都是會區域停留。
生哥用Canon機身 + S180也幾乎都是手動對焦。

這一管,用AF-C 3D 在D500上就比在D80猛多了,
但是也相對超耗電,
我現在如果200微拍攝相對近拍的主題,
我會用AF-S 300F4D,
300 F2.8G拍蟲,其實相對不討好。
先給前輩一個大大的讚!!

原本就有 D版的百微,看到這支老鏡的發色,不愧是NIKON的銘鏡!!
"直出無後製"
對我來說是個文字包袱。

我拍照,
最想先拍出視覺所見的顏色,
這一點Nikon的AWB做的並不好。
因為Nikon,我必須要手動白平衡。

但我也想拍出不同的顏色風格,
機身的參數調整,使用黑卡,漸層鏡,
或事後即時使用機身後製,電腦後製,
我都會玩玩。

我這篇分享的照片,後製大概兩三張吧,
其餘的是JPEG直出,上傳到Flickr,
再連到01來,其實認真看,最後到01來時,
畫質跟顏色就有所折損了。

我尊敬堅持不後製的攝影人;
但我玩業餘,不求出名,也沒靠這賺錢,
我認為後製是攝影娛樂的一部份。




其實在數位機身上調整色彩設定時,
就是在製造攝影者想傳達的顏色。









擁有此鏡約有20年的時間,主要用於拍花,越小的花背景愈美,2盞﹝有需要時用3盞﹞閃燈離機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