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Nikon Df] 短期上手體驗分享





會有這篇的產生,真是純屬意外(笑),趁著論文告一段落,小休息的這段時間,來寫點休閒文章








首先,當然不可能是我換相機啦,這篇也不是什麼開箱文,也不是評測文,頂多就算是個體驗文

主要是多年的老同學雷先生打算來中國大陸開發新市場(?),所以我們短期間又成了室友

當然最大的好處就是多了很多器材可以把玩啦(灑花)

這篇Nikon Df的體驗文也就這樣誕生了




這次的體驗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使用Nikon AF 85mm f1.4 D,這管算是老鏡的中長焦鏡,本來雷先生也有借我慣用焦段的鑽石廣角Nikon AF 20-35 f2.8 D,不過為圖新鮮感,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用85mm這管




起初Nikon Df剛發表的時候,老實說真是被我罵到臭頭(笑),沒辦法,這台相機外觀實在是太三八了

黑機還算洗練,銀機真是三八到一個境界,我先說說三八所謂何事?







基本上Nikon Df的外觀到操作方式,大體上是完全復古的狀態,也就是追朔到了以前FM的時代

然而這個復古卻古了一半,機頂的部分完全復古,機背則是現代Nikon機身的經典設計

這讓很多轉盤產生互相衝突的設計,也就是說如果你用復古的那些轉盤,那你的雙轉盤基本上就是廢掉了

如果你用雙轉盤的話,那你大可以不用Df,因為用起來跟其他Nikon的相機沒什麼太大的不同

握感還更差

而這些眾多的轉盤當中,讓我覺得最無奈的就是ISO轉盤

ISO是曝光三角洲當中最少變動的數值,但是使用頻率還是不低

尤其在室內外穿梭,或是在面光逆光陰影間,ISO值都很容易變動,所以他把這個轉盤完全復古的設計在左肩上是完全不合理的
更何況要轉動還需要按釋放紐

以前的底片機,一次就是用一種底片,ASA(ISO)值並不太會變動,所以放在左肩上還算合理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變動ISO幾乎是家常便飯

這樣意味著,我每次要改動ISO,就必須放下相機,兩隻手抓穩轉動這個轉盤,才能繼續拍

再加上當時的規格跟價格,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所以這台相機我大概就是笑笑

覺得這輩子跟我應該不會有太多的緣分,萬萬沒想到現在就在我手上了(笑)

以前家中有一台父親留下來的Nikon FM,本來想說在Df身上會不會找到什麼相似的感覺

結論是...完全沒有,無論操作上重量上還是握持桿上,感覺還是完全不一樣

所以這個復古設計大概就是純套外觀而已了




好啦,壞的講完了,我想很多Nikon甚至Df的用家大概要罵人了(哈哈),這個用相機嘛,本來就很主觀,再來說說這段時間的使用體驗

我拿起Df拍下第一張照片的時候,就是一個感嘆,真是Nikon的畫面

馬上時空回想起以錢用D300s的時光,雖然很多人都說Df的發色有變,但實際上還是一個系統的

AF系統雖然集中,但用起來其實很不錯,比印象中的D610好很多,感覺上跟D610並不是一樣的AF系統

操作上....ISO轉盤的部分我還是很不滿,不過其他的部分倒沒那麼難以忍受

尤其是光圈環的操作很直覺,很好操作

雙轉盤的部分,就是個擺設,從頭到尾都沒有使用到

OVF的部分,很明亮

最值得讚上的是"拍攝的流暢度",Df拍攝的流暢度很好,那是一種快門按下去然後獵取之後

馬上開始狩獵下一張這中間的感覺,不愧對他當時的宣傳標語,純粹的攝影

這種流暢度會讓你讓螢幕也變成擺設 (笑),因為你自然而然的就會讓相機一直舉著

像狙擊一樣的一直拍攝下去,除了被該死的ISO轉盤打斷之外....

快門的部分很輕柔,不過對於被五軸寵壞的我來說...安全快門還是有點高

但這不算是問題,整體而言印像有提升不少

其餘的部分就像一般的全幅DSLR該有的表現,不管優缺點都差不多

畫質尤其是純淨度的部分,讓人很滿意

以上大概就是這次的使用心得了

再來看看照片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以上就是試用Df期間拍的照片

整體來說雖然沒太多驚喜之處,但相處下來也還算愉悅

尤其是回到以前用DSLR的日子

這次就先到這啦

這是我的Flickr相簿

部落格連結就礙於版規就不貼啦 大家可以從右下角的簽名檔找到

2015-10-21 19:36 發佈

raempire3000 wrote:
會有這篇的產生,真...(恕刪)


建議樓主啟動Auto-ISO,配合M模式,爽爽的,這樣就不用動那ISO轉盤了。。

怕這樣上閃燈不好用?
可以利用『用家選單』,設定A是Auto-ISO,B是不啟用AUto-ISO(及其他相應調整。。
轉換也就進入菜單點一下而矣。。

下圖配合老手動鏡頭Auto-S 55/1.2,ISO變化也頗大的,但是,我還是只需要專注做『狙擊』對焦就可以了哦。。






raempire3000 wrote:
會有這篇的產生,真...(恕刪)


~~美拍,,,raempire3000大不論是用哪一家的器材,,,構圖取景用光,,皆屬上乘

感謝分享
我不是在星巴克喝咖啡,就是在前往星巴克的路上^^,來一杯.小星星吧^^V

raempire3000 wrote:
多年的老同學雷先生...(恕刪)

雷小少大大嗎? 但您的ID 也是 ra... ?
管他的,有神就拜

irontheone wrote:
建議樓主啟動Auto...(恕刪)


原來訣竅是自動ISO!!!!

也是啦 開了自動ISO 才能好好利用Df強大的ISO能力

平常用EM1用習慣了XDD 對ISO太謹慎

多謝建議




小蘋果1001 wrote:
~~美拍,,,raempire3000...(恕刪)


感謝賞圖啊XD

許久沒用Nikon系統了 的確有點懷舊(?)




打鐵匠 wrote:
雷小少大大嗎? 但您...(恕刪)


被打鐵大這樣一分析 我都冒冷汗了 哈哈

是雷少沒錯啊 我跟他是碩士班同學

器材也是借他的來用 哈哈哈

我要澄清一下他的雷是Ray

我的是ra取自埃及神話的太陽神 XDDD

感謝賞圖啊

石英透鏡 攝影Blog http://quartzlens.blogspot.com/
raempire3000 wrote:
原來訣竅是自動ISO...(恕刪)


我目前是習慣設定成M模式+Auto-ISO,上限是ISO 12800,最慢快門設定成1/60秒(因為用得最多是50和55mm兩支手動鏡。)。。。

而我在操作經驗中,利用了泥坑發展得非常良好的Auto-ISO模式,反過來可以利用快門速度+光圈去控制ISO這個唯一的變數。。
也就是,當我認為ISO不能太高,以畫質作為優先選項時,例如不能超過ISO 1600,我就盡量利用降低快門速度和加大光圈去達到降ISO的目的。
估計這個跟很多人的認知有相反的地方,但實際上是很好玩的。。

PS。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組合中,還是可以使用『曝光補償』的,而當施加曝光補償時,變數也就變成是ISO值,而不是大家慣常認知的快門速度或者是光圈值。
irontheone wrote:
我目前是習慣設定成M模式+Auto-ISO(恕刪)


我的設定基本上也和 irontheone 大相去不遠
只是差別在光線條件還不錯的地方我多半是使用 A模式搭配 Auto-ISO
而光線條件差、或是限制較多的拍攝場合則是使用 M模式搭配 Auto-ISO

不可諱言當初會下手 Df 多半有些外貌協會的因素在
不過可以搭配老鏡使用不需磨屁屁、對酷愛使用手動老鏡我來說其實真的是一大福音

當然外型上也很難找到比 Df 更搭老鏡的機身了

另外還有一點不能不提的是、使用 Df "偷拍/盲拍"真的方便很多
(並不是要拿來犯罪用啦,很多時候只是想獵取到最真實的一面)
首先是他底片機的外型就讓許多人對它的戒心相對不高
機頂轉輪可以搞定所有設定也讓我在盲拍前的調整動作看起來就只像是無聊在玩玩相機般無害
最後再搭配靜音快門使用簡直就是神不知鬼不覺...



像是上圖這張照片、就是我在環球影城排隊時相機掛在胸前盲拍而成
要是不用盲拍的方式、一把相機拿起來對焦就幾乎可以確認小朋友的動作絕對沒這麼自然了

樓主提到的機身把手過淺造成握持感不佳的確沒錯、尤其對手不算小還有手汗困擾的我來說
不過我個人是透過使用半機身皮套的方式解決

另外我自己之前使用 D90 時就幾乎從未用過機頂閃燈、也從不會另帶外閃
(基本上就是完全沒在用閃光燈就是了...)
把閃光燈拿掉、高ISO能力值爆表的 Df 完完全全就是我的菜啊~

irontheone wrote:
建議樓主啟動Auto...(恕刪)


iron 大大~
看到您浮出檯面上了!!! 可以麻煩您私訊給我您在港版上df的討論串網址嗎?謝謝^^
雖然字意很難看的懂~ 但可以看到更多人分享df拍攝的照片^^

Lin... wrote:
iron 大大~看...(恕刪)


Df討論串

連接奉上,謝謝欣賞。。
raempire3000 wrote:
會有這篇的產生,真...(恕刪)

原來你跟雷少是同學
難怪去拍的地點很類似: 許舍、上海等
連部分的使用器材都雷同

Nikon 的機器我不熟
不敢置一詞
不過這裡面的照片
我特別喜歡的有:
#1, #3, #6, #10, #11, #13, #15

#13 這張不知道現場的狀況是否有機會
把屋頂的柚子皮也落在準焦的範圍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