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也是從剛買相機的五六年前就開始成為01的常客,
不過功力不夠一直沒有敢在大家面前獻醜,
這是我第一次po文,
傷眼的話請勿見怪。
我的裝備基本上就是D700+Nikkor 24-120 F4 ,
跑RAW從LR出圖。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
京都大雪篇。
------------------

2015年1月1日,
剛跨完年隔天一早,
天氣十分晴朗,
想說就遵循日本人的習俗,
去了下鴨神社去新年參拜,
抽到一張心想事成的大吉籤,
回家的路上就開始下起了雪,
而且月下月大,
迎來的是一場京都睽違六十一年來的大雪。
原本京都一個冬天頂多下兩三次雪,
就算下雪也不一定會積雪,
積雪也不會太多,
隔天中午就會融化。
但今年天氣異常,
竟然早在12/18就積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原本還在感嘆那一天沒有好好地拍照的我,
一直祈禱老天至少在這冬天再給我一次機會,
這次一定會好好把握的。
結果沒想到卻收到老天爺的新年大禮。

元旦那天的雪不是普通的大,
12/18第一次積雪的時候,
可是下了一個晚上才積了薄薄的一層雪。
而元旦那天才下一個多小時就已經跟初雪的時候差不多厚了,
晚上的時候我自己隨便量了一下附近的汽車頂上的積雪,
竟然達到16公分左右。
那天我參拜完回家後,
就一直盯著窗外的積雪情況,
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就知道是時候該出動了,
迅速穿起我的登山外套,
手套、毛帽全副武裝,
殺到離祇園最近的地鐵東山站,
去拍攝我妄想已久的八坂之塔雪化妝。

我出地鐵站後,
一路沿著白川往知恩院的方向走,
大雪是已經到會掩蓋視線的程度了。
因此,
路上的行人和車輛明顯地少了許多。

積雪的小巷。

知恩院前的路上,
碰上兩個拉著人力車的大哥,
正在怨嘆沒有半個人,
這種天氣還是要繼續奮鬥,
真是辛苦了。

走到円山公園的時候,
看到這些瞄準元旦人潮的攤販,
陷入一片雪白之中,
應該是始料未及,
因為京都並不是這麼會下大雪的。
而且帳棚上的積雪不清掉的話,
很快就會支撐不住而塌下來了。


円山公園水池的部份,
望過去也變得一片雪白,
和印象中的樣貌完全不一樣。

從円山公園龍馬像的後面往二年坂的路上,
經過這長樂寺,
看到這位明明已經待在雪中許久的仁兄,
不知為何突然奔跑起來。

終於到達想要拍攝的地點,
在高台寺那邊的停車場,
往八坂之塔方向拍去。

積雪量多到小孩們都開心地就地堆起雪人。

一直想拍的八坂之塔雪景,
當天因為大雪而出來拍照的人也不少,
這個點因為有名,
所以聚集了很多人。
甚至還有人架起了腳架,
不過因為這裡是狹窄的巷子,
一架下去實在會造成別人不便,
我則是蹲在他的腳架前,
趕快拍一拍就讓位給別人了。


因為那天下起雪大概是下午一點左右的事情了,
我到達東山那邊大概是三點左右,
一路走邊走邊拍到清水寺天也就黑了。
元旦這雪下的真的不是普通的大,
那一天我的遮光罩裡面竟然積雪,
而且是積雪積到會遮到照片一大角的程度,
我有幾張照片就是因為遮光罩積雪而報廢。
手上拿著雨傘,
會越撐越重,
沒有隔一會抖一下,
還真的會拿不住。
許多有備而來的攝影愛好者,
都有對相機做保護措施,
例如塑膠套之類的。
我因為沒遇過這種情況,
也沒想那多,
就以和平常一樣的狀態拍攝。
結果拍了一陣子之後,
雪融化搞得整台都是水。
還好倒是沒有起霧,
起霧則是隔天才發生的悲劇了。
-----------

隔天我出門來到加茂川的時候大概才六點半左右,
天才矇矇亮,
一路走過來的路燈都還亮著,
路上沒有半個人。
而柏油路上因為汽車壓過的關係,
有很多雪都變成冰了,
踩起來就像在走碎石子路一樣,
在一片寂靜中特別的吵。
而照片中出雲路橋上的那些人都是等著想要拍日出的人。

一走到加茂川看見大文字山後面出現日出火燒的色光,
心想這下要出景了。
就如同新聞所說的,
其實一大早起來拍照的人不少,
而且非常幸運地是又遇到日出出景,
整個火紅的顏色倒映在河水上,
配上這六十年等級的雪景,
實在難得。

一大早就出來溜狗的人,
以及背後稍微被雲霧遮蓋的山峰,
是一直很想拍攝的主題,
沒想到兩個結合在一起,
還送雪景,
實在是新年大放送。

加茂川的樣貌和平常截然不同。

下雪好像對麻雀們沒有任何影響,
一大早就跑出來玩雪了。
那天我沿著加茂川一路往北,
也就是植物園的方向走,
想要去拍一棵我想當做四季主題的樹。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沿路走過去拍的照片,
越拍越白,
而且不管怎麼調整都沒辦法。
結果發現竟然是起霧了,
雖然說太陽升起來陽光普照,
溫度可能上升了一點,
但是溫差完全不大,
沒有理由在這時候起霧啊。
而我是第一次遇到起霧的狀況,
想說也許過一陣子就會好了吧,
就收起相機,
往我的下一個目的地東寺去。

結果沒想到到達東寺的時候,
面對藍天白雪的情景,
竟然只能拿手機出來拍,
因為霧很頑固,
一點也沒退。
而且因為那個霧,
搞得我連下午的行程都泡湯。
還好晚上又補充了不少的雪,
我只好隔天在跑一趟。

不過隔天早上的天候狀況就沒有1月2日的時候來得好了,
雲比較多一點,
而且還遮住了太陽。

後來又到了最近很喜歡的醍醐寺去,
雖然湖面都結冰了,
沒辦法拍到倒影。
我自己是覺得如果還能有倒影的話,
這以的雪景實在不輸給金閣寺。
結果接下來一直到1月4日,
京都都是呈現著有積雪的面貌,
這幾天我也跑了不少地方去拍攝這珍貴的雪景。
而因為這是睽違六十一年的大雪,
是有話題性的一個新聞點。
富士電視台的晨間情報節目從推特上找到了我的照片,
因為他們想要做一個報導這次因為京都罕見的大雪,
大家紛紛拿起相機出來拍照的主題,
選出在推特上當時投稿幾張比較優秀的作品要在電視上介紹給大家。
一向冷靜的我大概很久沒有這樣興奮的感覺了,
隔天早上 我延續從跨年以來的異常作息,
大概五點多就醒來了,
也是精神很好的那種感覺,
於是就弄點麻油麵線當早餐,
邊吃邊等。
七點多果然出現在電視上,
而且還被選了兩張,
雖然我有錄影起來,
但是因為我的電視錄影有加密,
硬碟沒辦法從電腦讀出來,
所以就沒辦法讓大家看了。
實在是不枉費我走到腳背發炎拍下這些照片,
雖然一月二日那天下午因為鏡頭起霧全部報廢就是了。


最後附上翻拍電視的截圖。
覺得自己實在很幸運,
很多人也許來京都住了好幾年都不一定能看到的雪景。
我在京都留學一年就能見到這樣的美景,
實在要感謝老天爺啊~
最近正好在整理來京都一年所拍攝的系列照片,
正好冬天的部份有這個六十一年級大雪的部份,
因為很難得,
所以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謝謝觀賞

九條通某處
----------------------------------------------
1/18追加
沒想到大家這麼捧場,
果然台灣還是有人情味的啊~~

有大大說想要再多看一點,
小弟就斗膽再傳一些照片上來。
追加的部份是元旦那天拍的其他照片,
只是因為是一開始沒選的照片,
可能會讓大家失望。
路線回到我拍人力車的那一張開始。

知恩院前過了知恩院的新門後,
就會到達知恩院道,
這張照片就是從知恩院新門內往知恩院的方向照去。


這條路上有很多小寺院,
是不是每個都能參觀我就不知道了。

裡面也有京都華頂大學的校舍,
這是某棟校舍門口的石獅子,
在大雪中依然堅挺不拔

知恩院正門前的人行道上的松樹。

我沒有進去知恩院,
因為當時時間不早,
我一直掛念著我的八坂之塔,
所以直接往円山公園的方向前進。
從知恩院正門這邊往円山公園去的時候會經過一個門,
每次穿過那個門後,
都會看見這家店。
我很喜歡他的建築、圍籬和樹搭配起來的感覺,
下了雪就更有味道了。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大概是下午四點六分左右,
下午大概一點左右開始下雪,
從它背上背負的那些雪就能看得出來短短三小時左右下的雪量。
而且從下雪到要積雪,
還會先融掉很多的雪才會開始積雪。

穿過円山公園,
經過大谷祖廟的門,
門內的這個建築我不知道它的確切名稱,
但是很像一座小小的城,
配上旁邊的松樹,
忍不住拍了一張。
接下來就一路走到了祇園閣。

祇園閣是一座看起來風格就很西洋化的的塔型建築,
也有人稱之為銅閣寺。
一般是不開放參觀,
但是去年夏天的時候曾經有特別公開過,
那時候我有進去參觀過。
裡面基本上是禁止拍照的,
所以我也就沒留下什麼照片,
但是塔內也是採用很西洋風格的裝飾,
色彩鮮豔的壁畫和西式的燈飾,
登頂後可以一望祇園地區。
ps.大盜石川五右衛門的墓也在這裡。

接著爬上高台寺的停車場,
超巨大的靈山觀音都快要看不見了。

雪中的小巷。


其實人還不少,
畢竟這裡是超人氣觀光景點,
加上元旦基本上就是日本的新年初一,
原本就計畫來參拜的人也很多。
左下角拿水桶的大哥就是正在進行灑鹽作業,
讓人比較好走。
不過雪太大對拍照其實影響還滿大的,
下太密集就會變得太雜亂的感覺。


我到清水寺的時候已經天黑了,
沒有光的地方根本沒辦法拍。
不過還好這超人氣觀光勝地晚上還有打燈,
所以就勉強還能繼續逛下去。
不過失敗率提高不少,
因為雪和雜點混在一起,
得到的照片品質會看起來很差,
所以天黑後的照片就比較少了。

天黑後的二三年坂那邊的樓梯。

原路從高台寺下來,
三面大黑天的門口。
雖然後來有走到八坂神社去看一看,
因為太黑沒拍幾張就是了。

以上是元旦大雪的追加,
再次謝謝欣賞。
如果對我的作品有興趣的話歡迎來我的Flickr看看
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taikoubou196/
另外這裡有我來京都一整年心路歷程的相片集,
流轉
文很長,
不過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