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全幅跟的APS-C差異

所以即使APS-C機即使畫質上沒有全幅機來的好可是應該可以用鏡頭來補強很多是正確的嗎?因為我看全幅的差別好像是夜拍比較強而且畫質更清晰!可是d5300去掉低通應該也不差吧?
那請問新手如果一次到位上全幅是否比較好?因為我看sony a7全片幅不太會輸給d700的樣子價錢上55000就有了!
2013-11-27 1:33 發佈

sweetjanes wrote:
所以即使片幅機即使畫...(恕刪)

這樣說的好像科技一樣。

實際上,這個問題從以前是這樣。

片福大的意義是什麼?

也就是同樣畫面,大片幅是投影在上面就是較大一個畫面,本身當然細節壓縮較小。

也等於小片幅比較同樣一個地方是要把局部放大再放大才能一樣大。




當然大片福也會有缺點,就是同樣畫面,大片幅就是使用較長焦距鏡頭。


像大型相機4X5"要拍攝廣角,是要拿150mm鏡頭來拍。
150mm廣角畫面
光圈往往要縮到像F32 F64等小光圈。





現在全幅是所謂35mm系統,其實是小片幅系統,是LEICA做玩具相機,拿35mm電影底片開始,在於本身輕便方便攜帶與人文拍攝。



並不是什麼夜拍好,那個只是數位感光元件演化過程產生小片幅畫素密度進展比較快,也只有35mm系統會這樣,因為數位元件越大的熱量產生越高,本身背景熱雜訊是越高,所以並沒有小片幅那樣有高ISO影像品質那樣。












sweetjanes wrote:
所以即使片幅機即使畫...(恕刪)

請正名好嗎..不要再片幅機了,那叫APS-C

片幅是指感光器大小的稱呼,如m4/3片幅、APS-H片幅等

diffusionless wrote:
像大型相機4X5"要拍攝廣角,是要拿150mm鏡頭來拍。
150mm廣角畫面...(恕刪)


哇 你提供的這張大片福 常教廣角的照片看起來跟一班照片實在完全不一樣耶
好特殊
感覺看哪裡都是焦點的感覺...沒辦法形容

okass8328 wrote:
請正名好嗎..不要再...(恕刪)




135是全片幅,那PENTAX 645D不知要叫什麼?
過去底片時代除了135跟120,還有4X5

jason360 wrote:
哇 你提供的這張大...(恕刪)

那個是這顆Schneider 150mm f/5.6 Apo-Symmar

這顆新品大約3萬多塊台幣。

也就是大型相機本身其實不是很貴,像是中片幅相機也是類似。


一顆contax 645 120mm f/4 apo-makro planar
現在大約2萬多就可以買到。

只是後面成本比較高。
Peniz Chang wrote:
135是全片幅,那PENTAX 645D不知要叫什麼?

應該是底片時代, 用135膠卷的機子中, 有半格機, 它只用了傳統135相機的一半 -- 半片幅.

為了方區別只用半格135膠卷的機子, 所以才有所謂的 全格機 這種字眼出現. Full Frame, 滿片幅 (用滿135膠卷的片幅) 的機種.

在廣告上, "全" 當然比 "滿" 誘人的多. 當然要把 full 譯成 "全" 才行.

全片幅! 你看, 多有氣勢!

在商場上, 打死也不可以用 大片幅,中片幅 玩家口中的 "小片幅" 來稱 135 .. 那會把客戶給嚇跑光光...


其實, 用同樣一型的膠卷 的機子, 才有 全,半 片幅機 之分..

用不同型的膠卷, 那 全,半 這些字, 就沒有的區分機型的意義了. 直接用 使用膠卷的品名 120,135,APS,110 ..., 來表示就好了..


diffusionless wrote:

這樣說的好像科技一樣。

實際上,這


以前片幅大有低放大率的優點,不過這條定律在數位上是不成立了。
數位的撥放媒體是電視,即始是最新的4k,也只要800萬相素就填滿,即使電視尺寸變大,解析度並沒有因此提高,m43拍的看起來也跟135差不多。
數位上片幅大得到的是雜訊比較低,畫質比較乾淨,但是如果輸出尺寸不够大,其實也沒差那麼多。
jasonli wrote:
以前片幅大有低放大率...(恕刪)


只要你是放到同一大小來看,原始片幅大的就還是有優勢
因為放大率就是比較低

沒有優勢的是固定放大比例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jason360 wrote:
感覺看哪裡都是焦點的感覺...沒辦法形容


那是靠著移軸來達成的全景深效果 ,大型相機多半有此功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