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卸下外箱後的樣子,隨鏡盒還附贈TOKO UV保護鏡、大吹球加拭鏡筆組、8合1數位清潔組


拆開鏡盒,內部的填塞座也是用紙板做的,這較以往用合成塑膠座的方式顯得更環保了些,另外所附的19種語言說明書則是感覺好厚,其實中文內容也只有10個Page而已!

18-300mm在18mm時候的立姿,感覺比18-200mm肥了一圈,和我現有的17-55mm幾乎一樣胖!

18-300mm在300mm時候的立姿

鏡頭最短時候的比較照,左為18-300mm,右為18-200mm

鏡頭最長時候的比較照,左為18-300mm,右為18-200mm

由上俯瞰兩者的鏡面大小,18-300mm為77mm直徑的濾鏡接口,18-200則為72mm直徑的濾鏡接口,感覺看起差很多!


最長時各自套上蓮花遮罩的樣貌


最短時各自套上遮光罩的樣貌

最右邊加上17-55mm的比較圖

把17-55mm換來最左邊看看,這是沒有套遮光罩時各管焦距最短時的比較,這時候17-55mm還高於中間的18-300mm

這是沒有套遮光罩時各管焦距最長時的比較,這時候17-55mm就遠低於中間的18-300mm了,而且還真沒得比

由左至右17-55mm、18-300mm、18-200mm 三管鏡頭的俯視比較,其實17-55mm、18-300mm都使用相同直徑的濾鏡接口大小,而18-200mm只使用小了5mm的大小視覺上卻差很多



不過18-300mm的遮光罩卻可以輕鬆地放入17-55mm的遮光罩中喔,可見17-55mm這管可定光圈鏡在廣角端是有需要更大的視野範圍

三個鏡頭機身接口鏡面的大小比較,中間18-300mm的鏡面其實不會很大!


左邊為D7000加上18-300mm、右邊為D80加上18-200mm,看起來左邊這組足足大了一號!

自家後面正在蓋大樓,順便來一張18-300mm在焦距18mm時的樣子

將18-300mm在焦距300mm端時的樣子,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挖土機上的英文字和其它細節,還是在沒有開VR的情況下拍的,感覺比18-200mm重很多的18-300mm手持起來自然是穩得多了!

這張則是18-300mm在焦距48mm端時的樣子

隨鏡贈送的TOKO 77mm UV濾鏡還不錯,不必再去另購,有感覺方便且物超所值

不過我對原廠所附的鏡頭袋則有一點兒感到不太滿意,沒事把一個袋子做那麼寬大不知是為何? 而且袋子硬質的底部直徑那麼大著實讓人很不方便攜帶及使用,真希望Nikkor能夠改進(幾乎每一種我所買的Nikkor鏡頭都是這樣

以上除了三張工地照以外,所有圖片都是用canon PowerShot A95舊型數位相機拍的,所以畫質很差還請見諒,不過是提供有意購買此旅遊鏡的人一點資料參考,希望能夠幫得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