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phyrWu wrote:內變焦用久了也是有可...(恕刪) 可否舉例?內變焦本身大部分廠商似乎沒有技術規格標示,一般一開始是定義只有內部鏡組移動達到焦距變化,就像內對焦對應定義一樣。但後來似乎有廣義定義,只要不超過鏡筒就算是內變焦。不曉得,您這裡是指哪一種發生過這樣問?
diffusionless wrote:可否舉例?內變焦本身...(恕刪) 就如樓上的網兄所說的 ,有些內變焦不過是在外層的鏡筒裡做伸縮一樣是有伸縮移動久了還是可能會垂頭 ,只是發生的時間可能會比外變焦晚自己用的是 Minolta AF 系統 ,手邊的大三元均為內變焦設計鏡頭除了 80-200 較少用之外 ,17-35 與 28-70 都已經發生垂頭的狀況了
其實我覺得, 變焦伸縮其實是較實際的. 有些人喜歡變焦不伸縮, 只是"感覺"較好, 不過那些未必全部都是正確的.首先, 變焦不伸縮, 其實大家都知道, 在外殼裏面的變焦組件, 仍然是伸縮的, 變焦不伸縮只是在變焦組件外加多一個固定長度的外殼而已, 就是這個外殼, 反而增加了鏡頭的重量, 以及增加了鏡頭的長度, 所以你看16-35為了遷就最長端的距離, 而將整個鏡頭弄得那麼的長, 在擺放時真的很不實用.想像一下, 如果70-200是變焦伸縮的話, 它在70mm端是可以收得那麼的短, 收藏及攜帶是多麼的方便啊, 用料少了些, 重量也會較輕; 再想像一下, 如果70-300是變焦不伸縮的話, 那麼它的長度就會永遠處於300mm的狀態, 那是多麼的長, 多麼的不方便! 用料多了也會較重至於變焦不伸縮能防塵, 小弟暫時也沒有見到有很確實的測試證實防塵能跟變焦伸不伸縮有直接關係(若果小弟孤陋寡聞的話請指正一下, 謝謝), 反而經常都聽到變焦不伸縮的鏡皇24-70是吸塵王, 伸縮還要兩節的24-120 f/4也沒有聽過有什麼的吸塵問題.我有時在想, 不知道是不是變焦伸縮的, 因為你能在鏡身看到塵, 一定會先抹走才收納起來, 反而會少塵一點, 可是變焦不伸縮的鏡頭, 塵若果走進了變焦組件及外殼之間的位置, 反而不能抹走, 而且由於有外殼的關係, 密閉空間反而比變焦伸縮的鏡頭多了很多, 導致在變焦不伸縮的鏡頭內積塵的機會及空間更大, 而且有塵也更難逃走至機身以外. 所以變焦不伸縮的鏡頭積塵率更高.
cyskyhi01 wrote:其實我覺得, 變焦伸...(恕刪) 因為本來內變焦部份是廠商沒有嚴格定義。個人是一直認為內變焦是只能像內對焦一樣,只有內部鏡組變焦。否則像有些只是等於鏡身加長版一樣,變焦時候不露頭而已!基本變焦設計是凸凹凸鏡組作不同相對位置作焦距改變下面24-70,只是有些是變焦不超過遮光罩,一般都是稱外變焦比較沒有異議CanonNIKONSONYSIGMA像廣角變焦鏡頭很多是設計在鏡身內變焦,算是比較受爭議的內變焦類型。望遠鏡頭設計參考來源真正比較沒有爭議內變焦鏡是像一些望遠鏡頭小黑五NIKON AF-S 70-200mm F2.8G 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