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Nikon 通往全幅之路,心情分享 (D40, D90, D700) 圖多

小提醒:
圖很多,不嫌棄者請再往下看:



 


還記得在2009年7月寫過一篇心得文,(請見「攝影器材們」),裡面記錄了當時使用的Nikon D90系統,兩年過去,這套系統已經成為歷史…原因就是這篇「全幅的夢想 - D700 進駐!」。


自從2007年聖誕節前後開始,不知不覺踏入DSLR已經四年,橫跨我人生中三個時期--學生—>當兵—>工作,剛好也是 Nikon 三種等級的機身,D40 —> D90 —> D700,也應證了一句話--「當一腳踏進這個世界,敗家之路將沒有終點」


男人防潮箱中的鏡頭就像女人衣櫃裡的衣服一樣,永遠少一件。



↑. 當年的鏡頭群們。每一台相機,每一顆鏡頭,都有一段屬於我和他它故事,不論時間長短,都是獨一無二的過程,雖然其中不乏短暫的過客,但他們仍為我留下永恆的回憶。


 


2011年12月底已經出清掉所有的DX鏡頭,目前手上的器材都是新買進的(全部二手),算是一個世代的交替,就來記錄一下這些過客們與新朋友們吧!


↑ D90,D700,紅內褲值星交接


 


這是至今為止的器材演進圖,純粹是讓自己瞭解到用過的器材與時間。D40 + 18-55mm kit 帶我入門,D90+ Tamron 17-50mm f/2.8 陪我渡過大半時光,去年十月,改由D700接手。



↑ 器材演進圖


 


攝影器材2012年版,今年就靠你們了!



↑ 2012,全新的陣容。


 


既然標題是器材之路,理所當然要回顧一下這些仍在我手上、或是已經轉手他人的器材們。


 


D40 + 18-55mm f/3.5-5.6 ED II  ( 2007/12 – 2008/7 )


這個組合在當時替 Nikon 打下了一片入門機的江山,而我也是這個江山的其中一小角,當時礙於預算的關係決定購入二手,以12,000買了還在億華保固內的KIT組,從此踏入了DSLR之路。(我到現在還是很好奇為什麼我的二代KIT鏡上面沒有銀圈?)


這個組合帶給我不少拍照的樂趣,朋友趣會、出遊、山上下海、夜景,街拍,對當時的我而已,就好像初窺一個嶄新的世界,開始注意身旁邊的小細節,任何主題都是有趣的。



↑  經濟實惠的組合 – Nikon D40 Kit


 


↑ 寫論文 / 實驗室



↑ 向日葵 / 飛牛牧場周圍



↑ 天使 / 家裡一角



↑ 無題 / 文化大學



↑ 高速快門 (D40 + SB400)


 


Sigma 30mm f/1.4  (2008/2 – 2009/7)


不久之後,開始瞭解到光圈大小有多麼重要,克制不住敗家的慾望,在2008年二月跑到億華買了這顆APS-C大光圈唯一解,Sigma 30mm f/1.4。我還記得那是一個下大雨的晚上,是除夕的前一天,因為這天不買,就得等到過年後了。


銳利的畫質,星芒與和迷人的散景,至今還能記得第一次使用時的那份感動,想當初要花那麼多錢買一顆鏡頭還真有點花不下手。


12,000一手購入。



↑  Sigma 30mm f/1.4



↑ 渡船碼頭 / 淡水



↑ 龍山寺



↑ 悟天克斯 / 宿舍



↑ 邀月/貓空



↑ 龍山寺


 


Nikon 18-70mm f/3.5-4.5 (2008/4 – 2009/2)


漸漸地,開始重視到鏡頭的「帥氣度」,當然,價格還是很重要的因素,當時在Sigma 17-70mm f/2.8-4 和這顆鏡頭間拔河,最後,在原廠情節下以二手4,500買入這顆號稱N家最有誠意的Kit鏡,金屬屁屁、對焦尺表、3片ED、超快速的對焦速度,蓮花型遮光罩,價格含3片濾鏡(UV, CPL, ND8)公司貨金盒包裝,爆表的CP值已經沒什麼好嫌了。



↑ 新莊棒球場,La New vs 統一



↑ 國父紀念館



↑ 忘了哪裡的貓



↑ 三芝/淺水灣



↑ 三芝/淺水灣



↑ 不知名處/金山



↑ 淡水/某家咖啡廳的外圍



↑ 國父紀念館


↑ 人潮/台北車站



↑ 101夜景/象山


 


Nikno D90  (2008/10-2011/10)


Tamron 17-50mm f/2.8 (2009/2 – 2011/10)


當兵前,決定把D40kit 組賣出,專心等D80下一代。


而當時陪伴我跑3千公尺的動力就是讓腦中想著「我要買D80下一代…我要買D80下一代」,新訓結束後,果然看到N家發表了戰神 Nikon D90,打著當時APS-C最佳高ISO純淨度和史上第一台可錄影DSLR的頭銜,雖然還在受訓,還是決定先買先享受了,反正當兵也是週休,於是就在開賣不久後,拿著小朋友們到億華把他抱回家了,從此D90成為我生活中的拍照主力,在接下來的1096個日子,按下了23971張快門數。D90的好用,不愧是戰神,一直成為銷售榜名列前矛的常客。


隔年二月(2009/2),出掉 N18-70mm ,買入 Tamron 17-50mm f/2.8 (A16 N II),這個組合陪了我走過最久的時間(近三年),這段時間大部份的照片都是出自這個組合,雖然對焦速度不快,鏡頭不夠帥氣,但是靠著清淡的發色、常用的焦段與實用級的大光圈,仍然是我防潮箱中的主力戰將。


D90: 32,500 一手購入(水)


A16 II: 12,000 一手購入 (水)



↑ Nikon D90



↑ Tamron 17-50mm f/2.8 II



↑ 斯馬庫 斯


 


↑. 四四南村 (這張照片讓我得到了一天么兩假,有登在陸軍的忠誠報上喔!)

 


↑ 101夜景 / 象山



↑ 大稻埕夜景



↑ 我家一角



↑ 101倒景 / 國父紀念館



↑ 101 / 國父紀念館



↑ 剝皮寮 / 萬華



↑ 剝皮寮 / 萬華



↑ 剝皮寮 / 萬華



↑ 剝皮寮 / 萬華



↑ 野花 /  不知名處



↑ 野花 / 不知名處


 



↑ 天元宮 / 淡水



↑ 婚禮攝影


 


↑ 婚禮攝影



↑ 婚禮攝影



↑ 不知名葉子 / 不知名處



↑ 法鬥Miruku / 板橋體育場



↑ 外拍/西門町



↑ 民國100年 / 我家頂樓


 


↑ 登別 / 北海道



↑ 札幌 / 北海道



↑ 明治館 / 北海道


 


↑ 百年女子修道院 / 北海道



↑ 野花 / 武陵農場



↑ 海洋音樂際 / 福隆



↑ 舊鐵道博物館 / 台東


↑. 熱氣球嘉年華 /台東



↑ 總督溫泉會館 / 金山



↑ 野花 / 心之芳庭



↑ 逗狗 / 板橋體育場



↑ GRD3 / 台中 Forro cafe


 


Nikon 50mm f/1.8D (2009/2 - 至今)


揮別 D40後,既然換了有機身馬達的 D90,怎麼不能體驗一下 Nikon 的禮物—Nikkor 50mm f/1.8D 呢? (二手價2800)


其實光圈全開下並非可用光圈,但稍縮光圈後真的非常銳利,發色偏冷調,散景並不討喜。在 D90 上等效 75mm 的視角並不實用 ,只有偶爾心血來潮會帶他出門晃晃,實際使用的次數非常少。


不過這真的是一顆「棄之可惜」的鏡頭,所以在換了D700後,依然讓他留在我身邊,總有一天會瞭解到 50mm 之美的。


 


 


Nikon 50mm f/1.8D



↑ 你的傘呢?/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



↑ 無題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



↑ 帥老外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



↑ Nikon FE2 / 我家



↑ 親情之路 / 台北花博河濱公園園區



↑ 饒河夜市



↑ 無題 / 台北捷運市政府週邊



↑ 蓮花 / 中央大學


 


 


Nikon 55-200mm f/4.5-5.6 VR (2009/6 – 2009/12)  (6300 一手購入)


退伍後,開始把心思移到長焦身上,深深被以長焦的壓縮感迷住,礙於預算,小黑系列是不考慮的,某天忽然鬼迷心竅跑去買了一隻全新的55-200mm vr 水貨來嘗鮮,用沒幾次後漸漸受不了他的塑膠質感以及實在不快的對焦速度,於是半年內就將他賣給被我推入坑的朋友了。不過平心而論,這隻平價的長焦鏡,畫質其實很稅利,只能說 Nikon 真的對入門玩家很照顧。


 



↑ Nikon 55-200mm f4-5.6G



↑ 松鼠 / 國父紀念館



↑ 世界末日 / 我家頂樓



↑ 車軌 / 我家頂樓



↑ 101 / 我家頂樓



↑ 失焦/ 我家頂樓


 


Nikon 70-300mm f/4.5-5.6 VR (2009/12 – 2011/10)


賣掉 55-200mm VR 就是為了他,在看完 Mobile01 後的大樓文 - C/P值絕高好鏡- Nikon 70-300mm VR 後,決定買下這顆當時防潮箱最貴的鏡頭,(二手價 14500,億華保內),不過真的是非常滿意!


濃郁的發色,4級防手震,光圈全開就有銳利的畫質,帥氣的外表和當做送的200-300焦段,輕易營造出壓縮感的淺景深,若不是因為後來真的很少用,留著也浪費,這顆鏡頭我真的滿愛的。


長焦開啟了我另外一個視野,打打路人,明星,小鳥,花草樹木都滿好用的。



↑ Nikon 70-300mm f/4.5-5.6



↑ cosplay / 台大



↑ 陳綺貞 / 高雄小巨蛋



↑ 王怡仁 / 紐約紐約



↑ 郭采潔 / 西門町



↑ 陳綺貞 / 四四南村(信義公民會館)



↑ Joanna / 華山藝文特區



↑ 張鈞甯 / 紐約紐約週邊



↑ 卓文萱 / 台北車站


 


↑ 夕陽 / 我家頂樓



↑ 滿月 / 我家頂樓



↑ 大卷尾 / 國父紀念館



↑ 人潮 / 信義華納威秀週邊



↑ 人潮 / 信義華納威秀週邊



↑ 金針花 / 花蓮六十石山



↑ 新光三越日落 / 象山


 


Tokina 11-16mm f/2.8 (2010/2 – 2011/10)


補齊焦段是一件很迷人的事,那代表著已經沒有什麼主題不能拍了,其實我已經忘了為何會開始尋找一顆超廣角鏡,只知道,在看了Ken Rockwell的比較文後,他指出 T116 是 APSC裡面最銳利的鏡頭,甚至勝過原廠的 N12-24,最後在各方競爭中,我選擇了T116成為我補足焦段的最後一員。


不得不稱讚 Tokina 的做工,沉甸甸的很扎實,手感也非常好,相較之下,A16就顯得很像玩具了。


實拍方面,畫質非常好,超銳利的畫質和星芒很吸引人,但是要熟練地駕馭這顆鏡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水平稍微偏一點,整個畫面就很歪,或是左右沒有對秤,成果也會很怪。


超廣角營造的張力在拍大景非常好用,2010年3月去北海道旅行時,T116出勤的次數意外的多。但焦段太短有時候的確滿不方便的。


(二手14,000購入)



↑ Tokina 11-16mm f/2.8



↑ 請走行人穿越道線 / 台北市政府捷運站週邊



↑ 塞車 / 信義天橋



↑ 盛開的櫻花 / 武陵農場



↑ 晚霞 / 北海岸石門廣場



↑ 台北市政府捷運站內



↑ 往嘉明湖的路上



↑ 彩虹橋 / 松山



↑ 貴婦百貨 Bellavita / 信義商區



↑ 洞爺湖 / 北海 道



↑ 函館夜景 / 北海道



↑ 尼克斯海洋公園 / 北海道



↑ 小遵運河 / 北海道


 


 


Nikon 35mm f/1.8G (2009/7 – 2011/12) 


退伍前不久,Nikon 發表了這顆DX專用的鏡頭,因著 Sigma 30mm f/1.4 對我而言一直是兩面刃,優點我很愛,缺點也讓我很頭痛, 例如 點狀光圓在邊角會成為難看的三角型散景,不夠近的對焦距離,仍然有點大顆,讓我決定出掉s30,改投 原廠的懷抱。


老實說,一開始用的很不習慣,因為拍不出當時用 s30 的立體感。而且多了 5mm(等效45mm vs 52.5mm),個人覺得真的有差,視角變的比較窄,透視感較不強烈,以至於有一段時間這顆鏡頭的出勤率超低,一直到後來買了D700後,才解放了了 35mm f/1.8 DX ,這也是讓我愛上 35mm 這個焦段的原因! (很怪吧..上了全幅機卻說解放 DX 鏡,但個人感覺的確是如此)。


這顆鏡頭也是 Nikon 給大家的禮物之一,f/1.8即是可用光圈,散景還算柔美,小小輕輕的,易於攜帶,對焦距離夠近,拍食物也能勝任。更重要的是!雖然他是DX鏡,不過裝在D700上可是有一種暗角的風格,稍稍後製一下邊角失光,在全幅機上也能解放 35mm 這個焦段!難怪在二手區上面相當熱賣。 (二手6,500,公司貨保內購入),以下照片有特別註明的話就是用 D700 FX 模式拍的,其他都是用 D90 拍的。


D700 初登版-貓空深坑一日行 (使用Nikon 35mm F1.8G)

[街拍] 信義區街拍 (D700, 35mm f/1.8, 24-120mm f/4)

有興趣的可以到我的blog看一下 35mm DX 鏡接在 FF機的表現。


↑ Nikon 35mm f/1.8G



↑ 從美國回來的表妹 / 龍山寺



↑ 被推坑買相機的同學 / 熱炒店



↑ 無題 / 西門町



↑ Afternoon Tea



↑ Afternoon Tea



↑ Relax / 曼咖啡 (D700)



↑ 互不相見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週邊 (D700)



↑ 路人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週邊 (D700)



↑ 過客 / 台北捷運市政府站週邊 (D700)


Nikon AI-s 35mm f/2 (2010/2 – 2011/10)


在購入D700之前,手上有一台 Nikon FE2,為了體驗 35mm 之美,以及底片的調性,在某個店家以6700購入這顆手動鏡,不過出勤機率極低,原因是底片機本來就用的少,加上這顆老鏡 光圈全開畫質很慘…放在防潮箱好久冷凍了好一陣子,但是手動鏡頭手感是自動鏡完全比不上的。下面的照片是去爬嘉明湖時拍的,使用器材是 FE2 + Ais 35mm f/2 + RVP50


遊記:嘉明湖-天使的眼淚



↑ 天使的眼淚 / 嘉明湖



↑  應該是三叉山 / 往嘉明湖的路上



↑ 日出 / 往嘉明湖的路上


 


Nikno D700 + AF-S 24-120mm f/4 (2011/10 - 至今)


時間拉到2011年10月,工作也滿兩年多了,心一橫,決定出掉所有的 APS-C 設備,砍掉重練上全幅,做決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其中也有考慮過 Canon 5D2,等待D800,撿一台二手D700,在考慮的過程中,無意間看到一台「全新」的二手700,賣家因為某些原因,買了兩台,其中一台不要了,所以在買入一星期內就賠錢售出。至於D700的心得,網路上的心得文太多了,這邊也不多贅述,不過手感真的一流!


Nikon AF-S 24-120mm f/4,則是考慮良久後的選擇,大家都說,買了FF機,不買鏡皇 24-70mm 做什麼?


仔細思考了一下拍照的焦段習慣,和自己非專業以攝影為職,我願意用較差一點的畫質和小一級的光圈換取多很更的便利性,因為以前用A16就深感焦段不足,也不是時時刻刻都願意多背一顆鏡頭出門的。


這顆評價滿兩極,我當初也是反反覆覆,直到有兩個網友分享了他們的心得後,讓我下定決心購入它,在此我也分享給大家: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老實說,如剛敗入24-70mm  14-24mm及70-200mm 鏡皇,每次出門都會想帶出門,因為看起來實在很威,拍起來也很容易得到好成果。


但時間一久,越來越想帶比較輕便一點的鏡頭。


後來發現帶不是鏡皇但等級不要太差的鏡頭(包含定焦鏡),拍出來的照片跟之前鏡皇所拍的照片根本分辨不出差異時,


這時鏡皇帶出去的比列跟次數就會會來越少,甚至被冰在防潮箱中,因為實在是不太方便攜帶。


最後就會想把鏡皇換成比較輕便一些,但等級又不會太差的鏡頭(如16-35mm f4 VR,24-120mm f4 VR,85mm 1.8D,成像


品質相差無幾,但價錢還比較便宜)。」


 


基本上這是顆評價兩極的新鏡頭,上市沒多久後我就入手了,使用也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也算是有點小心得。


讓我直接告訴你結論 :  賣太貴,那如果拿這筆錢讓我重選一次 : 一樣買這隻


很簡單,往上比它更好的就是更貴更重的 24-70 F2.8, 往下要找到可以接近它的FF用旅遊鏡,拍謝,沒有。


N鍍膜,24-120mm焦段,VR II四級防手震,F4恆定光圈
你還真的找不到第二支有這種配備的鏡頭,帳面功能很強大
那來看看畫質部分
直接跟24-70 F2.8鏡皇比,網路上比較圖很多,我也跟朋友借鏡皇用過一陣子
基本上F4光圈差距比較大的在邊緣畫值,縮到F5.6後,我木眼已經分不太出差別了


鏡皇對焦有快一點準一點,不過那不影響我使用,差0.x秒的對焦速度對我來說沒差


我買不起五萬多的24-70,而且也不想帶那麼重的旅遊鏡
24-120 F4 對我的定位就是沒有特定拍攝主題又懶惰不想腳動變焦的機身蓋
不用煩惱要帶多長多廣的,一機一鏡就出門。
它不會好到可以取代24-70 ,相對的它也是有很多24-70沒有的方便性。


再來說說大家詬病的缺點
暗角 : 有 。 但就是暗角,不會讓你整張照片都是暗的。
變形 : 有 。 但就是邊緣變形,不會讓你把101拍成比薩鐵塔。
這都是不完美的地方,但不會是致命傷。
當有人覺得你的照片不好看的時候,大抵上不會是這兩項造成的。
真正的缺點 : 有 。 就是貴貴貴貴貴貴。


 


Nikon D700:二手63,000購入  (全幅的夢想 - D700 進駐!)


Nikon 24-120mm f/4:二手32,000購入 (小三元之一:Nikon 24-120mm F4 VR – D700的標準變焦鏡)


在自己實際使用後的心得,非常滿意,的確,變型和失光的缺點都有,而且並不是很輕微,但是拍raw檔可以改善非常多。


而且這顆在二手市場並不搶手,耐心等待的話可以談到不錯的價格。


而我自己在未來鏡頭的配置上,是希望精簡裝備,不要和D90時期一樣補足焦段,而是以一顆高泛用性的變焦鏡配上一顆高畫質的定焦鏡為主。



↑ Nikon D700 + AF-S 24-120mm f/4



↑ 水舞 / 台北市政府前廣場



↑ 婚禮攝影



↑ 許願樹 / 溪頭妖怪村



↑ 日月潭夜景 / 南投雲品酒店



↑ 紙教堂 / 南投


 


↑ 天倫之樂 / 阪急百貨前廣場


 


Voigtlander 40mm f/2 II (2011/10 - 至今)


「輕巧,銳利,高質感」是我對這顆鏡頭的感覺。


這顆算是較冷門的鏡頭,不僅二手市場不常見,連心得文都不多。


會買它主要是因為將 Ai-s 35mm f/2 賣出後,仍然想要買一顆手動鏡給FE2用,這次將範圍縮小到「小廣角/標準/餅干鏡」,尋訪比較後以8500買了這顆二手的 福倫達 40mm f/2。


整體來說這顆鏡頭相當輕巧,光圈也有到f/2,對焦手感很滑順,配上很有質感的金屬鏡身,還有CPU接點,接在D700上除了不能AF之外,其他通通可以,包含測光、機身控制光圈、合焦指示燈,不論是底片機身或是數位機身皆可使用。



↑ Nikon FE2 + Voigtlander 40mm f/2



↑ 盤子 / 我家



↑ 驢子餐廳 / 民生東路


 


Nikon 35mm f/1.4 (2011/12 - 至今)


最後要介紹的就是讓 N家 引頸期盼許久的,Nikon AF-S 35mm f/1.4G,一舉補上了數十年來 35mm f/1.4 沒有自動對焦鏡頭的遺憾,雖然和C家比起來,價格相當不親民,撇開高價的原因不談,身在N家,還有得選嗎?XD


接在D700上面,對焦速度不算快,但是準度是相當高的,f/1.4光圈全開即是可用光圈,而且是「相當可用」,而且發色濃郁。


小廣角35mm在全幅機上個人覺得無敵的好用,透過小廣角將背景帶入畫面,在光圈全開下主體的立體感/透視感十足,是顆非常適合拿來「說故事」的鏡頭。(52,000二手公司貨保內購入)



↑ Nikon 35mm f/1.4G



↑ 無題 / 信義區周邊



↑ 下雨的街頭 / 台北市政府捷運站



↑ 逛街的動力? / 信義威秀影城



↑ 等待/ 信義區周邊



↑ 下雨天還是要拍照 / 信義區周邊



↑ 婚禮隨拍


謝謝大家的收看,完畢!


有時候不彷放下手中的相機,想想自己的攝影之路,回憶總是越沉越香的



今後也將一直拍下去。


相關連結:



我的拍照習慣分析(2010 vs 2011)


[街拍] 信義區街拍 (D700, 35mm f/1.8, 24-120mm f/4)


Nikon 35mm 大亂鬥,全幅變焦旅遊鏡、DX定焦鏡與手動老鏡


小三元之一:Nikon 24-120mm F4 VR – D700的標準變焦鏡


D700 初登版-貓空深坑一日行 (使用Nikon 35mm F1.8G)


全幅的夢想 - D700 進駐!


[攝影] Tokina 11-16mm F2.8 AT-X116 PRO DX 開箱


攝影器材們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的Blog
http://mong0520.blogspot.com/2012/01/nikon-d40-d90-d700.html
2012-01-12 1:23 發佈
全部通通都看完了~
給你一個讚!!!!!!!!!
mong0520 wrote:
小提醒:圖很多,不嫌...(恕刪)
給你一大個讚。我也是D90 > D700,N35.4G也是我的愛鏡。

不禁聯想起自己攝影之路。
深夜看到這篇文章讓我熱血沸騰了

慢慢想起當年會時麼會踏入攝影的興趣
只是文中感覺被推坑的很可憐哈哈開玩笑的

想請問一下
您去北海道下雪時還有回房間有暖氣的地方時
怎麼保護您的相機阿??
超讚的一篇心得文
謝謝你的分享, 花了很多時間撰寫吧
特地Login進來回文, 謝謝你的分享

mong0520 wrote:
小提醒:圖很多,不嫌...(恕刪)
很棒的心得分享,看得我也想跳全幅坑啦
感謝分享
期待有一天我也能邁入全幅之列...
D90 + N18-55mm VR + 50mm F1.4
真的有種看著自己未來的夢想的方向了...
寫的真棒~~~
一篇值得欣賞的分享文
mong0520 wrote:
小提醒:圖很多,不嫌...(恕刪)
我也很認真的看完了!!
寫的很棒喔!!
一定可以激起很多人對攝影的熊心鬥志!!!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