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具備了基本的知識後,就開始購買器材來實作,為了不讓器材限制我的學習,陸續添購了Nikkon一些代表性的鏡頭,以及腳架、濾鏡等周邊。同時為了避免自己閉門造車,在開始實驗之前,也先去上了Nikon School的幾門課。這八個月下來,我從一個完全不懂單眼相機的門外漢,變成一個充分了解相機的光學原理以及特殊的攝影技巧,如微距、追蹤攝影、多重曝光、HDR、搖黑卡等,了解如何利用不同焦距、光圈、快門、光線、拍攝距離來創造出不同的影像效果。
巴黎凱旋門〈18-200mm f/3.5-5.6G ED VRII〉

崑山市區〈18-200mm f/3.5-5.6G ED VRII〉

上海浦東〈18-200mm f/3.5-5.6G ED VRII〉

台北大直橋〈14-24mm f/2.8G ED〉

花博優人神鼓〈24-70mm f/2.8G ED〉

十分瀑布〈24-70mm f/2.8G ED〉

花博寰宇園區〈70-200mm f/2.8G ED VRII〉

台北植物園〈70-200mm f/2.8G ED VRII + TC-20E III〉

花博拖鞋蘭〈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 ED〉

前一陣子,開始考慮接下來還要增添什麼器材,升級全幅機嘛、D4又還沒上市;移軸鏡嘛、需要手動對焦,怕自己眼力不夠;超望鏡嘛、又怕太重拿不動!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剛好在01看到之前的一篇討論,提到200-400 F4 是去非洲拍野生動物的最佳選擇,這可就打動我了,因為去肯亞可是我退休後的計劃之一啊!
原本是打算寫一篇開箱文的,可是在相機王試完鏡頭後,嫌包裝的紙箱太大,就直接把鏡頭裝入附贈的CL-L2半軟袋內帶回家,所以這篇文因為沒箱可開,只能算分享文了。
CL-L2 半軟袋

底部可看見新版的“T”

標準配件:插入式前鏡頭蓋、遮光罩、LN-1背帶、保護鏡片盒、說明書

主角現身

遮光罩、遮光罩螺絲、橡膠握把、對焦操作按鍵

鏡頭保護鏡片〈裝於鏡頭上〉

對焦環、距離尺、變焦環

插入式濾鏡架

記憶按鍵、奈米N金鍍膜標誌

CPU接點

背帶孔、聲音監控切換器、對焦操作選擇切換器

對焦模式切換器、對焦限制切換器、減震ON/OFF切換器、減震模式切換器

上腳架和雲台

全家福〈2470摔傷送修, 18-200、D300S、SB900值勤〉

植物園試拍照



比起我之前用小黑六加TC-20E III 所組合的小砲〈雖然機動性較高〉,200-400 F4 的對焦速度更快,鏡頭上的對焦操作按鍵對於打鳥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