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念頭閃過,突然想起冷泉旁的老楓樹,荒野中的老朋友
五點半鬧鐘聲響,天還沒亮,在痛苦中掙扎的爬出溫暖的被窩
於是大年初三的一大早就來到了老梅溪 (距上一次來訪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
雖然楓葉已經掉光,雖然枝幹也還沒開始冒出嫩芽
雙手觸碰楓樹的樹幹...冰冰涼涼的樹幹
我的朋友啊,我來看你們了......
太久沒來,好多畫面一一浮現,今天我要到上游去看看
在溪谷裡繞了一圈後再回到老沒冷泉已經下午四點多了
陽光消失後,溪谷的氣溫快速的下滑好幾度
整個溪谷裡空蕩蕩的沒有其他人,只有寒風陣陣吹來
泡了整天溪水的雙腳在寒風中更有如刀尖刺骨...
2007年來到老梅溪練習拍一些溪流的照片,老梅溪除了人山人海的青山瀑布外
右股支流上還有個人跡罕至的老梅瀑布跟老梅冷泉
來過幾次後,開始喜歡上老梅溪右股的這條支流,之後常常來報到
漸漸的.....腦海中開始浮現了一些零零散散的影像
這些影像最初就像四處散落的拼圖一樣,東一片西一塊
慢慢的.....我發現這些隨意亂拍的照片似乎漸漸形成一個意念
每一次的探訪,碎裂的拼圖就多拼回幾片,畫面的樣子也慢慢浮現,意念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
就是這個意念,我開始了老梅溪的攝影
2008年來到源頭瀑布底部後,我認為應該算是拍完了,便中斷了
2011年春節寒冷的冬夜裡,電視中一個楓葉的畫面又將我的思緒拉回到老梅溪
我想回去看一棵楓樹...老梅冷泉上面的那幾棵楓樹
之後的四個月,在老梅溪谷裏,我繼續尋找散落在四處的拼圖
這一次把之前沒拍好的點重拍過,也把以前沒拍過的景拍到了
我將這三年裡二十幾次的探訪的一百二十幾張照片做成幻燈片
影片裡只有音樂跟照片,沒有文字,長度是13分9秒
幻燈片的播放順序是從下游的兩條支流匯流處開始往源流播放


攝影器材:
(1)一堆黑卡
(2)Nikon D70s (曾掉到溪裡過、記憶卡插槽接觸不良、也有常常摔到、受盡折磨)
(3)Nikon 18-70mm f/3.5-4.5 AF-S DX (入塵剛剛好而已、也是常常摔、轉動時鬆鬆的哀傷感)
(4)Tokina AT-X 124 AF Pro DX 12-24mm f/4 (入塵、掉到溪裡過、也摔過、地上滾過)
底下是從我的► Flickr 老梅溪-溪流攝影 ◄挑出來的的一些照片
▼2007-11-17▼ (121°33'13.71"E , 25°14'30.39"N)
攝 影 的 起 點
這裡是老梅溪上游兩股支流的匯流處,也是溯溪攝影的起點

▼2008-03-02▼ (121°33'11.82"E , 25°14'29.96"N)
才剛過三點半,陽光已經要從西邊的山頭上消失了
陽光穿過枝葉的縫隙洩下,撒在溪石上,稀稀疏疏的光影隨著滑過的流水飄動著
這裡剛好是樹蔭下,我試過幾個不同時段拍這裡,總是因為高反差而失敗
今天就在陽光消失前的一刻,我滿意的拍到了這張的照片

▼2011-03-19▼ (121°33'9.02"E , 25°14'20.64"N)
老 梅 瀑 布
這裡就是老梅瀑布,位置偏僻,人跡罕至,網路上也很少曝光,跟青山瀑布比較起來相對無名許多
很多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青山瀑布,哪個是老梅瀑布
老梅瀑布就是這一個,位在右股支流上,再往上走個十幾分鐘即可到老梅冷泉
老梅瀑布是屬於垂直型瀑布,瀑布底端是深潭,通常只有溯溪客才會來到這裡
看到這近乎垂直的瀑壁,很不想爬,很想走原路下溯回去
前有峭壁,底下有深潭,背著一個大背包拖著一隻三腳架攀岩
除了背包有點重...除了腳架有點麻煩...除了慢慢來還是慢慢來
一旦開始爬就只能一股作氣攀上去,沒法再往後退了

▼2011-04-16▼ (121°33'8.66"E , 25°14'20.29"N)
老 梅 瀑 布 - 頂 端
下雨了...這天又來到老梅瀑布的頂端
雨天穿梭在高高低低的溪床裡,一手腳架,一手雨傘,踩在滑不溜丟的石頭上實在不容易
(請想像馬戲團中搖搖晃晃走鋼絲雙手拿著小雨傘的小丑)
雨中的溪谷...濛濛的,溪中石頭...滑滑的,我的眼鏡...霧霧的
在陡峭的山壁上,雜生的樹叢中冒出一小撮鮮豔的紅花,特別搶眼
雨霧濛濛中,空氣裡瀰漫著林間花草的淡淡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感覺林間穿流而過的微風,聽著溪水俯衝而下的澎湃聲音,讓人忘卻世俗塵囂

▼2007-12-02▼ (121°33'09.99"E , 25°14'16.40"N)
老 梅 溪 冷 泉
這裡就是老梅溪冷泉 (也稱做三芝冷泉),瀑布左邊蓋滿樹枝的小角落就是主要的冷泉湧出點
潭底也有小氣泡咕嚕咕嚕冒出水面,溪畔冷泉冒出的地方苔類植物生長特別繁盛
冷泉池在2001年被颱風毀壞,夏季遊客泡冷泉地方又少一個
遊客少了,垃圾也少了,山林也慢慢的恢復其自然寧靜的原貌了

▼2011-05-29▼ (121°33'09.99"E , 25°14'16.40"N)
這個小瀑布算是老梅冷泉的地標,暖暖的空氣中彌漫著硫磺氣味

▼2011-05-29▼ (121°33'09.99"E , 25°14'16.40"N)
剛下完幾天的雨,被山區地表吸收的雨水開始慢慢溢出,一點一滴匯入上游的溪流
湍急的溪水轟隆隆的撞擊聲蓋過所有的聲音
晨間日光穿過稀疏的枝葉打在綿白的小瀑布上
春天長出的新芽在夏天變成滿樹茂盛的綠葉

▼2011-03-19▼ (121°33'09.23"E , 25°14'15.77"N)
送走了陽光天也黑了
溪谷也褪下了白天光彩奪目的華服,換上了屬於暗夜的神秘睡衣,靜靜的迎接黑夜的到來

▼2011-06-04▼ (121°33'09.23"E , 25°14'15.77"N)
等待黑夜
寧靜的夜裡將只有清脆的溪流聲伴著山谷蟲鳴一起等待夜裏的美夢
晚安~ Good Night~

▼2011-04-10▼ (121°33'09.23"E , 25°14'15.77"N)
細白的溪水輕輕地從綠蔭下滑過
經過一整個冬季蟄伏後,楓葉在初春來臨時發出新芽,在春雨的洗禮之下更顯翠綠
透過像機的慢速快門,短暫的切割出了2秒的時空
就在這2秒的時空裡,不斷穿梭在巨石間的激流彷彿永久的凝結成棉白的雪花冰

▼2011-04-24▼ (121°33'09.23"E , 25°14'15.77"N)

▼2008-10-05▼ (121°33'09.23"E , 25°14'15.77"N)
老 梅 溪 冷 泉 - 瀑 布 頂 端
位於北緯25度的低海拔山區,入秋後的溪谷還是一片翠綠,楓葉完全沒有準備轉紅的樣子

▼2011-04-10▼ (121°33'09.23"E , 25°14'15.77"N)
溪畔的楓葉帶來了春天的訊息
春風吹拂喚醒了沉睡的青楓,伸展開來的樹枝好像剛睡醒正伸著懶腰
枝條上翠綠又帶著青黃的新葉叫人不駐足欣賞也難
這張是站在溪中央拍攝的,在溪中攝影雙腳必須先站穩,站穩後再考慮腳架的落點
溪水不斷沖擊著腳架,但是腳架要設法保持不晃動
一般我會找個石縫頂著,這樣比較穩,即使4秒曝光也不易出現有殘影的失敗照片

▼2007-10-21▼ (121°33'04.99"E , 25°14'09.65"N)
溪的右邊有條淹沒在雜草中小山徑,沿著走就可通到北15線道的民宅(真武寶殿附近)
山壁上還遺留著人去樓空後的工寮和一些傾倒的駁坎
溪底的石頭縫裡還不斷的有硫磺泉咕嚕咕嚕冒出,空氣中飄散的濃濃的硫磺味
每次路過總是會想著當初住在這裡的人們是過著怎樣的生活,網魚抓蟹採芋頭嗎
這裡曾經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現在就讓時間慢慢的將這部分回收回去
時間和氣候會將這些人工的建築物慢慢的侵蝕,然後逐漸隱沒在樹木山林裡,回歸原始的樣貌

▼2008-01-20▼ (121°33'04.77"E , 25°14'08.83"N)
某年夏季,曾經在這裡遇到來此烤肉的一家人
說著這條溪的美,說到他在常帶家人來這裡烤肉,這裡有山有水是個很棒的地方
隔天我又經過這裡,他們把烤肉的垃圾跟剩肉全都留在這裡了...
很多台灣人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卻把尊敬這兩個字拋在腦後
大自然是需要被尊敬的,人們應該學習以謙卑的心跟大自然共存
然後才有資格享受、體驗大自然

▼2007-12-01▼ (121°33'03.62"E , 25°14'05.85"N)
仔細觀察,即使是眼前這個不起眼的小角落,在慢速快門下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奇

▼2008-01-20▼ (121°33'01.82",25°14'04.08")
冬季的大屯火山區很容易起霧
每逢東北季風鋒面接近的時候,氣溫稍一下降整個山谷就漫起迷霧
如果打算在寒冷的天氣到溪邊進行長時間拍攝,一定要先弄清楚當天的氣溫變化
一直泡在冰冷的溪水中,小腿容易抽筋,通常我會在水淺一點的地方活動
即使要涉溪到對面去也要儘量避開水深超過大腿的地方

▼2008-10-05▼ (121°33'01.43"E, 25°14'01.08"N)
就地理景觀上來看,這裡就開始進入峽谷地形了
轟隆隆的溪流聲回盪在山谷中伴隨著陣陣微風沿著山壁緩緩吹送而來
沿途兩邊山壁長滿高樹,抬頭上望都是綠蔭遮天的景觀
午後三點而已,山谷中陽光就已經被西側的山坡擋住了
在峽谷,陽光照得到的時間只有幾小時

▼2011-02-05▼ (121°33'01.43" , 25°14'01.08"N)
在多雨的冬季,陽光總是難得露臉
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後,陽光已被右側山稜擋住,樹影在溪面上越拉越長
慢慢的只剩下幾抹淡淡的餘光在溪面上載浮載沉
漸漸微弱的陽光,彷彿正在宣告這美好的一天已經快結束了
按下快門後的幾分鐘內陽光就消失了,此時才三點
峽谷裡陽光總是消失得快,出了老梅溪谷後才發現原來天還那麼亮

▼2008-10-04▼ (121°32'58.94"E , 25°13'58.68"N)
這是進入峽谷後的第一個瀑布,才兩點半陽光就被西側的山壁遮住了

▼2008-01-20▼ (121°32'58.94"E , 25°13'58.68"N)
上半天還頂著大太陽,過了中午,鋒面開始接近,兩點多就起霧了
大霧從前方峽谷頂端開始漸漸的壓下,不一會兒就下起大雨了

▼2007-12-01▼ (121°32'58.94"E , 25°13'58.68"N)
如果不說可能沒人知道,其實這瀑布的水是山上農戶灌溉溝渠的水

▼2008-02-29▼ (121°32'58.94"E , 25°13'58.68"N)
三月 初春的峽谷

▼2007-12-02▼ (121°32'59.50"E , 25°13'59.42"N)
午 後 的 峽 谷
等待...........只為這道光
對的時間站在對的地方,拍到這種光影只能說是幸運
(拍完這張後,一直到2011年,我就再也沒遇這種斜射光了)

▼2008-10-04▼ (121°32'59.50"E , 25°13'59.42"N)
午後峽谷,陽光從天頂而來,穿透兩旁遮天的樹梢
懶洋洋的光束瀉入溪谷,隨著徐徐的微風慢慢擺動著
散漫的午後光線在溪流上,在巨石上,在青苔上搖曳、跳躍著
真希望這一刻可以停留多一些
體驗大自然應該就是像這樣感受著這點點滴滴的樂趣吧
跟上一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差不多,站的地方也差不多
但是季節不同,陽光角度也不同,很難再拍到一張相似的照片....

▼2011-05-29▼ (121°32'58.84"E , 25°13'58.19"N)
陽光從上方穿透霧狀的瀑布

▼2011-05-29▼ (121°32'58.84"E , 25°13'58.19"N)
第一個小瀑布底下拍的,今天水量還真不少,陽光下,綿綿的水絲,看起來真舒服

▼2011-02-05▼ (121°32'58.70" , 25°13'58.29")
這一張也是在小瀑布底下拍的 - 逆光隨拍

▼2008-10-05▼ (121°32'58.20"E , 25°13'56.79"N)
柔和的陽光輕輕的斜射在峽谷的山頭
峽谷中的溪石、流水、草木因陽光而美麗
坐在溪中的石頭上,溪谷盡頭輕輕吹來夏天的涼風和著青草的氣味伴著流動溪水迎面吹來
眼前看到的景象稍縱即逝,我能做的只有拿起起相機拍下這一幕

▼2011-05-01▼ (121°32'57.98"E , 25°13'56.33"N)
落葉在深潭的中央慢慢的打轉著,快門6秒將落葉打轉的軌跡整個呈現出來

▼2008-10-04▼ (121°32'57.75"E , 25°13'54.98"N)
上午九時....外面的世界早就已經醒了
但是峽谷還沒醒,小草大樹在睡,溪中石頭也還睡著
只有溪醒著,潺潺緩緩的流著;只有風醒著,微微吹來淡香的氣息
用2.5秒的曝光點亮了這個早睡晚起的溪谷
在老梅溪的峽谷地形裡,每天可以有充足日光照射的時間不長,大約只有四個小時
缺乏日光照射的溪谷就是攝影裡所謂光線不足的環境
轉到M模式,加長曝光時間或是調大光圈都可以拍出理想的畫面
但是如果想拍出綿綿溪水的話,那就非得拉長曝光時間不可了

▼2008-01-20▼ (121°32'57.75"E , 25°13'54.98"N)
2008年冬季 - 金 色 峽 谷
陽光打在峭壁的綠葉上,從枝葉間切出無數的縫隙後曳成一道又一道的光束
溪谷中的水氣一瞬間化成翻騰的光芒四處擴散
微風從上方緩緩的吹進峽谷
暖暖的空氣挾帶金光閃閃的細微水沫順著溪流一陣一陣吹來...
溪中的石頭醒了,溪畔的草木也醒了,整個峽谷都醒了....只有人醉了
除非親眼看到,親自體會,否則很難形容...
在這之後的幾年裡 ,我總是帶著希望來到這裡
希望可以再看到這醉人的一幕,但是卻都不曾再出現了

▼2008-01-20▼ (121°32'57.75"E , 25°13'54.98"N)
2008年冬季 - 金 色 峽 谷
當陽光灑下時.....
原本暗沉無光的峽谷好像被驚醒一樣瞬間反射出黃金般耀眼的光芒
接下來的幾年裡,為了再見到這光,我老梅溪的峽谷裡來來回回不下二十幾次
但是沒再出現過了
如果夠幸運,我可能還會再遇到這道光,也許在同一個地方,也許在夢境中...

▼2011-02-05▼ (121°32'57.75"E , 25°13'54.98"N)
2011年的農曆年假期,東北部居然不可思議的放晴
已經不知道連續幾年都是在連綿不斷寒雨中度過無聊的年假了
大年初三,只是為了再看一眼老梅溪冷泉上的楓樹,一個人躲進無人的溪谷裡
雙腳泡在冰冷的溪水中,雖然有陽光,但是一陣陣寒風還是讓人不斷發抖直打哆唆
潺潺的流水聲迴盪在這靜謐的時空裡
望著綠光閃閃的鬱蔽草木,思緒彷彿又回到久未曾再見的金色峽谷

▼2008-10-05▼ (121°32'57.75"E , 25°13'54.98"N)
2008 秋季 微涼
10月初挑了一個晴天.....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時間
期待可以再次看到迴盪在腦海中的金色峽谷
等著...等著...今天金色的峽谷終究沒出現,下次再找個時間進來吧
今天就先這樣拍

▼2011-04-24▼(121°32'57.82"E , 25°13'54.53"N)
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獨自進入溪谷裡拍照,今天我還是一個人來到了老梅溪谷
溪谷裡除了溪水轟隆隆聲音外,背後突然好像多了什麼聲音
轉身一看居然...居然是湧仔組長眉開眼笑的在後面叫我
哇~~~~這已經是第二次在山裡跟組長不期而遇了(上一次是幾年前在烏來西坑林道)
在山裡遇到朋友真是一件高興的事啊
現在才10點半,組長已經帶了兩個勇士拍完照片準備要下山了
他們三人六點就在青山步道登山口集合了(6點我才剛起床 =.=)
組長的拍照速度超快色,無影手般的黑卡技術也是到了令人讚嘆的境界
久未見面,寒喧了幾句後,我們就分道而行了
組長往回走,而我則是繼續往上走,繼續我的溪流尋夢

▼2011-05-29▼ (121°32'57.83"E , 25°13'52.24"N)
山壁上又出現一道小小的瀑布,這也是灌溉渠道流下來的水

▼2011-05-29▼ (121°32'57.98"E , 25°13'49.76"N)
又有一棵楓樹掉入溪中了,每次遇到橫在溪中的枯樹都會讓人覺得不捨
十幾年前一顆有翅的種子隨風飄落在這個山壁上然後發芽
從此便注定了這棵楓葉幼苗的一生必須在這嚴苛的山壁上成長
即使幸運長成大樹,卻還是抵擋不了大自然的力量,在某個暴雨的日子裡應聲倒下

▼2011-03-20▼ (121°32'59.02"E , 25°13'48.41"N)
暗綠色青苔,在溪谷間蟄伏的整個冬季,等待著初春暖陽灑下的一刻
溯溪回程的時候剛好巧遇這美麗的一幕
漫步溪谷中,你永遠不會知道今天會拍到什麼令人驚奇的照片
也不會知道何時還可以如此幸運再拍到這種陽光斜射的照片
這是在鋼筋水泥叢林的都市裡找不到的神奇體驗

▼2011-03-20▼ (121°32'59.02"E , 25°13'48.41"N)
溪谷裡的每一個處,我都會來來回回走過幾次
有時是早上路過,有時是午後回程暫做停留
你不知道老天何時何地會送給你一個驚奇的大禮物
我呆站著佇立許久,感謝著上天帶來的驚奇
這張照片除了拍下當時陰暗溪谷裡幾束吸引人的光線外,更捕捉到了當時的感動
雖然只是淡淡的幾束光線
卻已足夠讓我感動許久,這是老天的恩賜
這個高反差的狀況,若是對著斜射光線測光,其結果必定使得暗部的巨石及溪流曝光不足一片死黑
而這不是我要的結果,所以我用M模式調成慢速快門找出前方的巨石及溪流曝光理想的光圈快門值
上方高亮度的斜射光部分就用黑卡遮一下,只要曝光兩秒便可拍出理想的斜射光
高反差的場景,亮部得到適當的曝光,暗部則呈現如同肉眼所視的細節,這是黑卡的作用
雖然可以多拍幾張再用電腦合成或HDR處理,但.....這已經不是我想玩的技術了

▼2011-04-10▼ (121°32'58.35"E , 25°13'47.57"N)
春季的陽光下,溪谷裡的草木、溪邊的青苔欣欣向榮
正午的光線滲進頭頂上的枝葉,灑滿了整個溪谷,閃爍的點點綠光,煞是美麗
溪谷裡的樹林草木成了絕佳的棲地庇護著山林裡的大小生物
每逢風災、大雨的時候,這些大樹及草木用他們盤在土裡的根部,緊緊的抓住山壁上每一吋的土壤
小心翼翼的保護著山區土石,原始山林的生態平衡就這樣默默不斷的持續著

▼2011-04-10▼ (121°32'55.79"E , 25°13'46.70"N)
很久很久以前,大屯火山群都是活火山,激烈的造山活動停止後就開始進入了休止期
接下來這50萬年的日子不斷的被溪水一點一滴的侵蝕挖鑿
於是便形成眼前的老梅溪峽谷
50萬年是多久的時間啊...
人的一生也不過是一兩個50年,相較之下又是何其短暫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呢?
採直幅的構圖希望可以表現出峽谷縱深的高聳感覺

▼2008-01-12▼ (121°32'55.08"E , 25°13'45.87"N)
一過中午就開始起霧了,這霧是從海面送進來的濕冷的空氣
這個季節的大屯火山區遇到起霧就要開始打包撤退了,因為霧會越來越大,不久雨滴也會跟著來

▼2007-12-11▼ (121°32'55.08"E , 25°13'45.87"N)
溪谷中走著走著,過了個彎居然巧遇了斜射光,這是讓人感動的時刻
走在溪谷中,斜射光有時會出現在早晨,有時會出現在午後

▼2011-06-04▼ (121°32'56.01"E , 25°13'45.40"N)
生命力堅強的大楓樹,底部的樹根盤屈交錯纏繞,幾十年間孤零零的佇立在崖邊
每次經過這裡,我總會停下來抬頭仰望著這棵楓樹
摸摸他的樹幹,看看他的葉子,像老朋友般的說聲「你好啊」

▼2011-05-01▼ (121°32'56.74"E , 25°13'44.23"N)
陰暗的角落,苔類偷偷的覆滿了樹蔭下的石頭
綠蔭遮天的溪谷裡,兩旁全被高聳的枝葉覆蓋
一隻松鼠從樹枝頂端一躍而過的飛竄到另一側溪谷的樹上,快速的消失在溪谷裡

▼2007-12-11▼ (121°32'56.13"E , 25°13'42.10"N)
隨著太陽角度變低,午後的光線一點一點變得柔和,往順光的方向拍,溪中也能看見天空的藍
土壤流失的關係,右上角落的樹根大半部分已經露出來
2007年拍攝時,感覺這棵樹應該撐不久了,坍倒只是遲早的事(2011年再經過,整個坍掉了)

▼2007-12-11▼ (121°32'55.94"E , 25°13'41.28"N)
濛濛的斜射光 (回程的時候拍到的)
同樣角度的光,同樣的時間,還要剛好走到幸運的好位置
想拍到光影特別的照片有時只能隨緣,無法強求

▼2011-05-08▼ (121°32'55.21"E , 25°13'39.09"N)
在溪谷中攝影,總是會遇見驚喜
來到瀑布前,無意中瞥見這個景
照片上的6顆巨石像極了聚在水坑前低頭喝著水的山豬...哈哈哈
原始的溪谷中常常會藏著奇形怪狀的石頭
溪流水量少的時後,多注意一下四周的岩石,才不會錯過意外的驚喜

▼2011-05-01▼ (121°32'55.21"E , 25°13'39.09"N)
底 層 瀑 布
花了一個半小時來到這裡,放下背包,刷刷刷地...天空忽然下起細雨,雨來了,風也來了
撐起雨傘,等待風停,等待枝葉停止搖擺
細雨紛飛的天氣,沿著溪,獨自深入源流
用心發現原始山林之美,用像機記錄台灣溪流的故事 (這裡拍完,再接下來就要從瀑布中間的岩石爬上去了)

▼2011-03-20▼ (121°32'55.90"E , 25°13'37.89"N)
中 層 瀑 布
地圖上沒有給這個瀑布一個名字,所以不知道該稱做什麼瀑布
但我覺得這個瀑布更適合稱為老梅瀑布
因為他剛好位在老梅溪的源流,高度也比較高,更上層的瀑布是一階一階的,看起來更美
2008年,老梅溪拍到這裡就結束了,2009年來到這裡也沒感在上去
因為這個坡度這麼陡峭,總覺得沒有繩子可以拉應該是爬不上去,而且有墬落的風險
每次來到這裡都會掙扎,到底該不該上去
我一直很想上去看看

▼2011-05-20▼(121°32'55.90"E , 25°13'37.89"N)
原本是想從底下高繞過瀑布後再找地方下切到瀑布的頂端
但是高繞的半路上居然遇到肥肥大大的蜂群
好幾隻飛過來在頭上盤旋,警告我已經快侵犯到他們的領地了
所以當時的直覺就是快撤退
高繞失敗,所以改從瀑布旁邊直接攀上去
沒有繩子、沒有保護措施的徒手攀岩(背上揹著7公斤的包,手中還有一隻礙事的腳架)
雙手找到可以扳緊的岩縫後,蹬上了岩壁
雙腳離開地面的第一個感覺就是...
完蛋了...長滿青苔的岩石怎這麼滑...這樣爬得上去嗎?
兩腳都已經踏在岩壁上,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只能小心翼翼的移動,全身的神經緊繃,感覺好像死神在我脖子架了一把鐮刀
已經沒法後退了,只能硬上了,先上去再說
我一定要到上面去看看
不然在這裡結束老梅溪攝影,以後等我老了一定會後悔

▼2011-05-08▼ (121°32'56.70"E , 25°13'37.17"N)
上 層 瀑 布
今天的陽光若隱若現
陽光冒出來的時候,整個溪流都過曝,即使黑卡技巧也難以克服這高反差的場景
所以我打算先對好焦,等待陽光快被雲層遮住的那一霎那,按下快門抽走黑卡
這張還算可以,陽光的部份曝光正常,溪流的部份也有拍出絲狀的韻律感
又濕又滑都還不足以形容我站的這裡有多難站立,滑到連腳架都在抗議
這裡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是不用測量也知道這是是掉下去就玩完了的高度
往下看的視覺真的很棒,但是令人膽顫心驚
站在這頂端是我一直以來的期待,我辦到了
不過我還在想著一件事,等等我該怎樣完好無缺的順利下去...........好像不太妙
算了,等等的事,待會再費心,先繼續往上攀再說 哈

▼2011-05-08▼ (121°32'56.70"E , 25°13'37.17"N)
最 上 層 瀑 布
最後一個瀑布了,再往上就是不搭調的民宅了,所以就在這裡暫時結束吧

我的溪流攝影狂想曲~找到一條溪從頭拍到尾:老梅溪右股的溪流攝影先告一段落了
從一開始的不知老梅溪在何處,然後花了很多的時間走遍了整條右股支流
幾年過去了,感覺起來卻好像是在轉眼間,整條溪拍就完了
石門、三芝交界的這條溪自然而原始,景觀極為豐富
這條溪流值得花上幾年的時間慢慢的探索,慢慢的把心靈融入大自然
一年四季裡,不同的時節走進溪谷都會有不同的感觸
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攝影主題,然後持續的拍下去
趁著自己還行有餘力,趁著身體還算健康,趁著心中還有一絲輕狂
給自己一個選擇,嘗試一種不同的攝影方式
給自己一個機會,挑戰自己的極限
拍完一條溪光靠一股狂熱還不夠,還需要信仰,支持你完成拍攝的信仰
少了信仰,每當狂熱消退之後,便無法持續,這條溪就拍不完了
少了信仰,你就沒法在天未亮的寒冬,心甘情願爬出被窩進入溪谷只為了看一棵葉子掉光的楓樹
少了信仰,你就沒有辦法鼓起勇氣攀上瀑布頂端,只是為了看一眼源流瀑布的樣子
什麼東西值得用一生去追求?
一個信仰,一個驅動生命的信仰
一個執著,一個讓自己不會後悔的生活態度
原來攝影也可以慢慢的進行,慢慢的一點一滴的感受這個山林律動
也許放慢腳步,跟著大自然的節奏
也許暫時卸下煩憂,好好的享受這老梅溪谷所帶來的美麗饗宴
希望各位會喜歡這個溪流攝影集
您的留言是我再繼續拍下去的動力
歡迎各位轉貼,讓大家多認識台灣的美麗溪流
感謝大家 <( ̄︶ ̄)>
轉戰 烏來阿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