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FX & DX 差異&混淆

有幾個問題一直弄不透, 而且可能已經混在一起了
提出來討論一下

# 常在Mobile01看到攝友發言: "追求FX的那種通透感"
請問如何定義"通透感"? 我想很多人的定義會不同吧
- 看過很多照片, 有些攝友似乎指的是主題攝影的主題清晰, 其他前&後散景所造成的焦距&空間遠近感
- 我也看過攝影書上面提到用廣角鏡(such as 12-24mm)儘量把大景納入的雄偉照是所謂的通透 (這裡指的是與上面恰好相反的狀況, 整個大景都是沒有散景的)
- or others

# 空間感
常看到許多攝友追求 FX 的空間感, 這個空間感和通透感有關係嗎? 還是根本就指同一件事?

# 大視野
常看到許多攝友追求 FX 的大視野, 請問所謂大視野僅是指FX不需要像aps-c焦段 * 1.5 / (1.6) 所以每顆鏡頭在FX v.s. APS-C 視野比較大, 就這樣而已嗎?


#
如果我們在FX上面用24mm焦段 和 APS-C 16mm焦段(nikon * 1.5)等同於 24mm. (此不涉及不同鏡頭的呈色...)
- F2.8 (其他快門,ISO fix)所拍出來的照片兩張相比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 F22 (其他快門,ISO fix)所拍出來的照片兩張相比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是否有攝友可分享看似相同條件卻可清楚比較出(含圖)通透感&空間感在 FX & DX 上的差異?


# 縮光圈
又是常看到攝友討論鏡頭的銳利度問題. 舉個例, 50mm F1.4 大光圈, 許多人說光圈全開畫質太軟, 但是縮一下就很利了.
這個縮一下是指多少呢? 買到有F1.4的, 當然會希望用到的時候有他的效用 (光線不足or淺景深), 假設在光線足夠的地方好了, 拍人像想要淺景深+利度, 縮一下是指 縮到 F2.0?? F2.8? or much more??
個人看過一些評論, 鏡頭的光學在F8-F11的時候銳利度&對比算是最好的一個平衡點, 如果是這樣, 那所謂的縮一下就很利似乎可能不只一下, 可能要到F5.6 or 甚至 F8-F11了, 那還真是縮很多 QQ...
有沒有攝友對於縮一下有另外的見解呢?

不好意思問題很多,而且可能都混在一起錯亂了.
也希望藉由這個錯亂, 說不定也有人跟我一樣搞不清楚, 一值渾渾噩噩
先謝過 :)
2011-02-17 11:3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FX & DX 差異&混淆

corryhsiao wrote:
有幾個問題一直弄不透...(恕刪)


簡單的說...在APS-C上

16mm的鏡頭...拍出來的是 16mm的散景,但是是24mm的壓縮感(說視野也行)

在FF上

16mm的鏡頭...拍出來的是 16mm的散景,是16mm的壓縮感(說視野也行)

所以....

如果用的是85mm的鏡頭

拍出來的APS-C就會有85mm的散景,但是是127.5的壓縮感,但是FF的壓縮感還是原來85mm的

照片相對的空間感會大上許多...因為少了壓縮

至於縮光圈....大光圈真的要開到最大嗎??....

有時散景太散前景跟後景完全看不出來....會比較美嗎??

有時散景的控制是表現出攝影師美感的很大的一部分呢....

說到鏡頭的縮光圈銳利...很多人會說我買了1.4就是希望能開到最大...縮光圈那我買1.8就好了

但是轉頭想想...1.4縮縮到2.8相對的光圈降了2級銳利度增加,但是1.8的鏡頭縮到2.8降了大概1.3級的光圈

整體來說1.4光圈縮到2.8還是比起1.8的光圈縮到2.8來的優異....


以上個人意見....至於通透...之類的形容詞....小的還沒參透....只知道努力的拍下去就對了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corryhsiao wrote:
有幾個問題一直弄不透...(恕刪)


我也不了通透感這回事~ 我個人也用全幅機,可能鏡頭還不夠好,沒有通透感

Willien Chen wrote:
簡單的說...在AP...(恕刪)


Willien 大說的 壓縮感我認同..
也就是說同樣焦段 (eg. 85mm), 而FF機拍下的角度大於aps-c, 所以視覺上相通的散景模糊程度放在較大的視野呈現, 的確會讓人感覺空間上有更多的層次...

至於縮光圈, 我的看法不同
suppose 光圈 F1.8, 應該每顆有這個光圈的鏡頭的開的大小都相同才對
這是"相對"問題
也就是說, 假使鏡頭是 50mmF1.4G & 50mmF1.8D
50F1.4 的相片 相對 光圈F2.8 光圈級數的差距較大, 所以相片銳利度相差也較大
但是如果是 50F1.8 縮到 F2.8, 光圈級數的差距相對小點, 相片銳利度相差可能也小點
至於 50F1.4G & 50F1.8D, 在F2.8光圈下的照片會不同應該是鏡頭設計差異的問題而應該不是光圈級數差異
個人淺見 :)

Willien Chen wrote:
如果用的是85mm的鏡頭

拍出來的APS-C就會有85mm的散景,但是是127.5的壓縮感,但是FF的壓縮感還是原來85mm的

照片相對的空間感會大上許多...因為少了壓縮
..(恕刪)


請問如果APSC 搭配85mm 拍攝的距離拉遠,讓被攝物的大小相當FF 搭配 85mm拍攝的大小,這時候壓縮感相同嗎?

另外,請問何謂壓縮感? TKS
http://www.flickr.com/photos/elbert78/
這問題已經屬FAQ的範圍

FX較DX有較長的景深

這裡有景深計算機

當然, 大多數的人不是很認同這種說法, 所以我只提供資料, 不詳述了
請問有沒有神人可以..
說明...再加圖阿!
因為壓縮感、空間感、通透感....
真的好難用想像的...
拜託~~~我好想了解!!!
哪位FX大行行好,辦個團摸如何?相機前面擺個功德箱,一百摸一分鐘。

去租不就得了。

版上大大給的,nikon原廠線上體驗
http://imaging.nikon.com/products/imaging/lineup/lens/simulator/

螢幕看可能還沒一半爽度,左眼貼近觀景窗,再搭個24-70鏡皇,可能逼近起雞母皮的爽。
# 常在Mobile01看到攝友發言: "追求FX的那種通透感"

請問如何定義"通透感"? 我想很多人的定義會不同吧

- 看過很多照片, 有些攝友似乎指的是主題攝影的主題清晰, 其他前&後散景所造成的焦距&空間遠近感

- 我也看過攝影書上面提到用廣角鏡(such as 12-24mm)儘量把大景納入的雄偉照是所謂的通透 (這裡指的是與上面恰好相反的狀況, 整個大景都是沒有散景的)





通透感其實只是一種情緒性形容詞,通常是拿來讚嘆鏡頭或是發色,每個人所感受到所謂的通透感其實不一樣

也沒有一定標準,所以你也不用花時間去理解這個詞了,這個詞絕對不是你購買該像機或是鏡頭的參考資料。






# 空間感

常看到許多攝友追求 FX 的空間感, 這個空間感和通透感有關係嗎? 還是根本就指同一件事?




FX 跟DX 跟4/3 甚至DC 得空間感都不一樣 這是來自於片幅與焦段之間的關係,不過,空間感更大的決定因素

是來自於相片中 賓 主 景的相對關係與光線的構成有很大的影響,再來是焦段的選擇,廣角適合營造透視線,

望遠(微距)適合營造壓縮感,綜合以上會決定這張照片的"空間感",而片幅影響的是你下面所提到的"視野",

視野當然也是影響空間感的一大要素,不過那是最後一道關卡,就像是你要決定如何裁切一樣,追求FX只是讓

裁切的空間更大而已。




# 大視野

常看到許多攝友追求 FX 的大視野, 請問所謂大視野僅是指FX不需要像aps-c焦段 * 1.5 / (1.6) 所以每顆鏡頭在FX v.s. APS-C 視野比較大, 就這樣而已嗎?



簡單的說,現在的相機系統,都是由人眼發展而來,而以135片幅(FX)為標準,50mm是單隻眼睛的視野,

35mm是雙眼的視野,然後再劃分所謂廣角跟望遠,也就是大於跟小於人眼的視野,而所謂APS跟4/3系統

要換算的原因,就是因為片幅變小了,畫面被裁切了,所以相對的視野也變了,而為了方便計算視野,所以

才要換算,所以你說每顆鏡頭在FX上比DX視野大這樣而已嗎?,對!就只是這樣而已。




#

如果我們在FX上面用24mm焦段 和 APS-C 16mm焦段(nikon * 1.5)等同於 24mm. (此不涉及不同鏡頭的呈色...)

- F2.8 (其他快門,ISO fix)所拍出來的照片兩張相比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 F22 (其他快門,ISO fix)所拍出來的照片兩張相比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是否有攝友可分享看似相同條件卻可清楚比較出(含圖)通透感&空間感在 FX & DX 上的差異?




喔喔

不同的地方在於,16mm用在APS-C上,雖然因為裁切,所以視野只有24mm的角度,但是因為本質還是16mm

所以16mm該有的透視與變形還是存在,所以會拍出比FX透視變形更強的24mm照片

而你問的光圈問題,那要看你拍的是什麼,來決定結果的不同

例如你拍的假如是人像,主體跟背景的距離很遠,那因為24mm會比16mm的散景來的淺,所以雖然同樣視角

,但是FX的景深會比較淺

而在F22的狀況下,因為縮光圈的緣故,沒有散景上的差異,所以城現出來的就只有透視變形的不同


另外,片幅大小跟曝光數直沒有關系,所以快門 ISO都會一樣


結論來說,同樣換算完是24mm

Fx 散景比較淺

Dx透視變形比較重










# 縮光圈

又是常看到攝友討論鏡頭的銳利度問題. 舉個例, 50mm F1.4 大光圈, 許多人說光圈全開畫質太軟, 但是縮一下就很利了.

這個縮一下是指多少呢? 買到有F1.4的, 當然會希望用到的時候有他的效用 (光線不足or淺景深), 假設在光線足夠的地方好了, 拍人像想要淺景深+利度, 縮一下是指 縮到 F2.0?? F2.8? or much more??

個人看過一些評論, 鏡頭的光學在F8-F11的時候銳利度&對比算是最好的一個平衡點, 如果是這樣, 那所謂的縮一下就很利似乎可能不只一下, 可能要到F5.6 or 甚至 F8-F11了, 那還真是縮很多 QQ...

有沒有攝友對於縮一下有另外的見解呢?




這沒有定論的,每隻鏡頭也不一樣,要得到這樣的數值你必須自己去測試自己的鏡頭

所以大家才會都說"縮一下"而沒有明確的說出縮多少。

另外所謂的"縮一下"也針對你要拍的東西來決定,因為光圈決定的是對焦清晰的範圍還有散景之間的關係

例如,你想拍一張全身散景人像,你就不會縮到F8,因為,雖然會很利 但是景深卻很深

,所以通常就縮到F2.8~5.6之間,依照你鏡頭的焦段,與被攝物之間的關係決定要縮多少

這時候假如你光圈全開1.4焦對在眼睛,可能就是眼睛清楚,其他都糊糊的= =

所以縮一下 要隨機應變他"一下"有多大

記住,對焦的焦點,不是個"點",而是"面",光圈越小,這個面越厚,反之亦然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石英透鏡 攝影Blog http://quartzlens.blogspot.com/

corryhsiao wrote:
有幾個問題一直弄不透...(恕刪)


樓主:

光是用理論在怎樣很難得到滿意答案!

這種差異必須要直接使用與比較才知道!


也就是從頭到尾沒有跨過FX或35mm到APS,那麼FX其實也沒什麼!

那個就像更大片幅像120 4X5 8X10等,如果是一直都在這個範圍使用,是不太強烈感覺,但如果35mm上來就會覺得天差地遠!

NIKON用戶有空就去旗鑑店玩一玩就好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