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由於近年來感覺nikon似乎不斷下放一些老鏡支援,而一些從其他家跳進nikon或新用戶,對nikon一些長久歷史資訊搞不太清楚,常碰到一些人詢問老鏡頭使用與鏡頭支援問題,而有些人回覆資訊觀念又有些問題,造成詢問者困惑。

雖然這些在像冼老師等部落格都已經有為數相當多資料,網路上nikon資料也可以查到相當資料,但針對這方面需求乾脆就做個整理懶人包,以後就直接丟連結比較快。

以下資料各位各論壇有需要用就請拿去用,只是編輯資料有點多,有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教。




以下先作簡單介紹,一些疑難雜症在看問題,在做一些補充資料。

主要分以下主題
1.NIKON鏡頭測光支援與分類
2.nikon鏡頭自動對焦分類與支援
3.其他家機身與自動對焦等機構比較


NIKON 鏡頭筆談
NIKON鏡頭從古至今鏡頭序號查詢
nikon機身鏡頭圖書館


1.NIKON鏡頭測光支援與分類
nikon鏡頭標記

NIKON 單眼反光相機是從1959年從大F開始,至今天接環未變,所以大部分都是可以接上使用,但中間因為和機身連動與交換訊息而有所不同的鏡頭系列,有些甚至會卡到。

曝光模式支援歷史是從M模式=>A模式=>S模式=>P模式!
測光是後面開始有光電元件之後才開始有,在這個電子半導體等元件慢慢在機身越來越多,而原本互不相干的鏡頭和機身,隨著發展也漸漸把越來越多部份的掌控權交給機身。

大概簡單根據測光資訊機制取得可分為:
1.CPU:~1986-至今
(含有電子接點,如AF、AI-P、AF-D、 AF -S )
這個是AF-D,鏡尾有測光聯動脊,所以會標示AI可以支援有AI的舊機身
有CPU鏡頭,最重要就是在支援CPU機身可以把光圈控制交給機身,也就是機身可以控制鏡頭光圈。
所以有光圈環的鏡頭也都必須鎖在最小光圈位置,這樣把光圈控制權交由機身,否則會出現Fee光圈錯誤訊號。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AF-D
最大光圈,光圈撥桿位置是很多這時都是屬偏上,此時光圈撥桿是卡住而無法動作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最小光圈,光圈撥桿位置(轉動光圈環縮光圈一格,光圈撥桿就可以在最大光圈和這一格之間活動,最小光圈時候,就可以完全用後面光圈撥桿來控制所有光圈)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全系列NIKON DSLR支援
曝光支援:PSAM都可以用。
測光支援:3D矩陣測光(自動輸入)
偏重中央區域(可以有各種選擇,8mm 12mm 15mm 20mm等選擇中央加權區域大小)
點測光(可以使用所有對焦點進行點測光,即所謂點測光聯動)
測光精準度較高,可以精準用1/3 EV等方式控制光圈。


2.AI和AI-S:~1977-1986
(主要以測光連動脊,鏡尾一小段突起,在一些AF AF-D或AF-S鏡尾保有測光聯動脊,就可以用在一些支援AI的機身,只不過就沒有自動對焦能力。
通常也含有兔耳多,這樣才可以支援NON-AI的老機身。
另外就是無cpu,其鏡頭光圈是無法直接由機身來控制,必須要鏡頭光圈環控制。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標準AI鏡頭屁股光圈環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機身支援AI機構在右上方(D3為例),主要是在於傳達光圈資訊,因為支援nikon機身鏡頭,都會以機身光圈撥桿直接以最大光圈,但機身測光時候是不知道前面鏡頭狀況,就無法推算測光和曝光光圈差異。
如果是不支援的鏡頭,那就是直接用曝光光圈當作測光光圈用。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NIKON FA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AI 105mm F2.5S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補充:
AI-S等於是AI鏡的小改版,在1982年推出,同樣具有ai測光連動機制,主要是對AI鏡頭的光圈機制進一步增強以便進行自動光圈控制。此功能用於在如FA、FG和F301等相機上使用,當使用AI-S鏡頭時,可將“程式”或“快門優先”(只限FA)模式與這些相機相結合。AI-S機制可讓相機更精確地控制AI-S鏡頭的光圈增量,比使用AI鏡頭時對光圈的控制更精確。
區分AI-S與AI鏡頭的直觀標記是:
最小光圈(包括主要的較大和較小讀數)用橙色表示,如F16
去掉了後端“刺刀”式卡口上鏡頭鎖口上方的凹槽。這可便於某些藝康相機檢測是否能夠安裝AI-S鏡頭。
不過,後面沒有支援AIS機身,基本上就和AI鏡一樣。
支援NIKON DSLR
D1/D1X/D1H/D2H/D2Hs/D2X/D2Xs/D3/D3s/D3X/
D200/D300/D300S/D700(D100不支援)
D7000


曝光支援:最多僅可以選A及M。
測光支援:3D 矩陣測光(但必須先人工指定鏡頭焦距與最大光圈)
偏重中央區域(只能用12mm和平均,在B5設定)
點測光(只能用中央單點點測光)
測光準確性較差些,也只能用光圈環的刻度大小變化)

(不支援機身如沒有ai機構的d90...只能用m模式,而無法測光)



3.NON-AI:~1959-1977
(以測光連動叉對應,看起像兔耳多,鏡尾為平平地整圈凸起)
可以發現兔耳多方向不同,而很多當年1977 NIKON換AI有提供改鏡套件,有些是自己把鏡尾磨成AI,俗稱磨屁股。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全系列不支援測光!
且會鏡尾卡到,大部分需改鏡。
只有入門機身(例如D40 D40X D60 D5000 D3000 D3100)可以不改鏡就可以接上

曝光支援:僅可以用M模式。
測光支援:無支援。


其中為何NON-AI要磨屁屁?
在於有支援AI的機身,如D300右上方AI聯動桿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或著像D80這種中階機 左下方的最小光圈確認桿
d80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以上這些都會剛好壓到。

所以像低階入門就沒有上述狀況可以壓下最小光圈確認桿,所以也就不用磨屁屁就可以上。
d5000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磨屁屁在於形狀位置,可參考磨屁屁NON-AI to AI


---------------------------------------------------------------------------------------------------
2.nikon鏡頭自動對焦分類與支援

a.NIKON自動對焦鏡頭簡史

基本上NIKON可以自動對焦鏡頭
自1971年F2+AF Nikkor 80mm f/4.5試驗性以鏡頭馬達達到自動對焦。
在1983年F3AF+AF-Nikkor 80mm f/2.8與AF-Nikkor 200mm f/3.5兩顆一樣是有鏡頭馬達的AIS鏡(機械式)
但接者1986年推出的AF定焦鏡(24mm f/2.8、28mm f/2.8等CPU鏡(電子接點)是用機身馬達自動對焦,之後1992年開始推出AF 35-70mm f/2.8D等具有傳遞距離資訊的鏡頭在標示上加上D。

到1992年開始出現AF-I 300mm f/2.8D EDIF等砲鏡,使用內建鏡頭馬達。
到1996年開始開始出現內建超音波鏡頭馬達AF-S鏡,AF-S 300mm f/2.8 EDIF等砲鏡。
到1998年開始把內建超音波鏡頭馬達下放到大三元AF-S 28-70mm f/2.8D等也就是一般所講第一代超音波馬達。
2000年開始拿掉鏡頭光圈環開始推出AF 70-300/4-5.6 G 。
2003年AF DX fisheye 10.5mm F2.8最後一顆用機身馬達的AF鏡。
所以之後NIKON更新推出的鏡頭都只有af-s鏡或PC-E這種手動鏡。


b.自動對焦鏡頭分類
nikon 自動對焦鏡頭


AF鏡:以1986-2003
指可以達到AUTOFOCUS的鏡頭,一般大多是指需要機身馬達鏡頭,因為標示AF卻用鏡頭馬達只有三顆,+AF Nikkor 80mm f/4.5試驗鏡頭,與AF-Nikkor 80mm f/2.8與AF-Nikkor 200mm f/3.5兩顆一樣是有鏡頭馬達的AIS鏡。
在1986年後AF就是代表需要機身馬達來轉動的鏡頭。
在1996年推出AF-D系列鏡頭。
2003年AF DX fisheye 10.5mm F2.8最後一顆用機身馬達的AF鏡。
2002年開始推出拿掉鏡頭光圈環的-G鏡,後期至今形成像AF-G、 AF-S G系列 AF-S Nikkor 24-85mm f/3.5-4.5G EDIF開始。
D: Distance 鏡頭可將物體到相機之間的距離資訊。
就是現有一些AF-D鏡頭,其主要是對於3D彩色矩陣測光、3D矩陣測光和3D多重感應均衡補充閃光功能的需要距離資訊。
AF 28-70/3.5-4.5 D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G:代表他鏡尾沒有光圈環,所以只能透過機身或鏡尾撥桿來控制鏡頭光圈。
AF-S 24 F1.4G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AF28-200 G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AF鏡尾的一字洞可以插進去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機制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AF鏡構造(小黑為例)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機身馬達轉子在左下方(D3為例)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支援NIKON DSLR
D1/D1X/D1H/D2H/D2Hs/D2X/D2Xs/D3/D3s/D3X/
D100/D200/D300/D300S/D700
D70/D70S/D80/D90/D7000
D50




AF-I:1992-1994
這個I就是內建馬達IM縮寫(Internal Motor)
只有在炮鏡是AF-I 300mm f/2.8D EDIF(1992年)、AF-I 600mm f/4D EDIF(1992年)
AF-I 400mm f/2.8D EDIF(1993年)、AF-I 500mm f/4D EDIF(1994年等有!
全系列NIKON DSLR支援



AF-S:1996-至今
1996-2001為 AF-S D時期
這個-S就是超音波馬達SWM縮寫(Silent Wave Motor)
也就是具有超音波馬達的自動對焦鏡頭。
這顆是小黑六(AF-S 70-200mm F2.8G VR2)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可以看到鏡尾就是沒有那機身馬達要用的一字洞,所以
其就算鏡頭馬達壞掉,也不能使用機身馬達,因為根本沒洞可以插。
全系列NIKON DSLR支援
補充:
AF-S鏡對焦模式分為以下三種
M:手動對焦模式。
M/A:手動優先自動模式,就是在使用自動對焦階段可以自由使用手動對焦,相當C家FTM全時手動模式>。
A/M:相比M/A mode,手動靈敏度下降,防止意外地切換M mode,可稱為「自動優先Auto Focus」

其中NIKON M/A(全時手動)在大部分AF-S鏡頭都有,只有一些KIT鏡頭沒有像18-55、 18-105、 55-200、 55-300等。


以c家超音波馬達橫剖面,可以知道大致對焦概念。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環形超音波馬達,包含(STATOR和MOTOR)
表面一個個凹凸的就是STATOR,通電之後,利用壓電材料的結構極化產生晶格與電壓關係(就和電話可以聽到聲音相同原理),電壓變化造成彈性應變變化使MOTOR產生轉動。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超音波馬達結構
NIKON 60/2.8G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鏡尾分解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前玉部份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對焦環下方的超音波馬達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距離尺表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中央金屬骨架對焦鏡組(中間前後各自移動)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內部對焦模組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

3.其他家機身與自動對焦等機構比較
過去開始發展自動對焦時期,使用機身馬達達到自動對焦有三大家 PENTAX NIKON minolta,後來MINOLTA先後和KONICA合併最後換成SONY。

而CANON是一開始就換掉FD卡口,變成全新接環EOS,全電子光學控制系統,而一開始就使用鏡頭馬達,包刮光圈控制也是由一顆馬達在控制。

panasonic olympus等則是重新建立起4/3國度,都是用鏡頭馬達達成自動對焦,其中panasonic是用鏡頭防手震 olympus是機身房手震。


自始只有鏡頭馬達自動對焦,介面就相對簡單俐落只有電子接點,就以canon說明。
CANON EOS卡口可分APS-C專用,和全幅或APSH片幅用兩種。
EOS EF(1Ds 1D 5D系列)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EOS EF-S(7D 60D 550D系列)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EF鏡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EF-S鏡可以鏡尾鏡片組突出接口外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EOS EF是只能接EF鏡,而EOS EF-S可以接EF和EF-S鏡。
EF是為全幅設計,L鏡也必為EF鏡,可以通用全部。
EF-S為APS片幅設計,由於鏡尾設計突出,不能在EOS EF上使用!>




機身馬達三大家,到後面也分分推出越來越多有鏡頭馬達的鏡頭
其中除了MINOLTA是有在自動對焦時代換過卡口規格,PENTAX從m42螺旋換到k卡口之後,和NIKON相當保留卡口規格至今。
這些機身馬達出身,就會同時保有另外一項特徵,就是光圈控制,是由機械光圈撥桿來控制,介面就會複雜許多!

和前面AF鏡一樣,各家機身馬達是藏在機身裡面,接環位置凸出一根來插進鏡頭屁股一個對應的洞。
可以看當PENTAX和SONY(KM)機身馬達轉子都是在右下方,而且其他家都是順時針裝上鏡頭,NIKON是逆時針裝上鏡頭與機身馬達轉子在左下方,可能NIKON帶點反骨味道(NIKON微距鏡也和別人不同叫做micro)!
另外就是其他對應的光圈撥桿位置,大家也不同,不過這些機械式光圈控制,也使得三家鏡頭在轉接時候,還有簡單控制光圈能力的機會,如果是像CANON那種馬達控制,就是得破解馬達控制。

下面是機身馬達,以及需要機身馬達才能自動對焦的鏡頭。

NIKON D3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Nikon AF Nikkor 28mm f/1.4D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PENTAX K7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PENTAX smc DA 15mm F4 ED AL Limited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SONY a900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Minolta AF 70-210mm F/4
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






2011-02-12 1:44 發佈
好文章,五分奉上~

文章中Nikon的鏡頭不會都是d大你的吧......
SONY A7III+24-105/4G+85/1.8
有CPU鏡頭,最重要就是在支援CPU機身可以把光圈控制交給機身,也就是機身可以控制鏡頭光圈。



相較於 AF 鏡,AF-D 才是所謂的 CPU 鏡。兩者在使用上並無差別,而且在鏡頭接環處皆有電子接點,只不過 AF-D 可以將對焦距離傳送給機身,使 TTL 閃光燈的曝光更為準確。

所以,不論 AF 或是有 CPU 的 AF-D,在使用時都必須將鏡頭的光圈環縮到最小 (數字最大處),並且從機身設定拍攝光圈。

(更正: AF 與 AF-D 都是 CPU 鏡,感謝樓主的指教。)
jiehhwa wrote:
有CPU鏡頭,最重要...(恕刪)


CPU只是電子傳遞鏡頭資訊,af af-d ai-p等都是cpu鏡頭,都是為了後面機身可以作到自動光圈控制,也就是當初ai-s等於是機械方式傳遞訊息已達成自動光圈控制目的,後面cpu則是以電子傳遞方式達成自動光圈控制目的。

AF-D是後面在加上傳遞距離資訊,可以作3D矩陣測光等作用!


縮到最小光圈是在於那個光圈環等於是卡榫,假設沒有縮光圈直接上,那麼光圈撥桿就可以發現是無法移動,每縮一點光圈,例如50/1.4d,縮光圈到F4,您就會發現光圈撥桿就可以在F4和F1.4之間移動!

也就是如果是無法控制光圈的機身,如果是ai鏡頭轉動到某光圈,那按下快門一瞬間,後面機身撥桿會整個放鬆,鏡頭後面撥桿會自動卡到光圈上!



nikon對af與af-d註解
AF
這是第一代藝康AF鏡頭。所有藝康自動對焦SLR相機與包含CPU(中央處理單元)的藝康AF鏡頭相容。這些鏡頭可以通過鏡頭上的字母“AF”來識別,這些鏡頭的後端有CPU觸點,如下圖所示。

早期的藝康相機機身支援基本自動對焦功能的AF技術,但從1996年後製造帶進階測光系統的新款相機需要D(距離)資訊才能進行曝光測光(參見以下的AF-D)。支援進階的3D矩陣測光的相機需要來自鏡頭的距離資訊,如果採用標準的AF鏡頭,將使用簡化的測光系統。

AF-D
藝康在1996年推出AF-D系列鏡頭,這些鏡頭與AF鏡頭看起來相似,它們包含一個可以將對焦距離資訊(此資訊用於增強相機曝光與閃光測光系統的準確性)傳送到相機機身的編碼微晶片。具有進階3D矩陣測光系統的相機需要AF-D相容鏡頭才能充分利用此技術。所有現時的藝康自動對焦鏡頭可將距離資訊傳送到相容的相機,因此是AF-D相容的,AF-D鏡頭可通過鏡頭上標示的D標識來識別,如下圖所示。
專業的解說

詳細的內容

五分請笑納

一定要給diffusionless兄加五分,我已經收藏起來了
好文, +5分,+5分,+5分,+5分,+5分
這種文章 先推再說
很久沒這種看文感動
謝謝
能看完這篇

就有一定相機歷史程度了

加到我的最愛

時時複習
值得收藏!
diffusionless wrote:
由於近年來感覺nik...(恕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