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使用至今,其實一直很想入手長焦
但是最後還是入手了SB-900
的確A16 f2.8的確光圈不小,而且焦段並非容易手震的焦段
(當你低於安全快門時你自己不手震拍攝對象自己可能就動了)
不過在室內或者晚上在外面時候拍近物卻是挺囧(D80我也只接受ISO800最勉強一千)

而最重要一點就是被朋友以及老哥提到一個重點
開始使用閃光燈並且學習控光等技巧跟長焦比起來說能多學點東西
(雖然長焦使用也是需要一定技巧以及不同於標準焦段的構圖等,但是感覺是在原有拍攝技巧上學習駕馭長焦)
同時也有在朋友的攝影棚實際嘗試棚燈理解到關於控光能增加的差異以及質感上的演出
也就造成自己這次毅然放棄本來想入手的A001而入手SB900
點擊照片本身可以放大至flickr看
1.為了學習新的技巧控光而讓我放棄A001的金盒~


2.不難發現白平衡上有問題(因為家中燈光為黃色,因此必須自己後來調整)


3.

4.依靠家中的燈光圈的使用上以及快門的取捨非常的痛苦,所以景深非常的淺!
這是SB-900的腳座,底下有螺紋可以固定在腳架上

5.隨燈所附的四片色片,具有讓閃燈辨識調整白平衡的設計,副的顏色是為淡黃、淡青、黃、青

依照現場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色片,讓閃燈的顏色跟現場一致
要調整白平衡也才比較自然~
6.閃燈套,所有副的腳座、柔光盒、色片、色片蓋皆能一並收納於內(但是總長體積真的不小)
對於想入手的人建議要考量一下包包是否方面收納了

7.包裝上真的非常的保護

8.非常好用的轉盤呀~~~簡直會讓人想多多手賤一下


SB-900本身支援的模式有TTL、AA、M、RPT及距離模式(距離模式彎腰限定~)
以及支援±3EV的補償、FP(頻閃高速同步模式)
大多數的調整依靠轉盤以及上面的那幾個按鍵都能快速搞定
也能夠快速切換遙控模式or主燈模式
9.來張大頭狗式的照片!(大頭上面有擴散片以及小白板)

10.實際收納時色片以及本體都上方

11.而柔光盒以及色片蓋則是疊一起在下方

12.腳座則是藏在背後,所以如果直接掛在皮帶上的時候要拿腳架座會比較不方便


============拍攝實戰(商攝)==========
而得到好馬當然也要給好馬吃好草才能多加發揮它的戰力拉~
同時也就拿好馬的飼料來做練習!
選擇的是SANYO的低自放電池eneloop!
而為了來營造點高級感,找了一片帶有反光力的黑色類似壓克力板的東西來當做背景底
而閃燈主要是往牆壁打做跳燈動作
並且讓黑色的塑膠板對牆壁有反光達到漂亮的鏡面效果
13-1這是拍攝現場,從這張就可以看到當閃光燈打出去時牆壁上的黑白交界(閃燈的輸出範圍)
這可以拿來利用控制鏡面反光的效果

13-2

13-3

藏在照片下的功臣
14.

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前面有出現擦東西的痕跡.....
以及背景因為不是光滑的純白牆壁所以反光的感覺沒有非常的清新俐落的感覺

15.

如果想解決格子狀白牆問題在下大概會考慮去買珍珠板來一舉兩得吧(反光兼單純化背景)
因為只有單燈,所以可以發現有些部分其實光量是不太夠的(右邊
16.標記著充電所需時間,並且帶有殘量檢查功能

17.

18.

17、18則是打光的比較
可以很明顯發現背景白色反光部分的變化
17是燈放的比較後面朝比較高一點去打燈,18則是相反
也就是說利用閃燈對牆壁的輸出範圍去調整他的界線
對於背景的表現差異有所不同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閃燈位置改變對於光影的表現也有所影響
上面兩張包裝外殼都對充電器本身上面帶有影子
不過因為18更近所以影子更為強烈(這時其實需要柔光罩等去減少他影子的強度)
19.低角度造成猶如在鏡子上拍攝的感覺

20.撕了一小沱衛生紙讓他踮腳以免跌倒or站太直不好看

21.黑暗電池


22.電池特寫~

入手閃燈之後真的是額外學了挺多東西
包括一些使用閃燈之後也有的拍攝上的限制
以及一些壓光技巧或者瞭解閃燈所能辦到之外的事情
閃燈所能辦到的事情其實也算有限
但是所能做到的事情也非常有特色
如何把閃燈打的非常自然又或者有特色的不突兀大概就是最大的課題了(控光)
對於nikon的閃燈系統如果想多有應用瞭解的話還蠻建議去翻閱一下─光影之美-用小閃燈拍好光線
當然除了那本以外手上有的說明書也得先至少看過一變
在下三月入手到現在才發這篇開箱文
其中這段時間都在研究一些閃燈的基本限制以及各項功能
也包含所打出來的光可能有的不同(上柔光罩又或者其他等等)
到現在也大概瞭解了不少
不過倒是很需要多多實際去操作
說真的用一用還真的會覺得單燈不夠呀~

有時候就真的是差了些條件說......
不過也只能說~多多努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