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RF多年了, 當時仍是學生一名, 財力所限一路都只是使用L39螺牙鏡頭, 機身就是用Fed 5和Canon VI L, 雖然一直也很想敗一台M3, 但到出來工作後, 卻很少再拍底片了, 原來M3的儲備金也變成了把R-D1捧回家的鋪路費, 到再後來的M8, 卻再也沒有當年M3對我的吸引力了....
看過一些日文的雜誌和網站, 看到了一個名字: 偽Leica同盟, 這裡也有玩L39和M-mount, 但也不使用Leica 相機的版友嗎?
我個人使用 R-D1s 時,覺得它很像底片 RF 的地方有:
(1) 用框線構圖不是 100% 準。這點 R-D1s 比底片 RF 有過之而無不及......
(2) 疊影對焦的手感是一模一樣的。手動設定快門速度和曝光補償也是。
(3) 過片桿(應該是上快門桿)個人覺得是很棒的設計。
(4) 觀景窗看到的是真實世界。這一點 R-D1s 應該是第一名,因為它是 1:1 VF,真正可以兩眼張開拍照。底片 RF 好像只有 Bessa R3M/R3A 吧?
方便的地方是,它的 ISO 可以不進 menu 就直接用轉盤設定,熟了以後在黑暗中也可以憑手感設定到準確無誤的地步。曝光補償也是。至於把 LCD 蓋起來不看也是選擇之一。
Steve wrote:
看過一些日文的雜誌和網站, 看到了一個名字: 偽Leica同盟, 這裡也有玩L39和M-mount, 但也不使用Leica 相機的版友嗎?
又!!!!
在叫我嗎?

請問那偽Leica同盟網站在哪兒啊 我找不到 感恩啊
不是萊卡不好 萊卡非常好 但是超貴啊
若子彈夠 我當然要試試萊卡
但
曾經試過
買了M7
出門卻搞得緊張兮兮
拿貼紙蓋住紅標 怕被搶
隨時檢查袋子 看她在不在
三不五時巡視一圈 看有無刮撞傷
好累啊 搞到快得強迫症
雖然 M7真的很滿意 除了重些
還是賣了
我想 帶Leica鏡頭 我應該更緊張
所以 只敢買最便宜最老的35/3.5 and 50/3.5
其他 不大敢碰
Leica外的RF天空 還是很遼闊
提供我目前的 RF棒球隊名單供參考
跟全徠卡or電影頭的前輩們比 大概就是洋基隊/紅襪隊vs.光芒隊的薪資比例類似吧
有幾棵 只有幾千塊
最貴的Konica 60/1.2 大概只有leica 50/1.0的半價
機身最貴的R-D1s也大概只有新M8的近1/3價
成像 小弟這位經理功力 無法榨乾整隊全部的實力 真愧疚 才用RF不到一年 還要多磨練
希望來日能跟現在的光芒隊一樣啊
先發九人-
捕手: Voigtlander 28/2.0
一壘手: Rollei 80/2.8
二壘手: Rollei 40/2.8
三壘手: Konica 60/1.2
游擊手: Konica 35/2
中外野: Voigtlander 12/5.6
左外野: Contax GM21/2.8
右外野: Carl Zeiss ZM 25/2.8
DH: Kern Switar 50/1.8
板凳老將:
黑白限定雙人組- Leitz 35/3.5 and Leitz 50/3.5
大砲三兄弟-Schacht 135/3.5; Stenheil 85/2.8; Trinol 105/3.5
APS限定代打-Carl Zeiss arriflex distagon 16/2 and Kern paillard switar 50/1.4
預備武裝管式鏡-Schacht 35/3.5
投手:
Voigtlander R4A; Epson R-D1s; Rollei 35RF
若要再補強的話

補手再找一位 暫鎖定老將Angenieux 28/3.5 看看有沒有機會給宮崎改
游擊手也可再找一位 Leica買不起 可能只找得起Voigtlander 35/1.2 or 1.4
二壘手有機會找到老將Cooke 40/2
佈局投手 可能會再找Minolta CLE , 當然 有價格好的M3也可試試
我自己是覺得 外野很OK 內野很超值 捕手太嫩 投手不夠強

俄鏡? 個人試用過學弟的industar 覺得超超值
但也有死角與限制 表現也不穩定 水準參差不齊
感覺很像中華聯盟?

可是兄台的球隊中可也有些身價不小的伙伴啊, 例如三壘手雖然及不上Leica的50/1.0般貴, 但也便宜不到哪裡吧

偽Leica同盟可參考這個: http://www.mediajoy.com/mj-books/index.php?mode=detail&stocks_id=480&searchkey=&skc1=&skc2=&skc3=&skc4=&od=
和這個: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1%BD%E3%83%A9%E3%82%A4%E3%82%AB%E5%90%8C%E7%9B%9F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