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LEICA 這個名稱,在我還未接觸攝影的時候就有所聽聞的名稱,
當時的我,對於這個名稱沒有太多的認識,只知道LEICA的產品價格相當的高昂,
即便是從我有接觸攝影以後,對於這個品牌也無法涉入,
畢竟對於我個人來說還是難以高攀的世界,
幸運的是,我認識了一些朋友,對於這個品牌有所涉入,也分享了作品給我觀賞,
讓我能多少理解了所謂相機世界中的LEICA的表現;

慢慢的,我也在我自己尋找的世界中漸漸地遺忘一些事情,
也完全沒有想像過,我會去接觸到LEICA的世界。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這是這次陪伴我的夥伴們,LEICA M8以及兩顆定焦鏡頭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LEICA SUMMARIT-M 1:2.5 / 35

雖然說現在已經不意外德國工藝技術的極至,
但是在接觸到LEICA鏡頭的時候,還是會讓人不得不讚嘆德國工藝技術的可怕,
鏡頭本身的製作精良,每個細節都可以感覺到非常嚴謹,
讓我真的覺得德國人在這方面幾乎可以說是病態的感覺了;

35本身體積嬌小,對焦行程不長,對焦環阻尼很輕,可以很快速的對焦,
算是很容易上手的一顆鏡頭。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LEICA SUMMARIT-M 1:2.5 / 90

90在對焦方面跟35則是完全相反,對焦行程長,對焦阻尼也比較緊迫,
對於需要精細對焦的時候才不會一下子就轉過頭,
但是對於沒有使用RF經驗的我來說,90的對焦真的是讓我滑鐵盧了好幾次,
經驗不足,也沒辦法用矇的,真的是讓我吃盡苦頭,

後來聽聞一位前輩所說:「M機使用90練習對焦!?要練好是極為困難的...」

當下覺得...我接觸的時間更短,練習都還不足了,只好繼續接受挫敗吧...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為了讓M8能夠知道使用鏡頭資訊而使用的6bit編碼,
這個編碼不但能讓M8把鏡頭資訊加入EXIF,也會針對鏡頭作出優化處理。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8的接環週邊,還可以看到接受6bit編碼資訊的紅外線掃描窗;
接環內的部分可以看見快門葉片有一條為白色的設計,
這是為了TTL測光所作的反射塗裝。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8觀看取景觀景窗的部分,下方還有改變觀景窗內框格線的拉桿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8整個連動測距外觀部分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8連動測距內部構造部分
(※圖片為Leica Camera AG官方所有)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圖片為Leica Camera AG官方所有)
當使用不同焦距鏡頭時,機身正面觀景窗下方的拉桿位置會有所不同,
觀景窗內的焦距框格線也會對應拉桿位置,顯示不同的框格線。

各位可以看到圖片最右方,當使用90mm的時候,就是那最窄的視角,
但是疊影對焦的大小依然相同,所以實在是很難對焦,就是在這裡慘遭滑鐵盧多次。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機頂上中央有對應TTL閃燈的熱薛座,右方為快門速度控制轉盤,
最大快門速度可以達到1/8000秒,也有B快門可以選擇,
當轉盤選擇為A的同時,就可以使用光圈先決模式,由機身測光來自動決定快門速度;

轉盤的右方就是相機的快門部分,也是電源開關的地方,
OFF:關閉
S:單張過片
C:連續過片
時間標誌:自拍模式

不過實際上M8的電子性能並不快速,使用連續過片的話,得要有好好等待存入時間的覺悟,
我自己除了第一次測試之外就沒有在使用連續過片模式,都是以單張過片為主。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機頂左側小型單測液晶顯示,數字顯示是剩下可以拍攝的張數,
下方的長方格子則是剩餘電力顯示。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機底蓋開啟的樣子,使用的是SD記憶卡,圖片右方的部分是電池艙的位置。

關於記憶卡的部分,真的要抱怨一下,M8是不吃SDHC記憶卡的,
可能我也倒楣,另外一張普通的2GB SD使用之後寫入也有點異常,
到是一張容量最小的512mb記憶卡則一點問題也沒有,
不過老話重提,M8的照片寫入速度算是我接觸2006年機種以來速度最慢的相機之一,
沒有過片拉桿,也可以體驗一下那幾秒不能拍的時間嗎...?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電池艙設計也有檔片,不至於在拆下底蓋的時候就會跳出,
不過這應該是現在數位相機都會有的標準設計了;

關於電池的部分,雖然官方規格是3.7 V 1900mAh,
但是實際上一點也不會感覺到1900mAh的容量很大,
我拍攝的張數並不算多,除了要等待存入時間,
也還要瀏覽檢視照片,連瀏覽放大確認都需要時間等待,
加上FFT CCD目前感光原件中較為耗電的,
所以拍不到半天,我大概就得乖乖的充電了。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機身背面的設計,這大概也是目前少有數位機身上面可以看到的" MADE IN GERMANY "

多數按鍵都是設計在左邊的部分,跟一般習慣不同的是沒有OK按鍵,在M8上面是SET鍵,
右邊除了選單按鍵,就是十字方向鍵,而方向鍵的外框的圓盤就是M8的選單轉盤,
照片的放大縮小瀏覽,也是靠此轉盤來控制。

M8跟現在的許多DSLR比較起來,機身上面的配置按鍵都相對的少了很多,
整個機身的設計就是非常的簡潔,不過也因此一些常用設定並沒有特別容易使用,
最主要還是常用的曝光補償設定,還是需要進入選單來選擇補償數值,
如果能好好運用選單轉盤的話,也許就不會這麼難以使用了。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按下SET鍵,使用常用拍攝選單的部分,可以設定ISO值、
曝光補償、白平衡、壓縮率、畫數以及用戶設定,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ISO的選擇數值也跟目前大多的數位機身不同,數值分別是160、320、640、1250以及2500。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曝光補償設定的部分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白平衡設定的部分,除了AUTO之外也有針對不同場景定義的白平衡,
也能使用自訂白平衡跟自訂K數,
不過M8室內白平衡,AUTO白平衡會比其他白平衡設定還好用,
其他定義跟自訂來說,設定起來整個感覺就是蠻不正確的,
太陽光下的戶外的話,AUTO設定拍起來色調會偏冷一些。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畫質壓縮的部分,可以選擇拍攝RAW(DNG)或者是JPG低壓縮跟高壓縮,
也能選擇同時拍攝RAW+JPG。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畫數部分,可以從1MP開始選擇到最大10MP有四段選擇。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用戶設定,可以記憶三組設定,而數值0為恢復原始設定。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使用MENU鍵,M8所有其他設定選單的部分,
不像現在許多DSLR,有好幾個頁面頁可以選擇,
M8數十種的選項都在一整個頁面中。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相片瀏覽的部分,縮至最小可以顯示9張照片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顯示4張的狀態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顯示整張照片的狀態;

關於放大瀏覽的部分,這算是我使用M8另外一個頭痛的部分,
M8本身機上關於硬體機械的部分,這沒什麼話好說的,製作的極為精良,
但是電子性能方面,就是相當的不足夠,除了寫入照片需要時間寫入之外,
連瀏覽相片的時候,放大瀏覽的速度都非常的緩慢,
放大之後會先看到馬賽克的狀態,待緩衝讀取完畢才會正常的顯示放大後的效果,
這個等待時間,大約需要2秒左右,所以沒平心靜氣的下來使用,
大概等待時間就會急死人了吧...與其說我習慣這種拍攝方式,不如說是被強迫習慣的。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ISO感度測試照片,這邊我在一張照片中,切取了4個部分,有最暗,暗調部分有陰影的,
中間調子,還有高光的部分。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ISO感度測試,最暗部。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ISO感度測試,暗調部分包含陰影。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ISO感度測試,中間調子。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ISO感度測試,高光部分。


上面的測試,可以觀察到到在最暗部的ISO640開始,雜訊明顯的增加了,
而雜訊在ISO1250更是開始往上飆升,ISO2500更是誇張,可以說都是雜訊了,
只有在中間調子以及高光部分,雜訊部分的增加較為不明顯。

那這樣嚴重的雜訊來說,很多人應該都不能接受才對,不過也因此讓我反其道而行,
既然異色雜訊這麼的嚴重,我還不如使用黑白模式來拍攝,

這也是目前在朋友之間流傳的"有M8,帥十倍"的道理,在ISO1250以上的黑白模式拍攝出來的照片,
數位感會相當的低,而M8本身的階調表現則是他使用FFT CCD的一項優勢表現,
拍出來的照片,還真的讓我有錯覺有帥到十倍...不過也許是大家瘋過頭的一種自我催眠吧


而上述所稱的FFT CCD也就是目前柯達公司所生產的Full Frame Transfer CCD,
這也是既數位機背以及4/3系統初期機種之外,少數搭載此型態的感光元件的機種之一,
而且為了解決M系統邊角感光問題,這顆FFT CCD的微形鏡片還作了位置的改良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圖片為Leica Camera AG官方所有)
1:畫素
2:感光元件中心中央位置的微形鏡片位置
3:感光元件邊緣位置橫向移動的微形鏡片的位置

不過就算因為感光原件的微形鏡片作出了設計改良,但是依然沒有辦法修正到讓M8使用135片幅,
所以M8使用的感光元件KODAK KAF-10500的面積大小只有27.0mm(水平)×18.0mm(垂直)
對角線則是32.44mm,換算135片幅視角,需要乘以1.33倍的焦距換算。
依照大家目前所熟知的片幅大小就是APS-H大小,所以很可惜的沒辦法用盡M系統原設定焦距視角,
而我使用的35mm則變成約45mm的標準鏡頭,90mm則變成約120mm的望遠鏡頭。



以下為近期實際拍攝照片: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很合作的小貓,90對焦真的不容易,小貓咪居然合作到讓我拍滿足了才走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室內AUTO白平衡的表現。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金屬泡泡史萊姆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機身直出黑白模式,高對比設定。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PHOTOSHOP轉檔黑白模式,使用藍色濾鏡。


M系列的進化 LEICA M8
PHOTOSHOP轉檔黑白模式,使用紅外線濾鏡。



相處了一段時間,M8說真的,要介紹給誰都不是,因為他即便數位化之後,
使用起來,操作上還是蠻傳統的感覺,RF的拍攝方式,拍到後面,
觀景窗幾乎是只有拿來構圖而已,幾乎都沒在對焦而都是使用超焦的方式在拍攝,
不過SUMMARIT-M 90就比較沒辦法使用超焦來玩,還是得乖乖的對焦,

另外就是M8讓我跟M6所接觸認知到最大不同的就是那個快門動作的聲音,
因為M8是使用縱走式金屬快門,所以跟M6的橫走式布幕快門比起來,
分貝大上了不少,那種更輕跟低音量的快門動作感覺就這樣消失了,
不過也因此有失有得就是,M8也是目前唯一M系列當中有提供1/8000秒的機種,
這種有失有得之間的取捨,就要看自己的需求在哪邊了。

在硬體機械部分表現上,基本上LEICA的製作組裝則是沒有話說,
可以完全感受到德國匠魂工藝技術都在其中展現,
不過就好像因為這方面實在太突出了,相對之下,電子方面的疲乏讓我也有點傻眼,
拍過一段時間,修正一些攝影習慣還算是可以對應,
這段期間,我本來就不快的拍攝步調,因為使用M8而更把整個步調降的更低,
但是依然沒辦法習慣那個緩慢的瀏覽,
而M8又是我唯一遇到使用放大瀏覽還可以對應放大區塊曝光直方圖的機身,
在M8身上真的是有一好沒兩好啊,要魚與熊掌一起兼顧還真是困難...

如上述所言,這種有失有得之間的取捨,還真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在哪邊了,

至於我的選擇呢?我會比較期待買一台MP來使用


資料參考引用來源:

香港商興華拓展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http://www.schmidtshop.com.tw/

Leica Camera AG:
http://www.leica-camera.com/

Eastman Kodak Company:
KODAK KAF-10500
2008-05-05 9: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M系列 Leica M8
相較於其它廠牌被吹捧為 "神機"

在我心中 Leica 才是, 儘管 M8 不是那麼完美
不管是數位還是銀鹽,leica的奶油散景都是那麼的銷魂.......

希望年底M9出現時..
R10也可出現..
canon 5D2+35L+85L+135L+leica R9+R35+R80+R180APO+HASSELBLAD 503CW 80+40IF
在字裡行間似乎就能感受到機件組裝的冷冽日耳曼調調,

難得樓主如此強烈的熱情投入以及分享,

讓小弟在望塵莫及之餘,也能有稍許聞香的機會,這絕對是要滿分奉上......,

即便在數位當道,鏡頭發色這種論調已不若底片時代被高度強調,

但光是捧在手心冷冽、機械的操作感,相信絕非規格、數字所可以詮釋一二的.....

若非有強大的主觀意念,這應該下不了手!
"FU" is everything
在我看來, Leica迷是所有玩相機人裡頭最喜歡自我催眠的
只要Mark有Leica, 任何缺點都可視而不見
Leica在底片機時代還可以, 但到了DSLR時代若還是只能提供古典氣質外觀想騙吃騙喝,我想user也是幫兇之一
Leica M8價格可以買一台Nikon D3, 鏡頭也不便宜, 結果功能比不過最低階的DSLR,說小也比DC大還重
說什麼發色,散景, 還不是普普通通,就我看來連Nikon老鏡的二線性都比它特別
所以我才說只有那外觀和Mark可看
哈哈!!!
LEICA就是LEICA~
讚啦!完整豐富的分享....感謝!


拿小弟任職的KUmotor酷車志網路汽車雜誌來說,平常拍攝照片,車輛動態照片等等大多以Canon 1DS Mark II或5D為主,車輛靜態與當期Model則以M8為主;至於為什麼要分開,其實原因很簡單,拍攝動態等需要快速追焦拍攝的照片並不是M8的專長,但一些人物與靜態的照片,M8與Leica鏡就是有辦法拍到與眾不同的照片
請注意....小弟說的是"與眾不同",沒有說它"比別家的相機好"喔!

M8並不完美,但它絕對配的上那身價。

下頭兩張是拍攝3月號Model時的照片
一張是1DS Mark II加24-70 2.8L、一張是M8加....好像是50/2吧?
直出JPG,沒有銳化與任何調整,給大家參考





若想看更多M8拍的照片,就請移駕到KUmotor酷車志囉~
說實話兩張照片我看了很久
但除了顏色
我還真看不出有哪裡不同 = =

.Steven wrote:
說實話兩張照片我看了...(恕刪)


等一下會有人回你

他看到了:空氣感....

比什麼發色 成像還要玄的東西
\( ̄︶ ̄)>...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