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LEICA-STORE旗艦店

leica 銀座店介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m3IXVP5NDQ
台灣萊卡除了展示的書籍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底片機的蹤影了
失根的蘭花
"Magic Moments 1994 徠卡M系列相機40周年"攝影展


(本圖載至港商興華拓展台北官方網站)


時間 / 2011.1.28 (Fir.) - 2.19 (Sat.)
   Mon. - Thu. & Sun. 10:30 - 22:00
   Fri. & Sat. 10:30 - 22:30

地點 / BELLAVITA 寶麗廣塲 B1 Art Gallery


本展覽不另收取門票 歡迎自由參觀
m機本來就不是設計給一般消費者用的。在m機剛出來的那個年代,玩的起攝影一是非常有錢的,二是真的專業的攝影師。
然後德國人設計的東西,通常都要看完說明書,了解怎樣操作,才真的會操作。簡單的說,就是操作上有操作規範或一些小技術,這對很多事情都習慣動手做的德國人來講,一點都不奇怪,而且他們會覺得就是要訓練啊。
至於m機和r機為什麼不改af。原因很簡單,就是改了af,只有兩種下場,一是鏡頭素質得下降,nikon從ais轉af就是一例,
或者是機身和鏡頭得加大很多很多,canon的fd轉eos就是一例。
至於contax的g1/g2,有用過的就知道,那個自動對焦既常不準,又常常在拉風箱,會比較好嗎?

再回到一般消費者使用的機器這個議題上來講,leica在那個一般消費者開始使用相機的年代,就出過minilux cm這種給一般消費者相機用的相機,銷路也沒差到哪去。很多人其實根本沒搞懂真正的一般消費者要的是什麼?一般消費者要的最好的相機,就是一個按鈕按下去,然後就出來一張他滿意的照片的相機,其他的那些轉來轉去,調來調去的都是多餘的,會要調是因為你xxx的就是不滿意。如果從這點來看,我覺得x1扮演的非常好,承繼的也非常的好。要跑趴的話,也不是優先帶大傢伙出門,x1才是首選:p長得像dc,拍起來畫質卻遠超越dc的東西,可是最好的社交工具。倒是拿台專業的相機在那邊,只會被大家認為你不是同一掛的,然後被晾在那邊擺酷。

biaw78 wrote:
台灣萊卡除了展示的書籍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底片機的蹤影了...(恕刪)


當我看到這間店裡面擺放的 Sebastião Salgado 攝影集來為相機背書,深深的覺得難過了起來.....
謝謝!

jihwolf wrote:
當我看到這間店裡面擺...(恕刪)


為何難過呢?不過 Salgado 真的是用Leica拍的嗎?
他的黑白作品質感很好,細節也很豐富.....我一直以為適中片幅相機拍的
不過他也是有很多抓拍的工作者人文紀錄

ESQ wrote:
M系列有AF.......(恕刪)



M 系列有 AF
那就不必買了.....


Sunyata.C wrote:
講到MF
其實本人用RF的習慣是,是很少在那邊要求精準對焦
除了用50mm以上75mm或90mm,才需要精準對焦
或是現場有足夠的時間讓本人有"閒情雅致"去撥動對焦環時
才會在那邊慢慢對焦
35mm以下的廣角,幾乎不用太精準對焦 (除非你從頭到尾都"全開光圈"打片的就例外)
用鏡頭上的景深尺表,目測需要最近景深距離後,抓泛焦後直接SNAP-SHOT
抓拍一張照片不用到一秒
甚至一整捲底片拍完,對焦環都完全不用動 (光圈固定抓泛焦,曝光調整用快門)
測光用手持測光表(入射式),或用陽光16法則抓一個+-3EV之內的RANGE
拍負片或是黑白負片,寬容度蠻大,不要太誇張的曝光,要正常顯影都還不成問題


+100
按下快門後
只有快門划過去
連光圈, 對焦 的機械動作都省了
有時候習慣了這種毫無遲滯的手感
換到SLR都還不太習慣哩.....
我今天去了LEICA旗艦店
那邊的店員跟我說是德國值營店!
順便問保固~
也是國際保固
所以水貨可以在那修
是個好消息呢!!!
Gilo wrote:
我今天去了LEICA旗艦店

那邊的店員跟我說是德國值營店!

順便問保固~

也是國際保固

所以水貨可以在那修

是個好消息呢!!!



修理水貨旗艦店是一樣會受理,但還是轉給興華。重點是報價到底是以水貨還是興華公司貨。
又如果我在香港興華買到底算水貨還是公司貨?
既然是德國直營店
為什麼不是照正常全球保固下去算
還要透過興華呢?
如果是透過興華
這樣買水貨還是要自己寄德國~~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