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聽說LUX-4 是Made in Japan而不是Made in Germany德國人的工藝境界,還真的滿高的他們的精益求精的基本精神,可以在很多產品上看到價格這麼貴,簡單說就是貴在「品牌」至於品牌為何貴,那就看個人的價值觀了舉個LCD電視的例子$ony Bravia 52xCharp 52RX系列和Benq、奇美比較..功能勝出有限..但價格...所以啦,品牌就是一個爽度,至於爽在那?會買的人才知道
mirthlin wrote:可惜,聽說LUX-4...(恕刪) 如果是Made in Germany,價錢就不可能只是3萬了,到時候版上可能意見多的人一堆!消費型DC由國際牌代工,我倒覺得很合理。否則對高價位的徠卡而言,消費者市場會受到侷限。
看您如何看這樣的一件事了吧?當年D-Lux-3跟LX2也是差了一萬出頭,但再細看一下,差了一個Hermes皮套,當場就又差了五六千.(有人這樣賣啦.)這次的價格差,若送的也是Hermes皮套,基本上也還是OK啦.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手機上,Vertu跟Nokia用的是"一樣規格大小的電池".掛Nokia的,就算在NYNY,也不過就是一千多,偏偏掛上Vertu變四千多.注意喔,規格大小都"一模一樣"喔,還是藏在機體內,連Vertu標都看不到的哩...(至於主機板一不一樣?那得等人肯拆才知道了.)看得起的就會買,通常哇哇叫得很大聲的,大概都不會買.(跟Y拍一樣,問題問得多的不見得買,要不就是來殺價的,真正會下標的通常都"無聲無息".)不過哩...看到它上市...還真有點開心...(可以換機了?)
記得以前買了一臺panasonic LC1,那時一臺大概是3萬多吧而兄弟機Leica Digilux 2要五萬多LC 1的成相很銳利,但是顏色就是怪怪的後來還是受到可樂標的誘惑, 賣了LC1去買Digilux 2用了之後覺得兩台機器的銳利度相當,但色調上Leica真的比LC1好很多我也必須講Digilux 2類似M系列的外型與那一個可樂標就是比LC1有魅力(雖然那時後LC1的外型也是很棒)有時候商品就是這樣,品牌的認同度與設計上的些微不同,的確能創造出不同的價格LC1骨子裡跟Digilux 2一樣,但是Leica品牌特色彰顯出來後,Digilux2就是比LC1吸引人現在我的digilux2壞了,但拿出來看外型一樣是那麼的吸引人,他的色調就是leica的色調,這些就是LC1沒有的Leica雖然需要panasonic在科技上的幫助,有些人認為那就不是百分之百的leica,買panasonic就好,我只能說,買panasonic的確可以得到leica的性能, 真的很划算,但沒辦法得到leica的真正風格如果發色與外型是Digilux 2與 LC1的唯一差別, 但憑這兩點就是能區分Leica 與 Panasonic的不同我想這也適用於D-lux 4與 LX3吧! 不同的發色與外型就是能表達出Leica的風格,也代表不同的價格Leica只是小公司,總不能叫他砸大錢去開發CCD吧,借用panasonic的長處並不代表leica血統就是不純leica還是保有Leica原有的風格
D-Lux4定價比LX3貴一截不是問題問題是出在D-Lux3 vs LX2的時候,定價貴一萬,附送一個Hermes皮套D-Lux4 vs LX3的時候,定價貴一萬五,附送一個跟之前同款式的Hermes皮套情況跟前一代相同(機身硬體相同,軔體不同,外型小改,多一個皮套)但定價卻沒有道理的比前一代多貴了五千對從這一代才要入手的朋友來說,只會覺得Leica標比Pana標貴是很正常的定價行為但對之前系列舊機使用者來說,就很容易感到這次定價是一個不合理的漲價行為
我也贊成這次D-LUX4的訂價是變相漲價不過這除了反映出了M型社會的現實以外也反映出徠卡對這台消費機種的信心我想等到台灣代理商正式出貨之後除了基本的開箱文以外 也需要比較專業的比較測試文跟P牌姐妹機做一個比較 讓尚在猶豫的消費者做一個抉擇15日(週三)晚間六點半 在台北西門紅樓 有徠卡新產品發表會消費型DC和高階機種鏡頭都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考看看囉C-LUX和D-LUX預購到貨日是20日我想新款的消費型DC 貨已經在台灣了(日本美國都已買得到了)快的話 或許15日~20日之間會出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