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加勒比海」郵輪行(完結),Leica Q + 5D3

khc932 wrote:
mobile01.com...(恕刪)


khc大過譽了,感激您的不棄。

單論相片,我自知只是個既不在意技巧、也不喜歡深度後製的普通攝影愛好者,01版上高手如雲,鑒賞他們的大作,總是令我自愧弗如。但是正如您所說,拍照片更是為了給以後留下追憶。個人總覺得真正的財富絕非「物質」或「錢財」,而是「經歷」與「記憶」。那麼藉此,也祝您每日都會積存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stephenwan wrote:
Hi Lindwurm...(恕刪)


Stephen大,安排加勒比海行程的郵輪公司非常多,而這艘郵輪我不並推薦。因為
一、相對來說較貴,看起來卻一點也不豪華(典型的德國式)
二、99%船客都是德國人,沒有其它船上遊客多元化
三、在Spa區域,桑拿和蒸汽房都必須全裸進入,您或許會不習慣

另外,若可能,乘坐郵輪請儘量避開"聖誕新年"時段,因為屆時價格會是平常的兩倍。祝您早日踏上旅程!
八、Colón【巴拿馬】

日前讀到一則新聞,說巴拿馬運河的擴建即日竣工。剛好,這次郵輪在巴拿馬城市Colón靠岸,我們就登陸參觀了營運中以及擴建部份的巴拿馬運河。

先分享一份中文解說。這裡有一處頗微妙的細節:國際旅遊勝地若提供中文解說,大多是簡體字版,有時也有正簡雙體版本,而只有在巴拿馬運河,我第一次看到"僅有正體字版本的中文解說",堪稱細節處看到外交了。



然後再來從頭說起。我們一早抵達巴拿馬第二大城市Colón,海港是工業區,霧霾嚴重



下船上岸,港口卻不見一輛taxi,只有三、五個當地年輕人在出口跟遊客搭話。正當我們考慮要不要繼續往前走找尋Taxi時,被一旁突然竄出的少年拉住,聽他用勉強可以聽懂的英文說:『我爸爸,工程師,拉著你們去看運河,每人只要15美元。』少年眼睛亮晶晶的,表情誠懇憨直,家父便決定冒險跟他去看看。後來回船和他人聊天時才發覺:這個決斷非常英明。這是後話。

走了幾分鐘又轉個彎,便看到一輛黑色麵包車,司機迎出來憨厚的笑著,英文講得非常流利,還出示了工作證。我們這才得知原來在前面出口拉客的青年都有"背景",他們把遊客分派給司機以賺取中介費,而司機竟然多數是用私家車載客的"中產階級"(窮人根本貸款也買不起車),想賺些額外收入補貼家用。載我們這位司機只在假日偶爾接客,不願繳納高額中介費,所以才派出兒子偷偷拉客。總之,說好了不可以給他或車子拍照,相對的,我們得到了運河擴建工地工程師親自講述的第一手資料。

從郵輪口岸開到運河水閘,大約要45分鐘,但是我們先去看了尚在修建的部份:


甚至有停車去到工地上參觀,可惜有答應過不會拍照。

之後,便來到營運中的水閘:Panama Canal lock "Gatun"



24小時都有船隻經過



通過水閘時,船隻由兩岸長這樣的"小火車"拉縴



縴車軌道



步驟是:首先開閘放船入河道







拉縴的小車在爬坡,車上站著工作人員協調狀況






然後,船隻進入封閉蓄水區,水位慢慢升高





等到前方蓄水池水位和後面駛出路段的高度一致時,便打開這扇閘門,讓船隻離開





來這裡參觀的遊客非常多,並有專業講解員解說每個具體步驟



很有氣派的"縴車"駕駛司機



從貨船上往下張望的船員



參觀過水閘,時間還早,我們回到車上,和司機說想去城裡看看。但是被告知:身為外國人模樣的遊客,千萬不要獨自在城裡步行,非常危險。於是由他載著,坐在車裡到市中心和住宅區等地四下看了看。

真的難以至信,巴拿馬第二大城市的市中心大街竟是這樣



城裡最古老的建築也沒有好好保護,看起來殘敗不堪



普通住宅樓的外觀當然就可想而知





大人帶小孩在樓外接水,一旁空地有如垃圾場





剛剛是普通居民區,現在終於行駛進了"富人區"(阿拉伯人住所)



路旁見到一個騎單車載煤氣罐的年輕人,街景只有"殘破"二字可以形容了



看過這一路,待到回船時候,我們的心情都有些沈重。親身踏上這塊土地之前,我們都不曾料想:擁有運河的巴拿馬,竟然如此貧瘠!國內第二大城市,竟然如此窮困殘破!有誰能想象呢?身為工程師的司機,月薪只有200多美元,拉我們這一程,賺取到45美元的"高額補貼",卻要十分冒險(若被那些有"背景"的中介青年逮到,境況可想而知)。父親曾問到司機的夢想,他只說想儘快存些錢,搬進好一點的--有水有煤氣的--房子裡住。而已。
那邊看起來真美
Lindwurm wrote:
前幾個月的聖誕新年...(恕刪)
九、Puerto Limón【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生活水平不高、人均收入不多,然而『幸福指數』卻在世界名列前茅,光這一點就足以令人好奇,想要前往探知究竟。

郵輪一早抵達Puerto Limón的港口,天氣陰霾、海水滄茫,海港既無工業區、也無其它船隻,因此,我第一次沒有給港口拍照。

用過早餐,便下船登陸。港區裡,有不少掛著官方證件的導遊,用口音很不錯的英語在喊"special offer"。不想和人擠,於是我們走向一位身邊只站有兩名遊客的女導遊,她提供的行程路線真的很棒:先去參觀香蕉農場和工廠;然後乘小船穿梭於雨林之間,觀看熱帶雨林植被和野生動物;最後再去當地人最喜愛的海灘停留兩個半小時。我們都覺得滿意,便和那對老夫婦一起坐上車子,向banana plantation出發。

途經一座教堂,當然要停車走進去看。在旅行之處,沒有什麼比當地宗教建築最能展現其文化特色了。



哥斯大黎加,是香蕉出口大國,在德國隨處可見的香蕉品種均產自此地,而我們此番前往的是"Del Monte"品牌香蕉農場。一路上看到許多水果零售攤位,當然首推banana



攤位上在給父母幫忙的小女孩



行駛半個小時,就到了郊外的種植農場和加工出口區。自產、自銷、附加遊客參觀費,可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合併體系。先走進農業產地:一串串香蕉,葉子上還掛著雨水





農場種植和管理人員,以及我們的女導遊





農場旁邊就設有加工廠,採收者揹負割下的香蕉,掛到流水線上,然後由專業人員檢驗品質







品質合格的就會沿著流水線,被運進加工廠,由女工們清洗、揀選,自動線上的被運送去包裝,最後經由本地港口運往歐洲。溯本求源,我這才終於明白:自己平日裡在吃的香蕉,竟是來自這裡



參觀完畢,我們便回到車上,駛入熱帶雨林。這段行程,就留給下一篇【Flora & Fauna,熱帶雨林生物】再詳述。看過了當地主要產業,本篇便繼續一窺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以求給"最高幸福指數"找到些許解答。

那天剛好是假日,城裡可謂萬人空巷,聽導遊說,當地人不管窮富,只要一到假日,就會全家老小幾代人相聚一起,到海邊吃喝遊玩一整天。所以若想體會本土風情,就一定要去萬眾聚集的海灘一看。

到了海灘,發覺並沒有"萬眾聚集"那樣誇張,人是不少,卻分散在長長的沿岸各處,毫不擁擠。

儘管天氣陰霾,也不減人們外出娛樂的興致。



有的全家野餐烤肉,有的嬉水玩耍





有淘波者、觀海者、衝浪人













小情侶們更是三三兩兩、旁若無人的躺在地上親熱



看到這些,我好像有些懂了:幸福指數,跟財產、跟物質擁有皆無關,只在於心態、在於情趣、在於如何去體驗並享受身邊擁有的生活!



-----
關於相片:儘管都有微調曲線,但並無"重口味後製",我覺得Leica Q的發色,的確比Canon更加濃郁飽滿,但這兩台相機缺一不可,焦段上的銜接和互補,堪稱旅行最佳搭檔了!
十、Flora & Fauna【熱帶雨林生物】


行萬里路,是為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為見識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們迥異的世界觀和生存方式;也為識別在不同氣候之中,繁衍生長的特有生態系統。此行經過的加勒比海島嶼、以及中美洲國度,皆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因此物種豐富、植被茂盛,尤其尚未被破壞的雨林更顯得珍貴。

此次旅行,我們每次靠岸登陸,幾乎都要看一看當地生物,尤其在哥斯大黎加,更是乘小船飄浮在穿過雨林的河流之上,觀察鳥類和樹懶。

這樣的船艇、遊客裝束,仿佛置身於上世紀中段



長焦我帶了小小白IS,貴在輕便,個人生態拍攝也都是縮光圈到f/9-f/11之間







當然,若有人肯替我揹負器材,其實我也想用這位兄台的裝備啊



上面那位前輩在拍岸上樹懶,這是我拍到的,感覺更長焦段用途不大,反而因在河上漂浮,尋不到拍攝角度才是問題



餘下的,便把在各地拍攝的生物匯總於一處。

此行最常見的植物,大概就數野生咖啡豆和野生香蕉了





羽色鮮艷的鳥類也頗多,可惜我無法一一叫上名來
















非常喜歡這匹漂亮的小鹿



野外蝙蝠



以及這隻幼小樹懶





還有許多海龜可看,這是大海龜在吐氣


小海龜在張口吃食


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牠有一雙漂亮的藍眼睛



最後分享一些我最喜歡的蜥蜴照片,果然是變色龍呢











【完】並藉此感謝同好們的來訪喔



感謝分享…最近沒辦法出國,身陷工作中,看到海龜與樹懶,真的超興奮的!
感謝分享,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也讓人想要前往一遊。

烏巴巴 wrote:
感謝分享…最近沒辦...(恕刪)


同是天涯淪落人,我也是一口氣忙了幾個禮拜,剛剛得閒就跑進山裡了。您也喜歡樹懶跟海龜嗎,巴西海龜的藍色眼睛真迷人呢。





ivannn wrote:
感謝分享,讓人有身歷...(恕刪)


謝謝您的留言^^
樓主有雙慧眼能夠看透隱藏在看似日常平凡事物中的美好風貌,感謝分享!
人的能量,決定敗家的力量
請問500g 防水背包名字可介紹?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