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Leica or Carl Zeiss鏡頭哪個比較好?

那....我要推 Minolta F200,近乎完整手動功能的隨身機加 GT Lens 加 256 分區測光....
(公司收攤不玩,更能叫經典吧?
至於 Leica 或 Carl Zeiss 誰好?有錢全買最好。
現在想買也不太容易啊~~M家真的是玩技術玩到倒XD
5th P.W.T.F. R.O.C. Armed Forces
erc wrote:
leica和zeiss鏡頭用在DSLR上,尚且大家都說發不出他們一半的實力。
用在2/3"、1/2.5"CCD上能看出幾分差別?


想請教,鏡頭的實力與片幅的大小的關係為何?

就小弟的認知
Leica的鏡頭特色在鏡片和鏡組的設計
Zeiss的鏡頭特色在T*鍍膜
這些特點應該是著重於發色,抗耀光,畫面銳利度這些特硬性
這些特性與片幅有關嗎?


我自己就是用Contax TvsD已經有幾年的,喜歡他的質感、電池優異的續航力和拍出成品的蔡斯感,


當然也得忍受開機慢、對焦慢、儲存賣的缺點!
啊,對了,題目是:Leica or Carl Zeiss鏡頭哪個比較好?

其實這是個人喜好、得自己去感覺的問題。

曾在網頁討論區見到有前輩這樣分析:「Leica適合拍喪禮、而Carl Zeiss適合拍婚禮」

引用此文不是因為我自己是用Contax,要貶低Leica,更不希望引發筆戰,個人的感覺是Carl Zeiss色調較活潑,而Leica拍出的感覺較沉穩,

當然,沒有絕對的優,只要你多比較兩者的照片,看多了,應該會找到你的最愛,要不然,多花些鈔票把兩者都買來,也是不錯的選擇,哈哈!
兩家我都用過..表現都很棒~~不過我個人比較推崇ZEISS...
因為玩ZEISS有多少錢就有多少錢的玩法...
幾千元的鏡頭..50/1.4~50/1.7~45/2.8~28/2.8~35/2.8~85/2.8~135/2.8
一萬多的鏡頭..25/2.8~85/1.4
兩三萬的鏡頭..21/2.8(曾經..現在被炒起來了)~18/4~100/2~mp100/2.8
要更貴的也有...55/1.2~135/2~85/1.2~200/2apo~
要再更貴的也有...
要便宜小巧的有G系列...要AF的120有contax 645..
要機械120有HASS系列和Rollei系列...
要高級定焦傻瓜有T..T2..T3~~要平價定焦傻瓜有T4..T5..要變焦高級傻瓜有TVS系列...
還有充滿創意可以讓手動鏡AF的AX機身...陶瓷背版真空拉平底片的RTS III...
閒機身貴...便宜的FX3一樣拍出來沒有差別~~

Leica不好嗎??很好....可惜門票太貴了....很多人沒辦法嘗試~~
Leica要求所有鏡頭都能達到95分以上...但是ZEISS提供你至少90分起跳的鏡頭...
每個分數你都能依照自己的經濟去選擇....
T4..T5當年出來全新也才4000一台...表現至少也有90分以上...
50/1.7前幾年二手價一顆也才3000...卻可以列名世界上最銳利的鏡頭前十一之中...
這就是ZEISS吸引人的地方了~~
oldjone wrote:
啊,對了,題目是:Leica or Carl Zeiss鏡頭哪個比較好?
曾在網頁討論區見到有前輩這樣分析:「Leica適合拍喪禮、而Carl Zeiss適合拍婚禮」
引用此文不是因為我自己是用Contax,要貶低Leica,更不希望引發筆戰,個人的感覺是Carl Zeiss色調較活潑,而Leica拍出的感覺較沉穩,
當然,沒有絕對的優,只要你多比較兩者的照片,看多了,應該會找到你的最愛,要不然,多花些鈔票把兩者都買來,也是不錯的選擇,哈哈!)


個人用LEICA和ZEISS都有一些時間了,新舊鏡頭都用過,有一些體驗。真的要嚴格比較(同一種底片、同EV值、同樣的沖印條件),LEICA在135規格上是比CONTAX要好,原因很簡單:LEICA專注在135系統上,所以代代都有新設計和新鏡頭,所以每一代都有截然不同的特色。新一代的LEICA鏡頭在發色與對比、與清澈度方面,甚至更加活潑。老LEICA鏡頭則有很平順的階調,拍黑白很有味道(也許這是適合拍喪禮這句傳言的由來?但新鏡頭絕對不止如此)。LEICA沒出120系統,所以在120規格上比不上CONTAX或Hasselblad(都用ZEISS鏡頭),沒戲唱。

CONTAX自從賣給日本KYOCERA後,135系統一直少有新作(G系列除外),SLR機身有創意(RTS III的真空吸片設計很不錯),但小毛病不斷令人困擾。新鏡頭也不夠多,許多都是沿用七O/八O年代的設計,七O/八O年代當時的設計、製造都很優秀(像是PLANAR 85mm/50mm等),但因為時代的關係還有就是KYOCERA一直把CONTAX 135系統定位在中價位,有一些光學像差就沒辦法用更好的材質、更好的配方來突破。當然也有例外:像21mm Distagon這支就是新設計,在超廣角鏡頭中加入ED鏡片,彌補了廣角鏡頭顏色「不夠豔麗」的缺憾。KYOCERA把新設計的主力都投入在120系統上,CONTAX 645 全系列鏡頭就是ZEISS的新設計,鏡頭的整體光學表現就比CONTAX 135系列更好!

銀牙烈虎 wrote:
個人用LEICA和Z...(恕刪)



是的,再加上這幾年聽說京瓷已經不再從事CONTAX DC的生產了,真希望能見到 Contax TvsD II的上市,可以改良掉一代的缺點。
祕雕 wrote:
我覺還是像樓上 erc 網友所說的那樣...
以目前的科技來講, CCD 的性能好像還沒趕上鏡片的光學效能。

那為什麼還是一堆人買 D單眼 而不買傳統單眼? 甚至廠商還要停產傳統單眼?
我猜因為是數位時代,盛行數位的檔案處理; 然而在類比轉數位這個步驟,有 C/P 值的問題。
所以.....

為啥買數位單眼?
呵呵!答案很簡單呀!省錢啊!省非常多錢呀!
底片機連沖帶印一張10元,350D、D50、E300…拍個3000張就回本了。

縱使電子元件目前的發色不如底片自然,但卻多了不必假手他人的好處,主控性大得多了。

真的是C/P值的問題。

順便回ycliao兄:
鏡頭再好,最後還是要成像。
而成像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大元件遠優於小元件,這早在底片時代就已然如此,不是數位時代才有。
我知道您的意思是說抗耀光、發色…這和感光元件有啥關係?
很遺憾,就是有關係,再好的鏡頭,最後的成果還是要透過感光元件轉成影像讓人眼看見,如果感光元件的轉換能力不足以表現鏡頭改善的能力,那會產生法拉利掛turbo再加裝N2O然後穿上175/70-14的輪子一樣的結果。當然這個比喻是誇張了點…^^|||
這是一個自由心證 器材信仰的問題 答案自在人心 .親自去用過才是真啊
攝影. 錐麓古道專業專職嚮導. 太魯閣. 東海岸. 花東包車導遊. 是我在花蓮的三個工作. 寫作是興趣. 那就是第四個工作. 攝影教學. 特約攝影. 專案拍攝.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