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教一下什麼是leica味?

Marty wrote:
Leica的盛名以及很多story......恕刪
如今,Leica很多優勢被新的商業市場所顛覆,優勢漸漸減少,尤其是底片機的機身設計。
有人說Leica M很輕巧,那句話是從4x5相機轉換為135當道的年代所流傳的,
到現在,還很多Leica fans堅持,Leica M是輕巧的,已經失去客觀的評論了。
曾有網友說,"他出門隨身一台Leica M7與一台MP,很輕巧方便..." ?
還很多人談論Leica M的快門聲很小,小到可以帶進演藝廳聽演奏會,拍攝不會被發現。
這些都是過度延伸與解釋現象的盲從,失去該有的評判標準。
身邊有一些朋友,期待買Leica DC得到它所預期的Leica(D-lux...?),但我往往勸他們不要買。
他們深信,My DC's lens was made by Leica ???
還有很多種種...
我喜歡Leica M,但我會避免愛屋及烏,看不見它的缺點。


不知道為什麼, 拿著岳父大人的 M 機, 就是不喜歡.....我喜歡 R, 所以買了 Leica R9.
135 SLR 底片機, 要是跟 Nikon F6 或 Canon 1V 比起來, R9 簡直就像是石器時代的設計.
沒有自動上片, 沒有自動對焦, 沒有自動捲片, 機身上沒有大大的多功能液晶螢幕.....

但我就是欣賞它的設計與質感. 縱然我不是什麼攝影高手, 充其量只不過是對拍照有點興趣的人,
在能力允許的條件下, 圓夢, 有何不可呢?

我想, 光是放在玻璃櫃內欣賞, Leica 也足以吸引大多數人的目光. 這是不是另類的 Leica 味??!!
沒有一部相機是完美的. 只要自己知道要的是什麼, 負擔的起, 就好囉~~

Lanxlot5475 wrote:
想到連一台 8000 塊的隨身DC上面都是 LEICA 鏡頭,到底 LEICA 味何在 . . . .


嗯...我相信一台 8,000 的 DC 與一顆 80,000 原廠德製的 R or M lens.....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
我是不知道 Panasonic 那些 DC 所謂的掛 Leica 鏡頭 (我自己就有部 FZ-30) 到底是怎麼個認證法?
但是, Leica 自己的玻璃原料, 鍍膜技術, 光軸調校或組裝精度......我相信即使是日製, 加拿大製, 德製萊卡鏡
都多少會有些不同. 更何況只是 "認證" 而不是 "製造".....

當然啦, 一般消費大眾哪管這麼多.....也不想去管這麼多....
Fuji Reala 100是很多同好愛用的負片,樓主同時有D80,以下方式您可嘗試看看;

同一個場景下,用焦段相同或類似的鏡頭,
NIKON D80可掛上大三元級的鏡頭如17~35mm/2.8(如果您有),
沒有的話,一般廣角變焦鏡也沒關係,最好是能對應35mm,
跟您的M6配Summicron 35mm拍下同一場景,D80的檔案要後製也好,不加工也好,無妨,
M6拍出的負片直接沖,然後輸出(數位輸出或傳統洗相片都可),D80的圖檔也輸出成相片,4乘6就好,
然後稍微對照一下,我想您應該可以發覺Leica的色調、層次各方面都與習慣的D80數位照片很不同,
這方面光是拍拍負片、底片掃描po上網路,想要呈現它的價值,很難!

Leica有沒有很屌?我不論斷,因為工作關係,多年來我非常熟稔CANON的紅線與NIKON的金標ED,
但工作之外,我只用Leica(可樂標)與Contax配蔡斯(菜頭),輕巧不引人側目,便利成像品質又好
事實上,我很不喜歡不管走到哪裡,拎個單眼相機掛上粗大鏡頭又背個包包,一眼就被看出是個“拍照的“;

毋需去迷信Leica味,但可樂標與蔡頭的成像確實與一般習慣的日本鏡頭不同,
甚者,可樂標與蔡頭也有迥異特性,無論如何,您擁有M6配Summicron-M 1:2/35mm是令人羨慕的,
它的價值,不只是有人說它如何如何而讓您買了它,構圖應用得宜,它會是神兵利器。
小小意見參考一下。
版大~或許負片較不能顯現出leica M機的特點吧!很多時候我也會這樣騙自己~
我沒有萊卡相機~我有的只是我爺爺給我的FM2這是他以前工作時候用的相機,
我小時候很多的照片,最早的黑白相片~到彩色照片,從嬰兒時期到學生時代,
幾乎這些照片都是出自FM2+AIS 50 F1.4,很想找回那種感動,很想找回以前看這些照片的感觸
可是自從接手以後,不管我怎麼拍都拍不出以前爺爺、爸爸他們幫我拍的那種感覺,
如果是技術問題,我想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是底片問題,他們以前買的底片,
現在應該也買不到了吧!後來我的FM2只拍正片了,因為負片通常沖回來失落感比我沖正片的失落感多
現在我嘗試電影底片,有那麼一點的找到感覺,但還是無法像看自己小時候照片那種感覺,
或許是心吧,在我剛出生的時候,那時他們帶著喜悅為我紀錄每一刻,
或許就是這樣的心~那我該怎麼從相機中找到喜悅以及我要拍的東西讓我喜悅呢??
一起努力~底片機或許過時了,可是底片機所帶來的喜悅是數位單眼所不能取代的...版大您認為呢??
昨天我拿到我第一次拍的電影底片沖洗+掃描,收到包裹的時候心裡很開心,看照片的時候感觸,
真的比我拿數位在外面殺了一天殺掉三四百張照片回來後欣賞讓我更多感觸,這就是對我來說底片的魅力!
版大除了正片、黑白...或許你也可以考慮電影底片...搞不好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感動。
Canon 5DII+EF 16-35 /2.8L +EF 50/1.4+Nikon FM2+50/1.4
請問Kai0516大,電影底片拍出來的比正片還優嗎?
可惜住南部,沖片不方便啊~
MZ5w43LE wrote:
請問Kai0516大...(恕刪)

我的感覺是差不多~我有發表一篇文章問01的大大們~
有幾位大大有說到,電影底片其實是方便使用在後製的效果
因為他保留較多的細節~所以在後製上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或許要玩電影底片還是需要學會後製吧^^我想~
有更多的討論一定跟各位分享^^
Canon 5DII+EF 16-35 /2.8L +EF 50/1.4+Nikon FM2+50/1.4
jcclin wrote:
Fuji Reala...(恕刪)


jcclin兄
謝謝,我會拿D80 + 17-55DX/2.8與M6+Summicron ASPH 35/2依你的方法試試
同時,打算去買幾捲正片外加燈箱與loupe來享受另一種攝影美
上次在友人那用loupe看正片
光源由背部透過來
看到了平面相片所無法見的的透視美
震撼不已

那是一種獨樂樂的感覺
很不錯
mougy wrote:
jcclin兄謝謝,...(恕刪)

mougy兄;
用17-55DX/2.8這支(也是很好的鏡頭)來對照Summicron的35mm剛好視角可以調得差不多,
一起拿去放4乘6對照一下,我想您應該會有些心得,

正片我推薦RDP3,鮮豔、銳利、細緻、透明,經常作為專業印刷用,喜歡FUJI的話,RVP、RAP也不錯,
相對的,柯達E100VS更鮮豔飽和,甚至有點過紅過暖,例如血流成河的楓紅,白婚紗的陰影層次呈紫紅調.....
個人偏愛RDP3,您可試試看。

燈箱與loupe觀賞正片確實很有樂趣,一種獨樂樂式的享受,
數位時代普及之前(約莫02/03年之前),工作關係,我的正片用量是以“捆“計,
一捆RDP3可捲成21捲底片,我一個月要拍掉最少10多捆(200多捲起跳),
每天拍片、沖片、看片、挑片篩選...........我的獨樂樂.......最終成為我的夢靨!

您的獨樂樂當成興趣不錯,不然的話,Leica沖出4乘6或5乘7與親友長輩分享,品質還是非常好,
至於Leica味如何如何,可以不那麼要求,許多辯證Leica味、蔡斯味、紅線、金標的討論,經常不免淪為筆戰,
就像樓上使用R5的網兄,雖然謙虛表示不懂Leica味,卻頗喜歡Leica拍出來的感覺,這就是了~~
lin8810 wrote:
色階的連續性呢? ...(恕刪)


有些攝友說的"中間階調"! 底片表現比較好

鏡片當然也有影響!
...........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